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自5月18日起至5月24日,2024北京博物馆月展览周正式启动,展览周以“博物馆之城里的故事”为主题,推出的“百馆千展万人观”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近日,北京市文物局正式发布《北京博物馆导览》。在此,北京文博推出“百馆千展万人观”系列博物馆指南,从今天起,将按照“革命纪念类”“历史文化类”“综合地志类”“考古遗址类”“自然科技类”“艺术类”以及“其他类”七大分类为您介绍相关博物馆。今天为您精选出以下五家“历史文化类”博物馆,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吧!更多活动及博物馆信息请参见文末文章链接~
北京文博交流馆(北京市智化寺管理处)
北京文博交流馆(北京市智化寺管理处)成立于1992年,是一座以智化寺为馆址的古建类博物馆,承担着保护和展示智化寺古建筑和智化寺京音乐两项文化遗产的职能。
智化寺建成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为明英宗时期司礼监太监王振所建,是北京市内保存规模较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目前中轴线上的建筑保存基本完整,共四进院落,现存主要建筑的梁架结构、天花彩画等,具有典型的明代特点,上有接近宋元的做法,下有靠近清代的形制,智化寺为研究明代建筑乃至宋元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在建筑学上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智化寺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智化寺京音乐在智化寺内按代传承,至今已570多年,传至第二十七代传人。其曲调庄重典雅、曲谱珍贵神秘、曲牌古老丰富、传承严谨有序,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智化寺京音乐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是主要承担鲁迅和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人物、重大事件有关实物、资料的征集、保管、研究和宣传展示等工作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包括鲁迅博物馆馆区和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区。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区位于西城区宫门口二条19号,内有鲁迅旧居及鲁迅陈列展览。鲁迅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迅在这里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部分篇章。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区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是全国唯——家全面展示五四新文化运动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以复原五四时期北大红楼历史面貌为主,凸显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红楼历史氛围。
现有馆藏国家一级文物759件。主要有鲁迅的手稿、藏友人信札等;有许广平、章太炎、钱玄同等新文化运动时期历史人物的遗存;有大量的鲁迅著、译、辑、编著作版本和鲁迅研究著作版本、现代文学丛刊与新旧期刊;还有大量中外版画名作及李可染等的绘画作品。
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金中都水关遗址)
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为一馆三址,包括位于房山区琉璃河镇的琉璃河遗址,位于丰台区丰葆路的大葆台西汉墓遗址,以及位于丰台区右安门外的金中都水关遗址。其中琉璃河遗址、大葆台西汉墓遗址成功入选2021年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三个遗址是中国百年现代考古学的北京贡献,是北京地区不同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标识,是蕴涵着丰富知识、智慧、艺术的宝藏,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金中都水关遗址是中都南城墙下的一处木石结构的水利设施遗址。城内水系经水关由北向南穿城墙而出,流入中都南护城河。水关遗址的发现基本上明确了中都城内鱼藻池水系过龙津桥向南穿过丰宜门和景风门之间的南城墙流入护城河的水源路线。水关遗址的建筑基础结构与宋代《营造法式》所载“卷華水窗”的规定相一致,是现存考古发掘出土的中国古代都城水关遗址中体量最大的,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和水利设施的重要实例。金中都水关遗址被评为199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中都水关遗址见证了北京的建都之始,与其他诸多金代遗迹共同构筑了金中都的华彩篇章。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占地面积达三万平方米,是国内唯——所以钟铃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它肩负着钟铃文物收藏与研究的使命,广泛征集钟铃文物、文献和史料,举办古钟陈列与展览,以此弘扬和传承中国古钟文化的精髓。
博物馆常年设有九大展览,分别是阅古钟林、礼乐回响、质器庄严、妙境梵音、敕建觉生、金火流光、永乐大钟、诗韵钟声以及外国钟铃。这些展览共展出文物展品400余件,如同一部生动的古钟发展历史长卷,将古钟的演变与传承娓娓道来。
整个展览以“古韵钟声”为总主题,深入阐释了“钟”与“声”之间的特殊关系,凸显了“钟”在历史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声”所传递的深远韵味。展览设计独具匠心,以点突破,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构建出一个完整而丰富的古钟信息网。各个展览内容相互补充,逻辑层次清晰,使观众在欣赏古钟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领略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展览分为历史、文化、技术三条主线,形成了一条合理的参观路线。它阐释了钟声如何承载历史,如何蕴含文化,如何彰显技术,以及如何传播理念等多个主题。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不仅能欣赏到古钟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更能深刻感受到钟声所传递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是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和大运河文化带的龙头工程,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集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文保修复、收藏保管等功能于一体,2023年12月27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建筑由共享大厅、展陈大楼和休闲水街组成,总建筑面积约9.97万平方米,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共享大厅屋顶造型像“船”,展陈大楼屋顶造型像“帆”,两座建筑间有一条长约270米、宽约20米的休闲水街。观众站在远处看博物馆,展陈大楼建筑高于共享大厅,5片船帆状的屋顶高低错落,曲线饱满,动感十足。
展览体系由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开放展示、临时展览四大类型构成,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紧密配合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围绕大运河与北京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以人、水、城为内容主线,从人文地理视角、生态文明高度展示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建设成就。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百馆千展万人观”活动惠民活动↓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北京博物馆导览》↓
2024北京博物馆月丨《北京博物馆导览》《北京博物馆地图》发布 尽揽北京全域博物馆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作者:孙曼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