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丨2024年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事迹·北京艺术博物馆文物保管员刘远洋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北京> 要闻 > 正文

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丨2024年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事迹·北京艺术博物馆文物保管员刘远洋

来源:光明网2024-06-17 15:22

  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中国文物报社共同开展的2024年 “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宣传推介活动,经过专家评议,已于近日揭晓名单。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北京艺术博物馆文物保管员刘远洋,了解他的事迹吧!

  自2004年进入北京艺术博物馆以来,刘远洋长期从事文物保管工作,先后负责织绣、书画、碑拓、外国艺术品、钱币等类别近3万件文物的保管和保护。多年来,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身文物事业,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作为与文物直接打交道的保管员,刘远洋严格遵守库房出入制度,认真执行藏品提用、保护、修复、出入库等规定,做好库房清理、温湿度监测、虫害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针对博物馆织绣、书画类文物库房早期基础设施条件有限的情况,自2010年起,她与部门同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库房内局部环境的改善工作,将库房内老旧的开放式柜架逐步更换为封闭式文物柜,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库房设置和文物排架,将原集中于两个库房内的2万余件织绣、书画文物逐步疏解到六个库房中,降低了文物的存放密度,使文物的保存、取放、检查更加安全和便捷。

  刘远洋曾先后参加馆藏文物清点及建账、珍贵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等对馆藏文物的系统梳理、文物基础信息采集、整理和核对工作。特别是在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为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她认真学习文物普查规范,领会文物普查要求,根据所负责文物的实际情况估算工作量,统筹规划进度,制定出阶段性工作计划并遵照实施。面对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场地环境简陋、人手不足、设备紧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与部门同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以文物实物为依据,逐一对其数据信息进行耐心细致地调查、确认和登记,同时配合核对账目,增补其中的缺项,订正账物不符的情况;在文物取放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尤其对一些脆化糟朽严重的织绣、书画类藏品采取重点防护,细心操作,安全完成了2万余件文物的信息采集工作;此后,按照文物普查系统的要求,如实填报各项数据并仔细校录核对,对有变动的文物信息及时更新,对发现的漏项、错项认真进行增补修正,保证了馆藏文物信息提交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刘远洋被评为“北京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个人”。

  2017年,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展“万寿寺古建修缮工程”,用作文物库房的古建也在修缮范围内,因此需将全部馆藏文物搬迁至其他地点保存,修缮结束后再迁回原处。此次搬迁文物的数量庞大、种类多样,涉及包装、运输、存储等多个复杂环节。刘远洋作为字织组负责人,参与了文物整体迁出、迁回的全过程,与部门同事协作,完成近10万件文物的打包装箱、运输期间值守和文物的统计核对、运输后文物的抽检核查和拆箱上架等工作。在搬迁过程中,她始终坚持文物安全第一的原则,积极与运输公司配合,商讨确定适合文物形态类别的包装及运输方案;估算本组文物工作总量,合理安排各库房文物的包装搬运次序;提前开展部分文物的预包装工作,重点针对珍贵及脆弱文物采取特殊衬垫保护措施;根据文物在外存储期间馆内的文物展览与使用计划,将相关文物分类提取、单独打包,便于日后提用。通过科学规划和细致操作,圆满完成了文物的安全搬迁任务。

  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有织绣文物3000余件,由于年代久远以及纺织品有机质地较为脆弱的特性,许多织绣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污迹、破损、开线等多种病害问题。刘远洋担任保管员以来,在完善馆藏文物信息体系的过程中,对照文物现状,对织绣藏品的完残、病害等状况进行整理细化,积极推动馆藏纺织品修复工作的开展。2022年,为配合博物馆固定展览陈设需要,她负责组织进行馆藏清代团龙杂宝织金缎幡的修复,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全程参与文物修复工作,严谨认真地完成病害调查、回潮展平、丝网制作、拼对整合、衬垫缝制等一系列繁杂工作,并详细记录各项步骤内容,修复完成后整理归档备案。经过科学有效的修复,文物的原有形貌基本恢复,文物安全性显著提高。此件文物作为重要展品在“万寿寺历史沿革展”中展出,获得了良好的展览效果。2023年,刘远洋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北京艺术博物馆藏织绣珍贵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经过对馆藏300余件织绣珍贵文物状况进行评估,从中挑选出12件病害问题最为突出的待修复文物,整理文物信息、细化预算明细,编制并提交项目文本、绩效目标等相关材料,完成项目在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管理系统的填报。项目实施过程中,她积极与修复委托单位接洽沟通,完成合同签订、资金支付、修复方案论证、文物点交等多项相关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与修复委托单位密切配合,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努力推进项目按计划进行,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预定修复任务并顺利通过阶段性验收。

  在做好文物保管和保护工作的同时,刘远洋还着眼于对馆藏文物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发掘,通过展览的方式使文物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将“让文物活起来”思想落到实处。她先后策划了“锦绣天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清代织绣精品展”“美人如花隔云端——中国明清女性生活展”“丰繁竞秀——清代服饰文化精品展”等多项展览。其中“美人如花隔云端——中国明清女性生活展”作为北京艺术博物馆重点推介展览之一,曾在颐和园、葫芦岛市博物馆等地展出,受到广泛好评,社会反响良好。此外,刘远洋还围绕馆藏文物积极开展学术科研工作,主持完成《艺术博物馆藏清代龙袍研究》《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明代龙补研究》科研项目,参与《明代大藏经丝织裱封研究》《中国文物志(可移动文物篇)》《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明清织绣染色材料分析及色源探究》《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北京艺术博物馆卷》等多项学术课题的研究和科研成果编撰工作,撰写出版专著2部,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织绣相关论文20余篇。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作者:孙曼然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