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立春时节
2025年2月3日22点10分13秒,正式进入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描述立春节气:“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意思是说,天地阴阳之气的继往开来由立春开始,春木之气,也就是消融冰冻、催生万物的阳气,昂扬着,舒展着,奔涌着,腾跃着,由此开始主宰天地。
这便是立春的力量,也是春天的本质。
立春习俗
1.打春
打春,盛行于唐、宋两代,最早来自皇宫,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古时农业靠天吃饭,因此旧时人们会在立春前一天用泥土做春牛,立春时用红绿鞭抽打,被称为“打春”。
图片由AI辅助生成
2.咬春
立春“咬春”,就是用极薄的面皮包裹上新鲜的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细品“咬春”,满口都是春的味道。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作者:元六六
3.迎春
最初的迎春活动,主要是国家祀典,后来发展为民间的活动,如贴宜春帖、挂春幡、贴春画、戴春鸡等。
4.游春
游春即民间庆祝立春的一种活动。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十分壮观。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立春节气来临,开启新的春天、新的四季、新的一年,天地之气顿时不同,阳光忽然间就明亮了许多,东风吹过之处,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冰冻立刻开始迎风消融。东风浩荡,大地似乎在瞬间解冻,春天来了!
图片来源:首都之窗图说北京
春是温暖的,和煦的,明媚的,春的来临却绝不温温吞吞、柔柔弱弱,而是高亢有力、霸气十足!无论南北东西,天地之气的变化都以一种迅猛、急切、激烈的状态发生着,迅速地改变着世间万物。
二候蛰虫始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解释立春二候“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意思是说,伏藏在地里的虫儿们感受到了春之阳气的到来,开始活动起来了。
图片来源:新华社
小小蛰虫是敏感的,又是幸运的,当初春的气息最早降临时,它们便灵敏地感知到了。它们钻来钻去,从地下伸出头来快活地呼吸着被春阳丽日熏暖的空气。
连深藏地底的蛰虫都感受到天地之气的仁爱和煦而“逢时出幽”了,世间的一切生命,应该赶快昂扬起来,振奋起来,舒展起来,敞开心胸去迎接吸纳春的气息。
三候鱼陟负冰
从“东风解冻”到“蛰虫始振”,再到“鱼陟负冰”,可以明显看到,春天的阳和之气在迅速地改变着宇宙天地。
仅十来天时间,河里厚厚的冰层已经快要融化开了,深冬里迫于寒威而伏于水下的鱼儿,正追随着上升的阳气往水面游去,那正在快速融解又没有完全消融的碎冰浮在河面,如同被鱼背负着一般。
图片来源:首都之窗图说北京
摄影:黄重金
鱼儿在水面顶着浮冰游来游去,好像听到了残冰急速消融破碎的声音,听到了水流奔放涌动的声音,听到了鱼儿鼓着腮欢快呼吸的声音。
立春诗词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
人日立春
唐·卢仝
春度春归无限春,
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克己应犹及,
颜与梅花俱自新。
腊里立春蜂蝶辈出
宋·杨万里
嫩日催青出冻荄(gāi),
小风吹白落疏梅。
残冬未放春交割,
早有黄蜂紫蝶来。
THE END
本篇由京社科综合创编;资料和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新华社、人民网科普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素材由AI辅助生成。
作者:施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