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北京文博”公众号每月推介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览信息,便于广大观众及时、准确了解博物馆展览情况。
此外,您可订阅文末“2024年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讯和社教活动信息”合集,了解当月新展、社教活动信息。
温馨提示:请根据当前博物馆开放要求,自觉维护参观秩序。
凡尔赛宫与紫禁城——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
展览时间:4月1日-6月30日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
展览简介: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本次展览将汇集凡尔赛宫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约150件(套)文物,涵盖绘画、家具、瓷器、挂毯、书籍等,生动展现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末中法两国间的外交、文化与艺术交流。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
展览简介: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精神,深化古籍文献类文物的保护与活化,故宫博物院在对院藏雕版文物进行整理、保护、研究的基础上,在太和门内东南崇楼及朝房开设“雕版馆”,同时举办“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库房式陈列展出文物15000余件(组)。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首次举办该类专题文物展览。展览是对故宫博物院藏雕版文物整理与研究的成果性展示。重点展出32件(套)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从国政、文教、技艺三方面,将清代宫廷雕版放入中国典籍史、印刷史、清代宫廷史的大背景中进行解读,挖掘蕴含在雕版文物中的历史信息,发挥其在文献学中的特殊作用。在此基础上,故宫博物院将继续加强对雕版文物的整理、保护、研究与展示,做好雕版文物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造性转化,为赓续中华文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展
展览时间:2023年12月9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沉浸体验展陈空间约1500平米,首次以盛开的莲花作为造型主体设计成巨型数字装置,艺术家们结合数字绘制、数字3DMapping影像和AI算法技术,以当代眼光和独特视角来表现、挖掘和阐释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与丰富内涵,以“菱格世界”“万古遗珠”“东方微笑”“十方同源”“奇崛妙境”组成“艺术时空体验区”,另有“教学互动体验区”及“衍生艺术品区”等,共同组成全景沉浸体验环境,石窟艺术得到全新演绎。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青春作赋思无涯——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
展览时间:2023年12月21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分为“青春万岁”“这边风景”“创作是一种燃烧”“大块文章”“文化的光照”5个部分,以近300张照片和550余件展品,全景记录王蒙70年来与共和国发展历史相伴、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学创作历程,展示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各时期的代表性优秀文学作品,表现了他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写作的初心和使命。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河山在望——梁世雄捐赠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3年12月12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分为“万里幅员家国颂”“更揽山川入壮怀”“化私为公润万家”三个部分,从梁世雄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绘画作品中精选出100余件,展示岭南画派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卓越的绘画成就。前两个单元展示了梁世雄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20世纪80年代前的《归渔》《抽纱》《油城明珠》等采风写生,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的《雄风岁月》《太鲁阁激流》《布达拉宫》等创作重心从人物画向山水画转移后的作品。第三单元展出了梁世雄个人珍藏的艺术家高剑父、关山月和学者容庚教授等人的作品,这些捐赠作品被纳入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史文物抢救工程项目。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共同家园——大自然的奇迹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17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由国家博物馆与国家自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共同家园——大自然的奇迹”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两馆首次联合举办展览,也是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首个自然生态类展览。展览以缤纷动物为切入点,遴选出672件动物标本,按照“尊重——动物多样之美”“共生——自然就在身边”“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三个单元讲述了我国的动物情况及近年来的保护成果,并延展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历史,介绍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从而诠释了“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大千世界,以此呼吁大众关爱动物、顺应自然、保护和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英模蜡像展
展览时间:1月6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以蜡像这种超写实主义的雕塑艺术为载体,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200余尊蜡像中精心遴选30尊英模人物作品展出。其中既有李大钊、向警予、方志敏等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也有王进喜、雷锋等无私奉献的劳动模范;既有鲁迅、聂耳、冼星海等为人民而创作的文艺巨匠,也有钱学森、李四光、袁隆平等以身许国的科学巨擘;既有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心系群众的人民公仆,也有罗阳、黄大年、黄文秀等苦干奋斗的时代楷模。展览通过艺术化场景设计、英模文物展示、英模名言和故事解读等多种表现手法,让广大观众从中深切感受奋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各条战线上的英模人物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的感人事迹和人格魅力。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玉韫良缘——良渚文化精品展
展览时间:4月3日-5月9日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
展览简介: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考古学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200年。
良渚文化玉器为良渚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达到了中国史前玉器文化之高峰。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为中国同时期各大区系类型考古学文化所绝无仅有的。特别是蔚为大观的用玉制度为疏解中国古代礼制形成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实证。以玉礼器为特征的良渚文明,在世界同类文明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此次“玉韫良缘——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采取实物展出与图文展示相结合的形式,透过120组良渚文化玉器、石器、陶器精品,向观众展示良渚文化玉器之精湛与神圣,生动全面地介绍良渚文明与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
鲁迅的道路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
展览简介:“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又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对于“路”的诠释也体现了他们那一代人虽生逢乱世,艰难求生,但仍能披荆斩棘,勇往前行的斗争和前行,打破重重铁屋,探索救国拯民的方向和道路,这种生而无畏的斗争精神,这种甘于奉献的“孺子牛”精神,也是整个展览主要向观众传达的内容。
整个展览按照鲁迅先生一生的足迹,从出生地绍兴到南京求学,东渡日本,到回国后绍兴、南京和北京,然后南下厦门、广州,终于上海。尤其是鲁迅在北京时期,结合北京鲁迅博物馆旧居和馆藏的特色,增加了不少内容,对鲁迅在北京的工作生活足迹都有涉及,是展览的一个亮点。
经典再造——根据鲁迅小说改编的五部电影展
展览时间:4月20日-6月20日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红楼馆区
展览简介:鲁迅的文学作品是新文学的典范。对于经典作品的接受,向来有多种方式,本次展览聚焦鲁迅五部经典小说《药》《阿Q正传》《伤逝》《祝福》《铸剑》的影视化改编,展示百年来鲁迅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从文学到电影,再从电影到当代生活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关于个性、女性、国民性的永恒主题。
展览按小说原作发表的时间顺序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展示,首先介绍鲁迅创作这五部小说的背景和经过,然后重点阐释小说改编的电影。这些改编均从小说文本出发,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验进行转换,形成了新的艺术张力,帮助更多人通过电影媒介更好地理解鲁迅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公众可以透过文字,穿过光影,在当代艺术的思索中,探寻鲁迅的精神之光。
御窑四时——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瓷器精品展
展览时间:3月18日-12月31日
展览地点: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展览通过独特而富有创意的展览策划和空间设计,向公众介绍景德镇御窑遗址田野考古、整理修复、学术研究以及古陶瓷基因库工程建设等成果,展示御窑遗址出土瓷器精品,其中有多件器物为孤品和绝品。同时,展览将带领观众看到与故宫中不一样的瓷器故事,从文化遗存的特质出发,展开更深层的体验与思考。
矿意飞扬:矿物与艺术主题展
展览时间:2023年12月15日-2024年6月1日
展览地点:中国地质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展出矿物标本以及与矿物相关的绘画与珠宝饰品,尝试以艺术的视角切入,带领观者走入矿物世界,展现人对自然的认识和自然对人的启迪。展览划分三个单元,“形之惑”通过矿物标本及矿物绘画介绍晶体形态;“色之媚”揭示矿物自身颜色的多姿多彩,以及珠宝设计师从中得到的灵感;“韵之奇”邀请观者发现矿物微观世界的神秘,感受矿物颜料绘制画作的魅力。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内蒙古绿色矿山特展
展览时间:2月27日-8月27日
展览地点:中国地质博物馆
展览简介:内蒙古具有中国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全区有52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煤炭、稀土等21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位列全国第一。本次展览将通过实物标本、图文展板、矿山沙盘模型、多媒体影片及互动展项等多种形式,展示内蒙古矿区的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介绍内蒙古绿色矿山建设实践、经验和成果。
百年电信红色传承——中国电信业发展史陈列
展览时间:2021年6月20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电信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与传承弘扬红色电信精神紧密结合,通过丰富的电信文物、图文史料、趣味通信科普和先进的多媒体互动体验,围绕“烽燧连天电信之光”“百年电信 艰难起步”“电信使命 红色基因”“人民邮电 砥砺前行”“改革开放 历史跨越”“信通四海赋能未来”六个单元系统回顾并讲述红色电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从“半部电台”到“云监工”走过的百年历程,细致描绘中国电信业从艰难起步到发展、跨越、腾飞的历史画卷,全面展示中国电信担负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维护国家网信安全的历史使命,以及在国家通信建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中华好家风”主题展览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展览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家庭作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就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中华好家风”主题展览由全国妇联主办,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承办。展览由“先贤家风”“红色家风”“时代新风”“新时代家风建设成果展示”四部分组成。通过200余张图片、60多件实物,全景展示古代先贤名士的优秀传统家风,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的红色家风,当代最美家庭的时代新风,以及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主要成果,切实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和新时代故事,用心用情唱响时代主旋律。展览通过场景、互动游戏、点播视频、动画影片等多种展示手段,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设立“书香飘万家”亲子阅读书屋,营造舒适温馨的参观氛围,增强展览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天工开物——镜像·中华手工艺
展览时间:3月28日-5月12日
展览地点: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深入挖掘馆藏影像资源和文物资源,以“手工艺”为展示主题,通过一组组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图文和一件件具有独特工艺的实物,展现中华各民族丰富悠久的手工技艺,记录中华手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探索各民族手艺人的信念与情感,阐释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
《遇见·心境》周杰祥风光摄影作品展
展览时间:4月10日-5月10日
展览地点: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展览简介:周杰祥,新西兰华侨,中国华侨摄影学会会员,海安华侨摄影学会会长,风光摄影师十杰。《遇见·心境》展出周杰祥个人摄影作品,其目的通过展览展示的形式,向各界人士和摄影朋友分享他在风光摄影方面艺术感受和取得的成就,塑造更高的个人艺术水准,通过此次影展以影交友,传播中华文化。
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的百年逐梦
展览时间:4月19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
展览简介:本展览讲述了从中国铁路之父、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建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到一百多年后,在同一地点、同一路径,设计时速350公里、集中国智能高铁技术之大成的京张高铁;从中国人自力修建铁路,到建设“世界之最”工程,百年京张,书写着中国铁路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爱国、奋斗、自尊、自强的传奇。
中国铁路发展史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
展览简介:展馆常设展览为“中国铁路发展史”,分为蹒跚起步、步履维艰、奋发图强和阔步前行的中国铁路四个部分。通过运用丰富、翔实的图片史料、实物展品以及先进的展陈技术和手段,生动和系统地展示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140余年的发展历程,是全面了解中国铁路历史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殿堂。
2024(甲辰)龙年生肖邮票展
展览时间:2月1日-12月1日
展览地点: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展览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文化,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特推出“2024(甲辰)龙年生肖邮票展览”。展览展出中国邮政、香港邮政、澳门邮电、联合国邮政管理局以及24个国家发行的62套76种龙年生肖邮资票品,在方寸间祝福新年。
本草健康
展览时间:3月28日-5月26日
展览地点:国家自然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草健康”展由国家自然博物馆与天津自然博物馆共同主办,为期2个月,展览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本草释义,第二单元本草传奇,第三单元本草养生,第四单元本草拾趣。综合讲述了,自从有了人类社会,我们的祖先在寻找植物或狩猎动物充饥的过程中,既可能出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现象,古人就这样经过长期生活实践,渐渐地总结并形成了药物知识。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皮韵流风——黑龙江鱼皮兽皮树皮历史文化展
展览时间:3月19日-9月22日
展览地点:国家自然博物馆
展览简介:由国家自然博物馆与黑龙江省博物馆共同主办,为期6个月,以赫哲族的鱼皮文化,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等民族的兽皮文化以及当地多民族的桦树皮文化为主要内容,全面介绍“三皮文化”的沧桑历史和传承至今的精湛技艺,体现了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理念。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坐标——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革命文物特展
展览时间:2023年7月27日-2024年7月1日
展览地点:中国现代文学馆
展览简介:此次特展以珍贵革命文物讲述中国故事中的红色篇章,旨在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牺牲的英雄们致敬,向在民族记忆星空上铭刻英雄之名的作家们致敬!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新中国文学的“金线与璎珞”——王蒙文学创作70年文献展
展览时间:2023年9月27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现代文学馆
展览简介:2019年王蒙先生荣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成为新中国文学事业辉煌历史与重要贡献的光荣见证。为庆祝王蒙先生文学创作70年,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王蒙文学艺术馆协办“新中国文学的‘金线与璎珞’——王蒙文学创作70年文献展”,于9月27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求实——严家炎学术文献展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24日-2024年5月14日
展览地点:中国现代文学馆
展览简介:严家炎陆续将近万册藏书和书房家具、名人字画等无偿捐赠给文学馆。2021年5月,严家炎再次将1500余封书信、400余份手稿捐赠给文学馆。此次,我们将展出严家炎手稿、笔记资料、照片、图书等134件珍贵藏品,循“求实”之脉络,仰望文学之星标。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中国现代文学馆
展览简介:全面、生动、立体地展示了百年中国文学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中国文学的光辉历程,再现了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文学流派的创作实绩和其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实证的方式呈现和还原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百花齐放”的辉煌成就,“迈进新时代的中国文学”重点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学取得的新成就、呈现的新气象。
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现代作家书房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中国现代文学馆
展览简介:作家的书房,是文化传统、作家个性和作家真实生活的综合体现。与外国作家的书房相比,中国作家的书房大都具有简约、含蓄、内敛的特点:一桌一椅一方几,一人一灯一卷书,自成乾坤。本次“现代作家书房展”,所有展品都是作家本人生前用过的实物,带着浓郁的历史感和文化气息。
锦色Ⅱ——探寻江南建筑彩画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8日-2024年5月3日
展览地点:中国园林博物馆
展览简介:“锦色Ⅱ——探寻江南建筑彩画”展是锦色系列展第二期,通过140余件展品,从“江南画境”“斑斓意匠”“南北交融”三个部分,呈现江南彩画的时代背景、精工纹饰和对北方官式苏画产生的重要影响。使公众了解中国建筑彩画的这份宝贵遗产,以此推动中国传统建筑彩画艺术的普及传播,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留香——中国园林博物馆建馆10周年捐赠展
展览时间:2023年9月28日-2024年6月1日
展览地点:中国园林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精选270余件/套捐赠品,从“聚”“传”“联”“承”四个单元,系统展示了中国园林博物馆十年来捐赠来源藏品以及多年来藏品保护的成果,此次展览是捐赠展品的一次集中亮相,同时以此鸣谢社会各界捐赠者的善行义举,共同见证中国园林博物馆十年间的成长。
中国园林多维度系列展——鉴境
展览时间:3月20日-7月1日
展览地点:中国园林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是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园林多维度”系列展之一,展出铜镜、瓦当、书画、当代艺术品共计118件,从“鉴·往”“境·苑”“镜·思”三个单元,以园林的视角和多维度的展示手段分别展出从殷商到明清历代铜镜的发展脉络,铜镜与园林的内在联系,以及以镜鉴己对于今天人们引发的思考。使公众能够近距离的了解铜镜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哲思。
对语青山——傅以新山水诗画展
展览时间:1月29日-6月16日
展览地点:中国园林博物馆
展览简介:此次展览精选傅以新先生以山水、园林等题材为主的诗书画作品80件,从“山河远阔”“林壑清晖”“采秀撷珍”三部分展示画家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敬畏。傅以新先生深耕山水书画60余载,他的作品打通了诗、书、画的界限,以其独有的方式描绘祖国山河的无限魅力及承载的人文情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以此展览歌颂祖国壮美山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唤起观众内心的家国情怀。
仁智之乐——傅以新书画展
展览时间:1月29日-6月16日
展览地点:中国园林博物馆
展览简介:2024年适逢新中国建立75周年,展览力图通过傅以新先生书画作品80余件套,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中国人自然山水观的哲学思想。
腾飞,中国之翼——国产民机主题展
展览时间:2023年12月30日起
展览地点:民航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分为逐梦蓝天、探路先锋ARJ21、腾飞之路C919三部分,主要介绍中国民航先后运营运-5、运-7、运-8、运-11、运-12、新舟60等机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支持国产大飞机事业,ARJ21、C919相继交付国内外多家航空公司等内容。
本次展览得到行业内外十余家单位的支持,共展出展品近百件。大部分展品为国内首次展出,包括运-5飞机履历本、中国邮政航空运-8飞机模型、ARJ21飞机交付纪念钥匙、东航全球首架C919机上用品、C919适航审定证件、C919项目条款关闭燃尽图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
展览时间:2023年8月1日-2024年12月3日
展览地点:民族文化宫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通过文物古籍再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必然规律,引导人们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历史主动和文化自信,为建设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明灯:从威廉·莫里斯到麦金托什
展览时间:2月1日-5月26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聚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工艺美术运动,汇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机构和藏家的近200件藏品,分为“开卷有艺”“纹艺青年”“饰艺向心”“艺美之瓷”“艺味其从”“现代建艺”6个单元,呈现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脉络与代表人物,展示其在书籍装帧、插画艺术、家具染织、金属工艺、陶瓷装饰及建筑设计等领域的成就,探索这一运动对现代设计的深远影响。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
展览时间:2023年7月25日-2024年5月1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是清华艺博开馆首展之一,曾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此后不久,展览得以交流到香港城市大学美术馆,并举办“清华学人与中国现代化转型”学术研讨会,成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一份特殊礼物。围绕此展所开发的一系列文创衍生品,也受到观众热捧并多次获奖。在广大校友和社会公众的反复呼吁下,我们重开此展,并对展览内容略作调整,对展陈方式努力提升,旨在藉此向奋战在各行各业、努力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和“行胜于言”校风的清华人致以崇高敬意!向展览中所呈现的百余位清华学人杰出代表敬献一瓣心香、表达无尽景仰与缅怀!
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中的自然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202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首都博物馆,以古代精品绘画为基础,联合举办“水木湛清华: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自然”展,为校庆献礼。“水木湛清华”,典出东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它既道出“清华”之所得名,也是对本次展览主题的诗意揭示。“水木湛清华”可以视为这一时期的人们“自然观”转变的分水岭,标志着古人的视野从宏大玄远的自然之思,转向了具体切近的自然之美,将哲理的“自然”,演化于人生之中,最终过上“体道”的人生,实现人生的艺术化。
清华藏珍·丝绣华章: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织绣部分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中国历代能工巧匠将自然资源与人工技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的织绣艺术。本展从馆藏数千件织绣品中,精心甄选明清时期代表性织绣品百余件套,涉及织物、成衣配饰和鉴赏品等三大类,分别由“丝彩织成”“华服美饰”“绣缂画意”三个单元加以陈列展示。星移斗转,经历数百年岁月长河的洗礼,这些织绣品已由当初华美贵重的实用之物,升华为反映当时工匠技艺与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奇巧高妙的织造工艺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美轮美奂的图案纹样是美好祈愿的寄讬。流连在这批精美古代织绣艺术品的长廊里,相信您一定会乐而忘忧,细细体会古人寓设计于巧思、夺造物之天工的织绣之美。
清华藏珍·随方制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家具部分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家具收藏以凳椅类、桌案类和柜架类为主,尚有少量橱柜类家具,时代自明至近现代。其中尤富盛名的是五十多件以黄花梨、紫檀等材质为主的明式家具,有七件收录于王世襄先生编著的《明式家具珍赏》。本次展览的家具藏品绝大多数来自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旧藏,包含明代黄花梨四面齐琴桌、黄花梨矮翘头案、黄花梨圈椅等传世精品。虽篇幅有限,难窥全貌,但仍可看作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众多珍品的一个缩影。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
展览时间:3月22日-7月31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汇集古代亚欧大陆和古埃及的陶瓷艺术,带领观众欣赏来自不同时期和区域的陶瓷制作工艺和造型,理解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彼此之间交流互鉴带来的文化交融和社会进步。展览根据展品数量和来源地分布情况,按区域划分为古代近东地区、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印度河流域文明、地中海区域、中亚的晚期彩陶、伊朗伊斯兰前期、东亚和东南亚7个单元,时间维度跨越6000年,观众可以从中窥见中国之外从早期陶器到晚期瓷器的发展历程。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
展览时间:3月16日-6月12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以“看与被看”为题,展出13位艺术家的逾70件作品,用不同视角展示当代艺术中有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文化景观。展览将呈现艺术家的敏锐洞察力和艺术创造力,向观者展示当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展览分为3个单元,“记忆中的‘看与被看’”呈现谌河、刘曼文、郭全忠、洪磊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着历史印记与情感断片;“当下境遇中的‘看与被看’”呈现杨少斌、闫平、洪浩、翁奋的作品,揭示观看与当下视域有关,它决定了你看见什么和忽略什么,并思考如何表达;“文化转换中的视线”呈现顾黎明、纪连彬、于振立、李占洋、丁乙的作品,探究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如何看待传统。
有窗户的画室:潘玉良、周思聪、肖惠祥艺术作品展
展览时间:3月8日-5月5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以“有窗户的画室”为题,呈现潘玉良、周思聪、肖惠祥三位活跃于不同时期的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带领观者通过作品这一“窗户”看到她们在画室忙碌的身影,以及她们用心灵创造成就的艺术,并借由她们的艺术揭示中国女性的成长历程与中国社会演变。展览主题源自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意寓女性艺术家需要独立创作的空间和条件。具体到现代中国转型期的女性艺术家,一间“有窗户的画室”关联到走出家门,追求经济、政治地位和人格的平等。中国现代美术史中女性艺术家地位的确立,就是建立在一代女性艺术家的成长和贡献基础之上的。
厚积薄发——胡小唐度量衡藏品展
展览时间:1月17日-6月10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展览简介:“度量衡”是中国古代对长度、容量和重量的统称。本次展览将呈现中国仪器和微纳科技专家胡小唐收藏的约100件度量衡器物以及他的研究手稿,向参观者介绍度量衡的发展历史,致敬胡小唐“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治学理念。
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
展览时间:3月1日起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以晚清士人出洋记述为主线,配合展出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藏约100件(套)西方科学仪器、技术设备和自然标本等。展览分为“水陆交通”“街头见闻”“西人器用”“博物致知”“格致之学”五个单元,再现晚清中国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重点展品包括卡尔佩珀型复式单目显微镜、瓦特蒸汽机模型、爱立信公司生产的301型讲坛形壁挂式电话、爱迪生D型标准留声机等。
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以首博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新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有益经验,更加强调和突出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讲述普通观众看得懂、行家看得过瘾的北京历史。展览内容也进行了丰富,增添近年来北京地区考古新发现、北京史研究新成果等。
载瞻载止:新疆考古百年
展览时间:2月10日-5月19日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共展出逾百件出土文物和档案文献,以新疆考古工作的发展历程为纵轴、以重要的考古发现为横轴,全面梳理百年来新疆文化遗产工作的探索与成就,展示新疆地区与中原之间紧密的文化联系,以及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五光十色——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颜色釉瓷器展
展览时间:2月10日-12月1日
展览地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
展览简介:颜色釉瓷是指主要以釉的质地和呈色作为装饰的瓷器。本次展览共呈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约120件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将十种釉色按五大色釉体系分为五个单元,全面展示中国古代颜色釉瓷之美和陶瓷匠人的智慧。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沧海撷珠——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
展览时间:2月10日-12月1日
展览地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
展览简介:该展览是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自1960年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珍藏文物展,共呈现超过170件(套)展品,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展出。展览分为五个单元,前四单元分别介绍瓷器、玉器、青铜器和书画类展品,第五单元特别致敬老一辈文物工作者为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做出的贡献。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
——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
展览简介:展览通过八个部分超过1000件文物、艺术品,以时间为轴,生动还原大运河发展演变历史,着重展示大运河与北京的密切关系,系统展现运河沿线人文历史价值内涵。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
展览时间:2019年9月13日起
展览地点:香山革命纪念馆
展览简介:《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基本陈列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手段,全景式生动呈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展览按历史发展脉络,由“进京‘赶考’”“进驻香山”“继续指挥解放全中国”“新中国筹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五个部分,15个单元构成。
永葆青春活力
——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专题展览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香山革命纪念馆
展览简介:由中共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北京市监察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香山革命纪念馆承办的“永葆青春活力——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专题展览”全景式地展现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砥砺初心,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进行自我革命实践,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发扬优良作风,推进从严管党治党,完成了“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历史重任,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进京“赶考”
——纪念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驻香山75周年图片展
展览时间:3月25日起
展览地点:香山革命纪念馆
展览简介:展览位于香山革命纪念馆南广场,由“提出‘赶考’伟大命题”“踏上进京赶考之路”“书写‘赶考’香山答卷”三部分构成,共计展出珍贵历史图片130余张、珍贵文物文献照片近30件(套)。在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驻香山75周年到来之际,回顾这段光辉的“赶考”历程,旨在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优良传统,进一步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妙法庄严——佛教造像艺术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展分为“汉传佛教造像艺术”及“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两个主题,共陈列64件展品。明清时期,汉传佛教造像趋于程式化,虽能给人雍容华贵、端庄慈祥的感受,却缺乏内在的精神力量,流于浅显与媚俗。藏传佛教造像则发展繁荣,艺术家们在印度、尼泊尔等外来艺术形式基础上,融入藏民族文化和审美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藏民族特色的艺术模式。
云落佳木——中国传统家具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共陈列约50件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家具,包括椅凳、桌案、床榻、柜架等,介绍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演变及造型艺术特点。明式家具以古朴大方取胜,注重卯榫结构的精密巧妙;清式家具在制作工艺上以富丽华贵见长,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民国时期的家具受西方影响,体现出中西合璧、探索求变的时代特征。
泉聚文明:馆藏钱币精品展
展览时间:2024年3月30日-2025年3月30日
展览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选取馆藏钱币文物二百五十余件,其中珍贵文物二十余件,并辅以瓷器、杂项类藏品。展览从历史与艺术不同视角策划,讲述了中国古代钱币发展简史,体现了不同时代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同时从书法文字、钱币纹饰、造型等方面介绍钱币艺术之美,反映出中国古人对安乐、富足美好生活的追求。
缘岸梵刹——万寿寺历史沿革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北京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海淀区万寿寺内。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历经明清两朝的兴修、扩建,形成了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的大型古代建筑群。晚清时期,万寿寺遭遇外国侵略者洗劫,清王朝覆灭后寺院房舍曾被当作战俘营、学校、疗养院、收容所等。1957年万寿寺的最后一任住持将寺院交付政府部门管理,正式结束了其作为宗教场所的历史,1987年万寿寺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舍。2017年至2022年,万寿寺开启新一轮的修缮工程,对中路、西路建筑进行修缮,在东路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摸清了东路遗址的保存状况、布局、规模和形制等基本情况。博物馆本次重开之后,万寿寺历史沿革展特别展出了近期修缮、考古发掘过程中新发现的文物,包括首次公开展出的“祭孝惠章皇后疏文”等。
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中尼文化交流展
展览时间:2023年12月22日起
展览地点: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
展览简介:本展览分为“山——喜马拉雅 山国明珠”“岭——横亘千载 绵延不绝”“峰——紧密携手再攀高峰”三个单元,通过图文辅以部分实物展品的方式,分别展示尼泊尔人文风情、中尼两国1600年的人文交流史、新时代中尼两国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此外,展览中还特别设计了一个特殊区域,通过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连环画形式,介绍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以此纪念文化使者阿尼哥一生为中尼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志喻金汤——健锐营历史文化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团城演武厅
展览简介:“志喻金汤——健锐营历史文化展”是健锐营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健锐营部分珍贵史料的首次公开亮相。展览分为健锐劲旅、诘戎扬烈、太平安乐、壮肄声威、策功绩武等五个单元,全面介绍健锐营历史沿革,重现经典战役场景,复刻优秀将领戎马一生,深度阐示健锐营在清代三山五园地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健锐营在促进多民族国家统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览开放东西值房及南北城楼作为新的展示区域,对七处建筑空间进行不同功能划分;采用原状陈列与现代化展陈方式相结合的思路,中轴主体建筑演武厅根据史料记载复原乾隆时期的家具陈列,彰显皇家演武场的历史风貌;打破用图文视觉形象来传递知识信息的单一模式,增添健锐营日常训练、虚拟穿衣、特色饮食翻板、三山五园文化交互体验等多项趣味互动项目,以更灵活的形式讲述文化故事,打造崭新的沉浸式参观体验。
中国龙文化系列展览:秦砖汉瓦话龙纹
展览时间:2024年3月11日-2025年3月1日
展览地点:大觉寺
展览简介:龙纹是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图腾纹饰,广泛出现在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以及现存古建筑、造像、碑刻、服饰、书画中。龙纹图案反映了各个时期的艺术风尚和审美取向,也体现了龙与自然、王权、宗教、民间风俗和民生祈愿的融合。秦砖汉瓦是对秦汉时期砖、瓦文物的统称。本次展览将呈现古陶文明博物馆藏品中带有龙纹饰的“秦砖汉瓦”及相关拓片,体现战国、秦汉时期建筑装饰的发展水平,进而窥见当时的社会文化。这也是大觉寺龙王堂1992年迄今首次作为专题展厅对公众开放。
古韵钟声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展览简介: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常年设有阅古钟林、礼乐回响、质器庄严、妙境梵音、敕建觉生、金火流光、永乐大钟、诗韵钟声、外国钟铃9个展,展出文物展品400余件,形成一部完整的古钟发展历史。整个展览以“古韵钟声”为总主题,阐释“钟”与“声”的特殊关系,彰显“钟”的地位和“声”的韵味。展览以点突破,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形成古钟信息网,内容上互为补充,具有一定的逻辑层次。整个展览分为历史、文化、技术三条主线,形成合理的参观路线,阐释了钟声承载历史、钟声蕴含文化、钟声彰显技术、钟声传播理念几个主题。
火神与民间行业习俗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北京民俗博物馆
展览简介:东岳庙西廊火神殿供奉火神。供奉火神的行业包括陶瓷业、冶铸业、铁匠业、书坊业、烟业、糕点业、消防业、典当业、冶金业等。各个行业之所以会供奉火神,原因各有不同。有制作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火的,有生产的物品与火有关联的,更多的是求火神保佑不要发生火灾。《都市丛谈·恭庆祖师》记北京云:“无祖师之各商家到时亦必恭庆火祖。”可见各行业因为祈求避免火灾的缘由多祭拜火神。
日月星转——北京民俗博物馆物说廿四节气特展
展览时间:2月10日-12月31日
展览地点:北京民俗博物馆
展览简介:中国古人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概括总结出一套气象历法——二十四节气,借助节气将一年定格到农作物生长、收藏的循环体系中,将时间、生产、生活定格到天人合一的状态中,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本次展览以“物”说的形式,辅助文字介绍,生动诠释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文明代表性智慧结晶的丰富内涵。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冠佩从仪——馆藏银饰精品文物展
展览时间:2月10日-12月31日
展览地点:北京民俗博物馆
展览简介:民间银饰蕴含着吉祥、祛邪、护佑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社会功用,使之得以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民间银饰是人们最为亲密的伴侣,见证着一辈辈人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对美满婚姻和长寿的向往,富含着深邃的民族情感,饱含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寄托,以及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本次民间银饰文物展,共展出80余件套文物,包括凤冠、蒙古头饰、发簪、发钗、银锁、银镯等等,其形制多用作庆寿、婚礼佩戴、儿童饰品及实用器。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华夏龙图——北京民俗博物馆龙生肖文物展
展览时间:2月10日-12月31日
展览地点:北京民俗博物馆
展览简介:中国以农立国,作为主宰雨水之神的龙因此备受尊崇。它是古代先民想象中的一种神奇、吉祥的动物,能呼风唤雨,赐福人类。古籍中言“龙星体见,万物始盛”,正是对龙及诸神而生的生命祈祷和幸福的指望。龙,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和文化积淀,不仅是皇权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此次展出的近百件各个时代、不同质地、形态各异的生肖龙,全部是北京民俗博物馆的馆藏品。
东岳庙历史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北京民俗博物馆
展览简介:北京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是融合道教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厚重载体。《东岳庙历史展》是由图片和实物构成,展示了东岳庙六百多年的历史沧桑,以及她对周边的地区繁荣的促进作用。揭示了东岳大帝信仰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器雅于礼——馆藏漆盒精品文物展
展览时间:2月10日-12月31日
展览地点:北京民俗博物馆
展览简介:器以藏礼,物以载道。漆盒塑各类材质以型,涂天然之漆色,借髹饰之工艺、承吉祥之纹饰,作为古代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具的器物,成为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活场景的独特精神寄托。本次展览展出各个时代、不同质地、形态各异的漆盒文物约五十件套,传递中国古代人民尊重自然、善待生命、至纯孝道的优秀文化传承。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从历史走来的门头沟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永定河文化博物馆
展览简介:《从历史走来的门头沟》陈列,由永定河文化博物馆提供,展览通过新中国建立以前发现保存的地方史、革命史、民俗史等文物和资料比较全面的展示门头沟地区自120万年前至1948年12月15日门头沟全区解放的历史进程。重点介绍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特色鲜明的服务大都市的城郊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平西抗战红色文化。
平西抗日斗争史陈列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永定河文化博物馆
展览简介:《平西抗日斗争史陈列》,是北京地区和华北抗战的一个缩影,也是平西抗战史研究的区域性和阶段性成果之一。本陈列坚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继承、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蛟龙呈祥——古陶文明博物馆藏文物上的龙特展
展览时间:3月8日-5月20日
展览地点: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展览简介:2024年甲辰龙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与古陶文明博物馆合作举办《蛟龙呈祥——古陶文明博物馆藏文物上的龙特展》。展览以实物和图版的方式展示,从四个单元进行讲述,分别是:蛟龙初现、蛟龙定型——战国文物上的龙、蛟龙呈祥——汉代文物上的龙、蛟龙多姿——三国以后文物上的龙(三国南北文物上的龙;隋唐文物上的龙;宋金元时期文物上的龙;明清时期文物上的龙)。展出文物99件套。通过展览,观众既可以认识“龙”这一最具神性的图腾,还可以充分感受“龙”与自然、与王权、与宗教、与民间风俗、与民生祈愿相融合的文化理念。
慈晖懿祉——慈禧时代的瓷器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颐和园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展出颐和园藏瓷器,以晚清时专为慈禧烧造的各种特色鲜明、色彩丰富、具有较高工艺水准的瓷器为主题。展览反映了晚清时期以慈禧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家国政治生活,代表着当时的宫廷风尚与时代风貌,多角度折射出慈禧作为一位母亲、孀妇、太后和女统治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展览共展出园藏瓷器54件/套。
舶来珍奇——颐和园藏外国文物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颐和园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以颐和园庋藏外国文物为主,展出种类有洋瓷、玻璃器、钟表、七宝烧、化妆用具、家具、乐器、洋车、轮船等,涵盖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产地包括英国、法国、日本、德国、奥地利、美国等国家,时代约为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这些外国文物体现了当时东、西洋科技及工艺的先进成果,反映了清朝末年典型的宫廷风尚。展览共八个单元,共展出颐和园外国文物93件/套。
宝树琪花——颐和园藏清宫工艺盆景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颐和园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以颐和园所藏工艺盆景为主,此类盆景以金银、玉石、牙角、珍珠、珊瑚等各种珍稀材质仿照自然景观编串、堆砌而成,底盆多用珐琅、木材或金属,造型各异、布局巧妙、形态逼真。所选图案和主题多为“一统万年”“八仙过海”“仙人祝寿”等,寓意富贵吉祥、万寿无疆、江山永存,深受皇家及王公大臣珍爱。一般多置于殿堂家具之上,以衬托宫廷生活环境的富丽堂皇。展览共展出颐和园藏清宫工艺盆景11件/套。
御苑璆琳——乾隆玉器撷珍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颐和园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以颐和园藏传世“乾隆玉”为主,展出玉器皆为宫廷旧藏,用料多为优质的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等;品种齐全,囊括了文房器、陈设器、日用器等;玉质细腻,色泽莹润,因材施艺,融古涵今,技术精湛,典型表现了乾隆时期宫廷玉雕工艺的神采风华。展览共展出玉器25件/套。
圆明园石柱回归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圆明园正觉寺
展览简介:展览以7根石柱文物回归圆明园为主题,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约50组件,分为“漂洋过海”“回归之路”“石柱真容”三个单元,以圆明园石柱流失为背景,将此批流失文物回归过程作为串联,呼应同类流失海外文物在园展示情况,重点描绘石柱上的精美雕刻纹样,力求让观众了解圆明园石柱远离故土,颠沛流离,重回故里的历程,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圆明园石柱所蕴含的文物价值。
传承守望——圆明园文物保护成果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圆明园博物馆
展览简介:“传承守望——圆明园文物保护成果展”是正觉寺常设展总部题,主体为中轴线马首铜像展及历史文化展,搭配设置于东西两侧偏殿的正觉沧桑、追迹圆明、寻古长春、聚散流离五部分,此外还包括最上楼展示的“最美的重逢——圆明园石柱回归展”和五首重聚展。所有展览均围绕“传承守望”主题进行。展览重点展示圆明园多年来的文物保护成果,一步一履,呈于阫墙,展于文物,从名园废墟到管理处成立,从考古发掘到遗址保护,从文物修复到文物回归,从价值阐释到文化传播,旨在溯源历史,守脉中华,传承发展,不断推动新时代文物保护事业、流失文物回归事业向前发展。
多彩的中华民族——秘境山海情
展览时间:4月1日-12月31日
展览地点: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
展览简介:通过本展览展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五个主体民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的生产生活及非遗展示,充分展示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积淀,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微刻奇观——古陶文明博物馆馆藏汉代骨签
展览时间:2023年8月26日-2024年6月9日
展览地点:古陶文明博物馆
展览简介:古人“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除此之外,还有刻于甲骨。骨签,是在具有一定形状的骨片上刻写文字,因其形状和刻文内容类似现在某些物品的标签,故名。展览以“微刻奇观”为主题,从骨签的作用、分类以及书法艺术等方面展开,展现骨签文物的独特价值。
唤醒沉睡的藏品
展览时间:2022年6月15日-2024年6月9日
展览地点:古陶文明博物馆
展览简介:“唤醒沉睡的藏品”展览展出的这批印度河流域文明彩陶和原始母神陶俑、波斯萨珊印章,来自南亚丝绸之路上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也称哈拉帕文明)和古波斯文明。
观复博物馆工艺之光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观复博物馆·工艺馆
展览简介:中国历代工艺,集天下能工巧匠之大成。在古代,手工业不单满足了百姓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他们无尽的精神需求。历代文人同工匠一道,思想加手艺,释放出耀眼的光芒。展览着眼于展示中国古代工艺之美、种类之丰富,展出工艺门类包括漆器、百宝嵌、玉器、金银器、铜器、珐琅器等古代工艺精粹,彰显中国古代工艺之光。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观复博物馆古代硬木家具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观复博物馆·家具馆
展览简介:中国古典家具典雅精致,用材考究,工艺精湛,美学成就卓著。展览以明清时期硬木家具藏品为主,以材质作区分进行展示,主要包括古代黄花梨木家具、紫檀家具和红木家具。展馆采用开放式展览形式,以多样的家具藏品打造多个古代居室场景,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观展体验,展厅环境优美典雅。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观复博物馆古代门窗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观复博物馆·门窗馆
展览简介:中国古代门窗,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的典范,千百年来不断向世人传递着中国古人对生活的信心。展览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木雕门窗为主要内容,全面阐述古代门窗与建筑的关系和门窗的演变过程,生动展示古代门窗的工艺特点、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观复博物馆古代陶瓷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观复博物馆·陶瓷馆
展览简介:中国陶瓷历久弥新。在漫长的陶瓷发明、发展历史中,陶瓷工艺与技术不断创造着科技、经济、艺术及人文历史等多重价值,最终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古代陶瓷美学。展览着眼于中国古代陶瓷之美,以时间为线索,主要展示自唐代至明清时期代表性陶瓷藏品,在阐述陶瓷发展历史的同时,兼顾展示丰富多彩的制瓷技术、装饰工艺,以及陶瓷的器型、纹饰、颜色等特点。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虫珀森林——跨越亿万年的时空之旅
展览时间:2月1日-12月31日
展览地点:北京菜百黄金珠宝博物馆
展览简介:虫珀森林展区为北京菜百黄金珠宝博物馆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共同推出,因为琥珀被称为“时空胶囊”,因此整个展区也打造了时空隧道的感觉,展示了1万年前至9870万年前的五个重要的时期的琥珀和环境。这里不仅有琥珀标本,还还原了昆虫的生活环境,也有许多真实的昆虫标本在橱窗中。
老北京年画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北京崇德堂匾额博物馆
展览简介:收藏众多老北京年画,通过展示以及对年画的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遗技艺以及年画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有木板年画的专业老师为我们讲授有关年画相关的研学体验课程,更进一步感悟年画的魅力。
车轮上的中国故事
展览时间:1月1日-12月31日
展览地点:北京老爷车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以图片、文字和讲解等方式,讲述和观看不同历史时期的汽车故事,以点带面,用富有温情的个体经历,讲述宏大的中国近现代汽车历史。
辉煌历程
展览时间:1月1日-12月31日
展览地点:北京老爷车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以世界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为并行的时间主线,以图片、讲解、视频等方式展示,使观众通过展览能够了解到,当世界汽车工业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出现并发展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的萌芽因为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而纷纷夭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壮大,中国汽车工业和应用市场才得到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产销均跃升为世界第一。
京作硬木家具文化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北京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以“京作硬木家具文化”为主题,集中展现了龙顺成从1862年创立至今160年传承发展的过程以及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经过了起源于宫廷、流传于民间、汇集于龙顺、传承于当代的历史演变。
世界百年名琴展
展览时间:2022年8月1日起
展览地点:北京市姜杰钢琴手风琴博物馆
展览简介:“赏世界百年名琴,弘扬传承手风琴文化”是本次展览的核心主题。通过展出我馆收藏的上百余台百年世界古董手风琴及相关文物,展示世界名琴制作工艺和手风琴的发展历程。其中更囊括了有我国出产的经典手风琴、手风琴名家用琴等。弘扬手风琴音乐文化,为手风琴爱好者提供品鉴、交流的平台。不定期举办小规模名家演奏会、名家现场指导等活动,丰富首都市民文化生活。
笔墨春秋——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3年12月21日起
展览地点:国家典籍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分为“创作是一种燃烧”“写给世界的情书”“论道抒情两不妨”“文化传播的使者”“传道授业甘如饴”5个单元,按照文学题材分类串联起王蒙文学创作发展历程,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文艺评论、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等。展览全面展示王蒙70年创作生涯的作品全貌,展现他创作中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家国情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探求与深厚理解,关于精神世界与价值追求的深层思考与人生智慧,及其对中国文化传播与交流作出的突出贡献。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既济万象——中国消防博物馆IP形象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特展
展览时间:2023年12月至今
展览地点:中国消防博物馆
展览简介:由中国消防博物馆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策划组织的“既济万象——中国消防博物馆IP形象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特展,特展有“走进消博”“解读消防史”和各奖项作品等专题内容,有“中国消防博物馆IP形象”专题展区,对我馆IP形象“火小正&鸱小九”的创作历程、设计思路和形象内涵进行了详细解读。
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主题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展览简介:该展是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推出的大型主题展,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总面积6700平方米,展出照片1170幅,文物2834件。全景式展现了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英勇抗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同时也展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大力支持。突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展览简介:展览作为“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主题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岸首个全面反映台湾同胞抗日史实的展览,深刻揭露了日本在台湾进行的殖民统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体现了台湾同胞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
又见徽宗——千年之韵
展览时间:3月23日-5月9日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展览简介:展览以宋徽宗的审美为线索,以“茶与画”为主题,用珍贵的宋代瓷器与宋代绘画,呈现两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宋瓷技艺与绘画技艺。展览还融入沉浸式体验与大量互动环节,引领观者深入体验宋代美学的魅力。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展
展览时间:1月22日-5月19日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展览简介:展览分为“品读风雅”“书斋志趣”“赏心阅典”和“鉴古开新”四大板块,结合数字化、场景化、美育化方式创新展示,深入挖掘和传播中华民族的阅读传统,将呈现历代绘画经典中中华先民的阅读方式,展览通过展出作品高清打样稿、数字作品、出版物、文献等共320余件,让观众饱览笔墨定格下的古人读书时的百般鲜活神态,体会历代读书风气的变迁沿革,感受阅读环境的多样丰富,理解艺术风格的发展转变,并呈现出古代不同阶层读书群体的真实样貌。
“丹青望河山”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真迹+数字画境展
展览时间:2月2日-5月5日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展览简介:专题展与天津博物馆合作,以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的交往为核心,展示他们师友情缘、介绍他们的核心艺术创作元素。该项目以少年儿童美育为目标,注重数字艺术的开发展示和教育体验活动的推广,在艺术与科技的交汇中,画与字、光与影,再现东方人特有的浪漫与情怀;展期将面向公众组织不同类型的美育活动,挖掘以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为代表的艺术大师们的生活轨迹,以艺术为名形成联动式的文旅路线。
顺义历史文化展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顺义区博物馆
展览简介:顺义历史文化展是顺义区博物馆的常设展,展览面积约1000平方米。常设展囊括了从史前时期至近代以来的珍贵石器、青铜器、瓷器、陶器、玉器、拓片、金银器、杂器等历经19个朝代的出土文物228件,同时还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顺义在农业、工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历程。顺义历史文化展为大众展示了顺义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面貌与时代特点。
中国瑰宝、文明之钥——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北京天元中医药博物馆
展览简介:北京天元中医药博物馆,是一家集收藏、研究、陈列展示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标本文献、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博物馆。现展出的基本陈列展厅为:“中华岐黄,源远流长”,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史。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晋医史话,表里山河”,展示了山西中医药历史及山西历代名医名家。第三单元主题:晋药留香、和谐共生,展示了山西中医对于医德的推崇以及历代名医名药、百年老字号。第四单元:物华天宝,药林精粹。带领公众领略几千年来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时代见证艺述传承”主题展览
展览时间:开展至2024年12月1日
展览地点:北京天桥印象博物馆
展览简介:馆内展览立足北京中轴线和天桥地域特色,以天桥丰富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利用现代化展陈手段和高科技互动项目,全面展示天桥地区的历史沿革、景观风貌及文化遗存。展览以传承保护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为主旨,向人们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与自信。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作者:孙曼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