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4北京博物馆月丨“百馆千展万人观”博物馆指南·考古遗址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北京> 要闻 > 正文

2024北京博物馆月丨“百馆千展万人观”博物馆指南·考古遗址类

来源:光明网2024-05-21 14:40

  自5月18日起至5月24日,2024北京博物馆月展览周正式启动,展览周以“博物馆之城里的故事”为主题,推出的“百馆千展万人观”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近日,北京市文物局正式发布《北京博物馆导览》。在此,北京文博推出“百馆千展万人观”系列博物馆指南,从今天起,将按照“革命纪念类”“历史文化类”“综合地志类”“考古遗址类”“自然科技类”“艺术类”以及“其他类”七大分类为您介绍相关博物馆。今天为您精选出以下五家“考古遗址类”博物馆,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吧!更多活动及博物馆信息请参见文末文章链接~

居庸关长城博物馆

  居庸关长城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内,距市区约46千米,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其始建于战国时代,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庸关长城设置在长约20千米的关沟峡谷之中,现存的关城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由南北两座城门控扼谷中道路,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驶金柜山巅,与两座城门连接形成圆周封闭状军事要塞。明景泰初年(1450-1454年)及其后屡经缮治。城垣周长4000余米,南北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设施齐备。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设施。在明代是昌镇居庸路的指挥中心。

  居庸关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金明昌年间(1190-1196年)“居庸叠翠”之名即已列入“燕山八景”。1992年,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对关城建筑进行全面修复。1998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2004年被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成立居庸关长城博物馆。

明十三陵博物馆

  明十三陵坐落在京北昌平区的天寿山脚下,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入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它建于1409-1644年,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所在地,共入葬13位皇帝、23位皇后、1位皇贵妃及数十名殉葬宫人。陵区内除帝陵外,还有7座妃嫔墓和1座太监墓,占地面积约80平方公里。十三陵陵区建筑规制高、气势恢宏、坐落有序、整体性突出,山川形胜壮丽、自然风貌保存较为完好。其历史遗存是研究明代皇家制度、祭祀礼仪、职官体制、建筑技术工艺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

  十三陵不仅是中国帝陵建筑的典型范例,也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见证。1961年,十三陵被评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成立明十三陵博物馆;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

  北京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位于王府井东方广场地下,该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1.5万-2.6万年,遗址距地表12米,灰褐色的古文化层,表明远古人类曾在王府井地区生活、栖息。这是在北京地区继周口店之后远古人类遗存的又一重大发现,也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在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发现如此久远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填补了平原地区没有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空白,是研究古人类工具制作、生活方式、生存能力及复原当时北京地区生态环境的珍贵资料,也是我们中国人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

  馆中心遗址块为距地面12米的土层,在遗址土层中保留了远古人类点篝火后的遗留物——炭灰坑、炭屑层等;远古人类宰杀和肢解动物的地点——富含骨片的遗址探方等。这里的石制品、骨制品和用火遗迹均保持出土时的原貌。

西黄寺博物馆

  西黄寺博物馆位于北京德胜门外,是清代理藩院直辖之重要皇家寺院,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西黄寺博物馆以宣传、展示藏传佛教的爱国爱教事迹,新时代藏传佛教代表人物培养情况,弘扬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传播藏传佛教文化知识为宗旨。博物馆由三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本陈列展示山门殿、钟楼、鼓楼、天王殿、垂花门、东西配殿、大雄宝殿、清净化城塔、慧香阁等;专题展览长期展示六世班禅与西黄寺展、学衔制度展、乾隆皇帝御笔石刻拓片展、唐卡展等。

  清顺治九年,为迎接五世达赖喇嘛赴京朝觐而建。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大师东行为乾隆皇帝祝寿,后因病圆寂于此。为彰其德,在西黄寺西侧建清净化成塔及塔院。作为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及其贡使在京驻锡地,西黄寺在藏传佛教界具有重要影响。数百年来,成为清中央政府联系西藏地方的重要纽带。1987年,十世班禅大师在西黄寺清净化城塔院创建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2017年成立西黄寺博物馆,2018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山戎文化陈列馆

  山戎文化陈列馆,于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一个展示古代文物的场所,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让我们得以窥见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北部少数民族山戎部落的辉煌过往。在这片辽阔的墓地中,墓葬被精心划分为东、西、中三大区域。考古工作者们共发掘了四百余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随葬物品,包括人骨标本、棺椁木灰等。

  山戎族的墓主人,他们的头朝东,脚向西,多戴有精美的佩饰,麻布覆面,展现着独特的民族风俗。在祭祀仪式中,他们使用马、牛、羊、狗的头和四肢作为象征,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与祈求。出土器物中,青铜短剑及青铜刮刀是最具代表性的,它们展示了山戎族人的工艺水平,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态与战斗风貌。

  陈列馆的展厅面积达到四百平方米,这里原址原状地展示了十座发掘后的墓葬。从酋长墓到贵族墓,从武士墓到平民墓,每一座墓葬都代表了一个社会阶层,共同构成了山戎社会的完整画卷。这些墓葬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和北京古代史的研究内容,为我们考察我国古代北方山戎民族的文化特征、经济形态、军事活动、社会组织结构和生产力水平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百馆千展万人观”活动惠民活动↓

  2024北京博物馆月丨“百馆千展万人观”惠民门票申领指南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北京博物馆导览》↓

  2024北京博物馆月丨《北京博物馆导览》《北京博物馆地图》发布 尽揽北京全域博物馆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作者:李俊男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包惠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 广西三江:风雨桥上遇非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