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技工作者专访 | 都晓杰:科普活动进社区,点亮居民文化生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北京> 要闻 > 正文

科技工作者专访 | 都晓杰:科普活动进社区,点亮居民文化生活

来源:西城科普进行时2024-03-16 14:43

  走进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市民文化中心“广艺+”,科普展览、图书,以及面向青少年的各类科普活动器具琳琅满目。在中心负责人、艺家时光(北京)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都晓杰看来,“广艺+”围绕科普能力建设打造,是致力于成为群众身边的终身“学习基地”和科普基地的百姓家门口的科普场馆。

  “科普是要放在社区活动第一位的!”秉持这样的理念,多年来,都晓杰一直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居民共享科技创新成果,近距离接触前沿高科技产品,助力激发全社会的科技创新热情,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广艺家时光(北京)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都晓杰

  关注老少群体

  从文化创作到科普传播

  “85后”“大学生创业者”“企业创始人”……这些贴在都晓杰身上的标签,无不体现出一个年轻创业者的不凡之处。

  2009年成立公司时,都晓杰还是一名研二在读的学生,如今他已经是一家数字媒体科技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作为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008级研究生,设计艺术学是都晓杰所学的专业。毕业后,他也一直从事品牌策划、设计剪辑、活动宣传和包装等文化创意类工作。

  直到2020年,都晓杰开始走上了科普传播的道路,并且一路开疆拓土,直到今天。

  社区居民在“广艺+”参与生物科普活动

  提及与科普结缘,离不开公司多年来服务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所积累的经验。“公司成立十余年,承接了各类政府、企事业单位活动策划、展览展示、宣传推广方面的项目。随着与政府合作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在腾退空间利用等项目上,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成为项目的核心关注点,而科普就是最重要的环节。”都晓杰解释道。

  “广艺+”项目的打造,就是都晓杰带领项目团队在社区居民身边坚持不懈做科普的典型案例,也真正解决了辖区百姓对于科普的需求。

  在“广艺+”,社区居民可以体验各种各样的科普公益活动,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为生活带去了别样的色彩。例如,中心定期组织“广内养生堂活动”,通过科普各类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以及对常见疾病的防范意识。同时,还通过免费看诊、免费检查、免费咨询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居民对于常见疾病的预防意识。

  “广艺+”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科普活动

  针对社区内老年居民较多的情况,中心还组织了金融防诈骗活动,邀请领域内专家开展防范电信诈骗讲座,并帮助大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都晓杰认为, “要用让老年朋友‘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了’的方式做科普,才能筑牢老年人防诈屏障,提高识骗防骗能力,让老年人也能安心、安全地使用智能手机。”

  “广艺+”成为西城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此外,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广艺+”先后成为广内街道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西城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特别推出了“课后五点半校外实践课程”,其中初步尝试的“大国重器”航空航天科普系列讲座极受孩子们的喜爱。“青少年可以影响一个家庭,是带动家庭成员参与社区治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抓手。”都晓杰说道。

  据了解,中心成立第一年,便成功举办各类公益活动600余场,第二年更是达到800余场。通过科普的形式,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文化科技结合

  从中轴线科普驿站走出去

  回首求学之路,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到进入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学习,都晓杰坦言,艺术始终是自己的追求。而当艺术与现代科技碰撞在一起,又给了他新的灵感。

  在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什刹海地区,坐落着一家承载老北京记忆的街道博物馆——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它的前身是有着560年历史的明代建筑广福观。如今,这里经过腾退修缮,成为大众了解什刹海地区历史、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的场所。

  都晓杰参加在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举办的科普活动

  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作为中轴线科普驿站,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普科技知识为使命。通过群策群力,设计特色主题科普项目,定期开展科普推动文化发展的主题沙龙与论坛,宣传航天事业,中心致力于为航天科普教育与科普知识普及提供学术支持和坚实后盾。

  “在中轴线上做科普驿站,实际上是希望把文化和科技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与科技的融合。”都晓杰说道。科普驿站还会定期组织科普活动,希望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和前沿科技产品,激发社区居民和青少年了解科学的热情,以及勇于创新的热情。

  都晓杰参加在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举办的科普活动

  科普驿站还与北京交通大学组建师生实践创新基地,北交大国家物理实验室的老师与研究生定期为孩子们带来科普分享课。中国科学院大学公益科学家俱乐部也入驻中轴线科普驿站,以优秀科学家为榜样,引导、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成为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破解科学难题的科技强国建设后备力量。

  中轴线科普驿站的专家教授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的物理实验

  在中轴线上种太空玫瑰、在中轴线上观星……这些浪漫的科普活动都受到了群众欢迎。在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里,还有两个特殊的地方引人关注: “五音六艺——文化与艺术融合体验坊”“通文知理——科学与文化体验坊”。两处体验坊包括各类科技文化创新产品以及特色课程,让参与的市民与青少年在体验中感受到科技与文化融合的魅力。

  “广福观作为有着560年历史的中轴线组成部分,有义务和责任让‘中轴线文化’活起来。”都晓杰说道。通过带领团队策划更多特色活动,讲好什刹海故事、古都故事,都晓杰希望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全面提升传统文化感知力、影响力和号召力,让青少年成为优秀文化传习人,同时吸引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推动中轴线文化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都老师,这个展好!”每当听到观展居民说出这样的话,都晓杰就由衷地觉得欣慰。他说,“居民朋友们称呼我都老师的时候,就会让我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认同。同时,随着中心与活动的社会影响力逐渐扩大,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也越来越强,想做出更多好的科普内容。”

  都晓杰向青少年推广非遗项目“抖空竹”

  都晓杰表示,科普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未来要不断坚持,将艺术、文化与科学更好地结合,探索更加丰富多样的科普形式,将知识传递给大家。

  来源:西城科普进行时

  作者:樊鲁阳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