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仝保民(前排左一)在2025年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活动中。受访者供图
山东平原县景观。资料图片
广西南宁市第二届工业器材城杯网球俱乐部联赛比赛现场。林泉芬摄
近年来,多地围绕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推出多项举措: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加大运动场地设施供应、发展壮大体育社会组织……随着各项服务不断提质升级,更多人拥抱健康生活。
——编 者
北京一名志愿者参加全民健身服务10余年
技能怎么练?找体育指导员
本报记者 季 芳
“马步扎稳,重心降低。”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仝保民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动作要领。70多名健身爱好者在他指导下,完成了一套太极箫套路。日前,仝保民的健身“课堂”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街道冬奥社区文化健身广场开课。
“希望用我的专业知识,带动更多人科学锻炼。”仝保民说。10多年来,他曾到国内100多座城市进行健身指导;周末和节假日,也常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中度过。在分享自己所思所学的同时,他深切地感受到变化,“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更高,需求更多元,对健身指导的要求也在提高。”
仝保民与全民健身结缘,还要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说起。那一年,他从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毕业,近距离感受到“奥运之城”的运动氛围,“街头巷尾,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特别多,全民健身渐成风尚。”
2009年8月8日,我国首个全民健身日启动,当天约3.4万人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进行太极拳表演,仝保民就是其中一员。回忆起当时情景,他开心又自豪。
这段经历激发了仝保民的服务热情。从那之后,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指导人们练习太极拳、太极扇等。考取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后,他成为一名活跃在基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一有空闲,仝保民就会出现在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健身点,为健身爱好者们义务授课。在仝保民看来,教授专业知识也要贴近群众需求,“希望帮助大家避开健身误区,用科学的方法收获健康。”
近些年,他还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线上公益教学。截至目前,他开展线上教学累计超过600小时,还参与创编了30多套太极拳、太极扇、太极伞的视频教材,制作发表了30余篇技能分解教学图文。“网友们的留言我都会看一看,”仝保民说,“他们遇到的问题,我都尽量及时解答。”当被问起做这些事累不累,仝保民笑着摆摆手,“看到大家练得开心,身体更棒,我挺高兴。”
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把科学运动理念带给更多人,是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如今,随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日益壮大。体育教师、运动员、体育科研人员等纷纷加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行列。
“不同地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支持力度不同,有些地区公益培训开展还不充分。”仝保民希望,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全民健身事业中来。“目前,全国有300多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需要更加系统化,重培训也要重实践指导。”仝保民说。
(王润秋参与采写)
山东平原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1平方米
健身去哪儿?场地就在家门口
本报记者 陈晨曦
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如果不会打板式网球,可能就少了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在当地大力推动下,板式网球正成为群众健身“新宠”。
正值暑假,平原县全民健身中心里的板式网球场地“闲”不下来。“这个项目趣味性强、容易上手,孩子体验了几次就喜欢上了。”市民李先生说。
板式网球为何在平原县受欢迎?这得益于近年来持续加强的场地建设。平原县全民健身中心去年投入使用,这里有4块板式网球场地,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平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琵琶湾公园、桃园宾馆等地,也增设了板式网球场地。
走进琵琶湾公园,体育功能区十分热闹。板式网球场吸引了不少学生,每个场地都有选手隔网对战;健身步道上,跑友的衣衫被汗水浸湿;乒乓球桌前,一场场对决引得围观者连连叫好……
如何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平原县将解题思路放在运动场地的供应上。2023年以来,当地新增健身场所167处,新建、改造口袋公园9个,新建健身广场5个,180个农村社区实现体育健身场地全覆盖,“十分钟健身圈”正在形成。目前,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1平方米,位居山东省前列。
“我们在场地建设方面加大投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健身。”平原县委书记王玉东说。
平原县还要求12处机关单位、64所中小学体育场地“能开尽开”。以平原县任继愈小学为例,校园体育场地每天清晨和傍晚对市民开放,节假日开放时间还会适当延长。
“我们将持续增加场地设施供应,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平原县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林海宁说。
广西南宁市网球协会推动项目普及
想一展身手?来场社区比赛
本报记者 李维俊 陶相安
近日,广西南宁骄阳似火,新悦网球俱乐部里不时传来击球声。14岁的吴浠萌和15岁的徐婉龄已经训练了三四个小时,仍兴致不减,两人练习网球已经9年了。
依托体育社会组织整合资源,是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南宁市网球协会把赛事办到社区,推动网球项目普及,带动更多市民参与体育锻炼。
“很多人觉得网球运动陌生,怎么破解?我们找到了办赛这把钥匙。”该协会副主席韦伟祥说。南宁市网球协会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系列赛,有时一个周末甚至举办多场比赛。
创办于2023年的南宁市网球俱乐部联赛已举办两届,赛程持续多月,吸引10多家俱乐部、200多名选手参赛。由南宁市网球协会承办的“飞象杯”青少年网球周末巡回赛,吸引了国内外数百名青少年选手参赛,成为南宁网球的新名片。
“现在,在社区小广场就能报名参赛。”新悦网球俱乐部的训练场边,一名家长说。
从青少年积分赛、家庭亲子赛,到俱乐部联赛、企业杯对抗赛……南宁市网球协会已累计服务群众超过2.5万人,会员数量和团体俱乐部数量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南宁市网球协会推动网球公益课程进社区。全年龄段公益网球课在社区火热开展,从基础握拍、击球技巧到运动康复、损伤预防,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老年网球友谊赛也在南宁多个社区举行,慢节奏、重互动的赛制深受“银发族”喜爱。
本期统筹:唐天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