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导读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已经步入新的一年。站在不动产登记的跑道上,回望2024年,各区登记中心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共同书写了属于北京市不动产登记的辉煌篇章。
@全体市民
2024年各区不动产登记工作简报,
请您审阅!
房 山 区
2024年,房山区登记中心聚焦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任务,紧扣“权属调查重点”工作目标,率先完成北京房山龙山地方级森林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簿,成为全市首个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项目,同时还完成了国有林场的地籍调查和龙山森林公园范围内的周口店林场林权证换发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筑牢产权基石。房山区在业务口径、工作流程、成果制作、疑难问题上与市专班点对点沟通,逐项解决难点、堵点;会同多部门多次会商,在工作中面对权属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逐一提出针对性方案,积极协调权利人双方,逐一化解权属争议;建立成果逐级审查机制,地籍调查成果经过技术单位自查、区工作专班审核、市级部门核查三级审查,确保数据准确性。
借前沿技术之力,突破指界难点。积极探索使用三维测量技术在自然资源地籍调查中的应用,创新融合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林权登记,以无人机摄影测量叠加无人船及RTK测量,配合数据软件采集纠正界线、规范化制图,利用三维底图与现场指界相结合的方式,划清“四条边界”。总结该项工作所撰写的《为整体保护奠定基础——聚焦北京房山区一体推进国有林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林权类不动产登记》文章被中国自然资源报刊登。
门 头 沟 区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不断强化“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理念,积极打造“党徽耀我心服务零距离”党建品牌,促进不动产登记工作有态度、办事有速度、服务有温度。
创新学习方式,激发内生动力。以“三个一”为抓手,即每周一次科务会,每月一次廉政教育学习,每季一次总结分析,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开创蹲点式轮岗学习模式,将新入职干部或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较长干部选派到各业务科室进行体验式学习,加速业务骨干培养,达到思想提升、能力提高、工作提效、服务提质的目标。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及“办不成事”问题征集簿,严格落实服务“五不让”准则、开展手语试听服务、咨询台设置二维码、保持对外咨询电话畅通等举措,促进企业群众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
昌 平 区
凝心聚力创新突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昌平区登记中心完成全市首例“抵押即交证”、全区首例定向安置房“交房即交证”以及全区首例“跨省通办”,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打造智慧登记服务,获评昌平区“通办榜样”。昌平区登记中心首创引入RPA技术对AI预审功能进行升级,将“全程网办”抵押类业务平均办理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缩短至5-6分钟,信息科获得昌平区“通办榜样”荣誉。
先试先行积极探索,专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昌平区登记中心成功打通巩华城B3、B4、B5地块定向安置房等6个项目、4547套房屋的办证路径。颁发了全市首批宅基地不动产权证书,完成了115宗宅基地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不动产登记工作不断提速增效。
加强登记队伍建设,打造“争先锋·昌易登”党建品牌。昌平区登记中心通过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组建党员先锋队,不断加强登记队伍建设,树立先进典型。办公室副主任胡立晓被评为2024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昌平区登记中心第四党支部被昌平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4年,昌平区登记中心共接待群众29.5万人次,办理各类登记业务10.5万件,现场办理档案查询4.4万卷次。
平 谷 区
筑牢一个宗旨,党建引领有深度。平谷区登记中心积极响应“四有”政务服务行动要求,深化“五心服务”党建品牌,组建党员先锋队,成立“突击小组”,开展上门服务9次,收到锦旗8面,表扬信5封。
聚力两项举措,便民利企有力度。一是建立“博学”知识库。针对不动产登记各项业务的知识要点进行细致梳理,下发给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学习,弥补业务短板,提升服务质效;二是开设“企业服务专区”。创新优化服务模式,制作“可视化一次性告知单”,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实现企业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快速办理。
开展三航行动,为民服务有温度。一是流程优化“启航”。通过主动服务、部门联动、压缩时限等举措,实现全国首例“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确权发证、全市首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带地上物转让颁证;二是信息共享“助航”。完成2笔“跨省通办”业务,依托全程网办实现个人间存量房转移登记业务“全市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作风建设“护航”。扎实开展纪律建设及作风建设专项自查整改“回头看”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全覆盖谈心谈话,形成总结报告。
密 云 区
密云区登记中心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密云分局相关科室紧密配合,以解决民生为目的,着力做好公共公益项目不动产登记工作。通过提前与相关项目部门沟通,理清不动产登记流程,为公共公益类违法项目补办手续奠定基础。根据《北京市公共公益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项目完善手续工作办法》,为7个公共公益类项目(分别为2个养老设施用地、5所学校)颁发不动产权证书。
密云区登记中心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着力消减存量违法,回应群众关切,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怀 柔 区
党建引领作用凸显新价值。自主设计“三心服务徽章”,并向历史遗留项目办理主体颁发,通过颁发徽章与其实现良性互动,推动历史遗留项目办理进度。
不动产登记改革取得新成效。实现“交地即交证”“跨省通办”案例,打通五类“全程网办”业务类型。与北京国泰公证处做好“继承公证+不动产”一体式服务。
重点工作推进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历史遗留项目小证办理进度,发证率为91.26%;稳步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已完成首轮地籍调查外业工作,入村率为100%。
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增添新力量。以“知”把好廉洁自律关,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大会3次,将廉洁教育、底线意识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以“防”把好岗位风险关,全面梳理各岗位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形成“一人一表”;以“督”把好服务质效关,邀请法院执行局等社会力量组建区级政风行风监督队伍,不定期对大厅环境规范、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检查。
延 庆 区
2024年,延庆区实现全市首个“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台账”全部清零。
天润和丽嘉苑小区位于延庆区新城街105号院。该项目于2016年7月开工建设,2019年业主陆续入住,因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银行债权打包处理,导致该小区存在未缴齐土地出让金、在建工程抵押、土地查封和法律纠纷等问题,一直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延庆分局针对该项目的特殊性,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构建“政府牵头、三方联动、部门协调、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区政府高位统筹,各部门联合发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延庆分局对外联系查封法院、债权企业、开发企业捋顺法律关系,采取“双向沟通”的方式,解决申请人认定、房屋面积确认、剩余房价款补交、解除抵押查封等问题。同时,对内与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契税征管、出让金追缴等问题。统筹各方利益和关切,制定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并获得区政府批准,为解决多年来的遗留问题开辟路径。
经过不懈努力,该小区业主于2024年9月9日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不动产权证。延庆分局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强化党建引领,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的通知》及其实施方案要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储备与建设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大厅结合区域特点,创建“‘亦’起登·满e办”党建品牌,整合不动产登记领域50个高频事项,制定《50个高频事项全要素手册》,实现登记业务标准化梳理,助推不动产登记服务提质增效。
创建党建品牌,强化引领效应。坚持“党建引领、业务主导、服务支撑、统筹推进”的工作理念,突出党建品牌,创建党建宣传展览墙。全力打造“党建+不动产登记”模式,推进“党建+窗口建设”,设立党员先锋岗,宣传业务典范,持续提升党建引领效应。
细化登记业务,提升服务质量。聚焦企业群众反映的办事难点堵点,全面梳理所有登记类型的办理时限、流程和所需材料,对个人间住房存量房屋买卖、新建房屋买卖等50个高频事项的基本信息、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审查要点、百问百答等进行颗粒化梳理,形成全要素手册。定期召开部门全要素业务培训会,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日常咨询解答、业务办理水平,助推不动产登记工作高质量开展。
来源:北京市不动产登记
作者:戴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