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12日,在风景如画的北京大观园内,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板桥学校的师生们,以实景演出的形式,生动再现了《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黛玉葬花”“宝玉挨打”“妙玉论茶”“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刘姥姥的平行人生”等剧目或遵循原著或创新改编,不仅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此次实景演出是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精心策划的《红楼梦》友善用脑主题穿越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身着古装,全情投入,通过细腻的表演,将《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怡红院、栊翠庵、秋爽斋等经典场景成为了演绎的舞台,引得路人纷纷驻足,不时传来叫好声和掌声。这种创新的实景演绎方式,不仅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了《红楼梦》的文学魅力,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艺术素养的宝贵平台。
出席社科普及周开幕式的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市社科规划办主任翟德罡等领导嘉宾观看了学生们的现场表演,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种实景演绎的方式不仅创新了文化传承的形式,更在无形中激发了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领导们的肯定与鼓励,进一步坚定了师生们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下午,活动转战至大观楼主舞台,板桥学校的学生们继续为游客们带来了精彩的《红楼梦》剧目展演。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曹立波教授高度肯定了孩子们在不一样的空间和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下,所产生的精彩的学习效果。
板桥学校校长严彩莉在发言时表示:“今天,我们的学生们用精彩的表演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透露出对《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的深刻理解。这得益于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精心设计的《红楼梦》友善用脑主题穿越课程,该课程通过角色扮演、实景演绎等创新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情节。同时,我也要特别感谢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的周密组织,从课程设计到现场指导,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心,为我们的师生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红楼梦》演出结束后,大观楼主舞台迎来了下午的重头戏。来自北京市第十中学、北京市通州区龙旺庄中心小学等十所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会员校的130多名学生,以器乐演奏、朗诵等形式,共同呈现了“传承抗战精神,共创民族未来”的主题展演。器乐合奏《青春之舞》《游击队之歌》等曲目激昂振奋,朗诵《读华夏》《强国复兴有我》等作品声情并茂,将抗战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美融合,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此次社科普及周开幕式活动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了爱国情怀的种子。通过实景演绎和舞台展演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的理解,也深刻认识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和抗战精神的重要性。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更加努力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抗战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文化传承方式,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平台。通过实景演绎、舞台展演、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同时,学会也将加强与各会员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此次2025北京社科普及周开幕式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北京市青少年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才华和潜力,更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抗战精神、涵育青少年爱国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见证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与爱国情怀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共创美好未来。(北京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