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北京展在市规划展览馆开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北京> 要闻 > 正文

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北京展在市规划展览馆开幕

  2023年9月26日,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北京展”开幕式及学术对谈活动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成功举办。这是继“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首站在重庆成功举办、第二站在西安成功举办后的第三站。上百专业人士到现场参会。

  展览在规划展览馆一层展出,展期将持续10月28日,观众可通过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北京展在市规划展览馆开幕

  · 开幕式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叶依谦主持开幕式。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施卫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马国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崔愷,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馆长徐咏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建筑师宋源,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建筑师徐全胜为开幕式致辞。

  一同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总裁赖军,筑境设计董事、总建筑师薄宏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邵韦平,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第一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院长景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一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持建筑师柴培根等。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施卫良在致辞中祝贺展览开幕,他提到,9月26日也是北京城市更新周的第一天,如今北京处在城市存量更新的阶段,城市更新是广大建筑师和公众非常关心的话题。本次活动也是对北京城市更新工作的促进,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通过在北京乃至全国的设计实践,为北京的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为存量更新时代的政策谋划和北京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马国馨在致辞中表示,展览反映了广大建筑工作者为城市更新贡献的智慧和心血,展现了多种多样的设计手法和价值观念。马国馨院士谈到了自己曾为城市更新提出的五个标准,肯定了各个设计单位为城市更新所作出的努力,希望未来的城市更新能够提升到更高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崔愷作为城市更新巡展的发起人,回顾了展览的缘起——中国进入存量发展时代,希望以学习为出发点的巡展促进城市更新领域的学术交流。本次展览的很多内容都是过程性的作品,能够表达出设计思路、更新意象以及落地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次展览选在北京规划展览馆这一面向公众开放的场所,希望让大家看到未来城市变化的可能性,在专业互动的同时促进公众参与。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馆长徐咏梅在致辞中欢迎城市更新巡展落地北京规划展览馆,她表示,城市更新关注城市发展、规划实现的过程,展览凝聚了专业人士的心血,又和城市建设、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希望建筑师未来将更多专业且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成果进行展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建筑师宋源在致辞中表示,城市更新一直是近些年建筑师关注的热点,中国院在崔愷院士本土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在多个地区的城市更新中进行了理念和实践的探索;城市更新巡展与每个城市的特色紧密相连,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和公众参与到其中,为城市更新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建筑师徐全胜在致辞中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0年,北京有着可观的建设量;如今北京进入存量、减量高质量发展阶段,改扩建的建设量已经大幅上升,可见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城市更新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以建筑设计的技术来解决城市更新问题,营造适合的空间和体验。

  · 集体观展 ·

  在崔愷院士、叶依谦总建筑师、赖军总裁、薄宏涛总建筑师的导览和讲解下,一行人参观了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北京展。本次展览的72个参展项目分别来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朱小地工作室、URBANUS都市实践、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筑境设计、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这些项目涵盖历史街区、工业遗产、乡村建设、城市重点地段等不同类型的城市更新,展示了来自各个设计单位的城市更新实践及思考。

  · 学术论坛 ·

  观展之后的学术论坛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第一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院长景泉主持,5位专家结合项目进行了精彩分享。

  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思考》

  在回顾“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此前的“重庆展”和“西安展”的同时,分别从织补、嵌入、更新、叠合、改造、修补等策略在城市更新中的运用,用项目实践来阐述应对城市更新时的不同思考。

  叶依谦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叶依谦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城市更新设计中的创新与责任》

  通过北医图书馆改造、生态环境部新址、退役军人事务部改造、北航学院路校区更新设计等几个案例介绍,分析在城市更新设计中整体创新理念的运用,对城市风貌的记忆与传承,以及系统设计方法实践的心得体会。

  赖军

  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总裁

  《“给生活一个机会”—城市更新中的价值实现路径》

  城市更新中的设计价值体现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维度。价值的实现应该将生活方式与建筑空间紧密融合,需要充分了解真正的需求,转化为商业模式,进行合理的商业规划,继而进行相对应的空间设计。保障设计得以高质量完成同时确保商业利益实现的方法就是推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一体化。

  薄宏涛

  筑境设计董事、总建筑师,筑境设计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持建筑师

  《整体性思维指导下的城市更新与活力重塑》

  梳理回顾筑境设计在过去八年的时间跨度中完成的首钢园区主要更新实践,指出解决城市问题的更新复兴行动,需要基于整体性思维去思考。并从项目的“活力和价值回归维度”和“整体实施流程维度”出发,对整体性思维进行阐述,深入探讨了如何实现土地活力与价值的回归与提升等问题,以期对中国当下及未来的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思路。

  柴培根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一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持建筑师

  《回归日常的地方》

  从历史街区复兴到地铁站点微中心织补,从大街环境品质提升到院落更新再生,阐述更新视野下,建筑师设计立场和关注点的转变,在城市各个历史时期发展叠加演变的过程中,探寻时间印记,保存集体记忆,尊重历史线索,努力构建回归日常的地方,落实“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要求。

  ·沙龙研讨 ·

  本次沙龙研讨主题为:城市更新中建筑师的立场和责任,由崔愷院士主持,共邀请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邵韦平,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薛明,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张路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第一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院长景泉,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晖等8位专家进行了精彩讨论。(王丽媛)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