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导 读
“吾家有喜圆梦安居”,鲜红的横幅在昌平区回龙观旧村改造定向安置房项目首批不动产权证书发放仪式现场格外醒目,比横幅更亮眼的是安置居民手捧“大红本”时灿烂的笑容——这一幕被定格在这一值得纪念的时刻,成为昌平区化解历史遗留办证难题的又一生动写照。

首批不动产权证书发放仪式现场
“这么多年的难题总算解决了,咱老百姓哪能不舒心!”
“天儿虽冷,可手握这‘大红本’,心里就暖烘烘的!”
“盼了这么久,终于能给房子‘上户口’,真是太激动了!”
发放仪式现场,拿到不动产权证书的安置居民笑容满面,你一言我一语道出心中的喜悦与激动。
回龙观旧村改造定向安置房项目属于市区联合土储项目,位于回龙观街道龙域中街南侧,由回龙观村股份合作社于2009年底开发建设,2013年竣工交付入住,涉及房屋3282套。此前,因项目前期手续不完善,不动产权证书办理工作长期停滞,成为安置居民心中的“堵心事”。如今,这一牵动3282户家庭的历史遗留问题终于迎来重大突破——困扰十余年的不动产登记难题成功破解,首批居民拿到了期盼已久的“大红本”,圆了心心念念的“安居梦”。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靶向发力破难题
针对项目存在超建、未办理供地手续、未办理实测备案等问题,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昌平分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梳理堵点,逐节点明确责任单位与解决措施,通过绘制项目流程图、制定倒排工期表,形成清晰的推进方案;同时严格落实“周调度、日跟踪”工作机制,由领导每周调度进展、专人每日跟进落实,压茬推进规划核实、实测备案、门楼牌办理等关键环节,做到“环环衔接、逐个击破”,为推进办证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贯通协同提质效
在项目出让合同办理过程中,北京市自然资源利用中心、昌平分局与项目主体三方协作,搭建市区联动攻坚桥梁,充分整合全委力量,实现办证工作一体化推进,打破按部就班“串联办理”的传统模式,创建市区联动“并联办理”的工作格局。一方面,利用中心积极作为,加快地价评审等核心环节进度,压缩土地出让合同的签订时限,为打通项目办证路径按下“加速键”;另一方面,昌平分局主动担当,同步指导项目主体启动安置人员名单梳理等其他手续的准备工作,大幅压缩整体办理周期,实现全程无“空窗期”。

搭建市区联动攻坚桥梁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向前一步强宣传
“群众关心的就是我们要干的。”为进一步提升项目办证率,让更多安置居民知晓办证政策、申请途径和办理流程,昌平分局联合昌平区税务局主动下沉社区,开展“一对一”办证宣传服务。通过“面对面”现场答疑、发放指引材料等方式,为安置居民讲解办证流程、协助梳理申请材料,精准解答不动产登记缴税过户等高频疑问。

为安置居民讲解办证流程
此次办证路径的突破,不仅是昌平区化解历史遗留办证难题的宝贵经验,更是市区联动、握指成拳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实践。下一步,昌平分局将持续聚焦历史遗留项目堵点,以靶向发力优化流程,以主动作为提升效能,以迎难而上的担当,用心用情化解历史遗留“证”结,用更暖心、更贴心、更精心的政务服务,切实回应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证”的民生期盼,为北京市化解历史遗留办证问题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昌平样板”。
本内容由昌平分局、利用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