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我们这样干(一)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北京> 要闻 > 正文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我们这样干(一)

  导 读

  2023年全国两会圆满落下帷幕。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重要时刻召开的盛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广大干部群众反响热烈,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折不扣把各项任务落实到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奋力谱写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北京篇章。从今天起,“北京规划自然资源”推出《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我们这样干》专题报道,将报道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各部门凝心聚力,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和全国两会精神在规划自然资源领域落地落实的生动实践。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 总体规划处处长

  冯雅薇

  从春天出发,向未来启航。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时代号角催人奋进。回顾过去五年和新时代以来的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开局知奋进,我们这样干!

  我们要接续奋斗,做总体规划的传承者。总结总规实施第一阶段积累的丰富经验,立足首都规划实施,发挥体检评估“化验师”和“医师”的作用。特别是把握好体检每年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的机遇,加强对城市重要战略问题的研判和推动解决,高质量抓好总规实施。

  我们要迎难而上,做总体规划的守护者。严守“三区三线”。牢牢守住132平方公里战略留白用地,研究相关管理细则。在守好刚性管控底线的同时,主动担当作为,破解实际问题,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我们要真抓实干,做总体规划的担当者。坚持规划引领,深入开展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规划研究,推动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编制、深化分区规划管控技术要求、建筑规模管理办法。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助力实现首都规划壮美蓝图。

  首规委办 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处处长

  倪锋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启动实施核心区控规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之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实施好核心区控规和三年行动计划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政治任务,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切实履行好首都职责的关键所在,要自觉把核心区规划建设发展的各项任务放在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目标下来谋划和推进。

  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核心区控规的批复要求,全力抓好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把“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众”的要求落实到规划实施各项工作中。持续抓好中央政务功能布局优化,加强长安街、天安门周边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营造安全优良政务环境。聚焦“七有”“五性”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与老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双控四降”。持续提升核心区城市品质,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留住老北京的乡愁和记忆。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进一步提高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强化交通综合治理,做好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的运行维护,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健康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统筹抓好实施,强化央地协同、市区联动,做到任务具体化、项目清单化。持续开展核心区控规体检,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首规委办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处长

  申玉彪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适逢北京建都870周年,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全面系统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持续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顶层设计。编制完成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建立健全市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体制机制。 二是稳妥推进文物腾退保护利用专项工作。会同央地有关部门持续推进相关任务,做好中轴线申遗涉及的重点文物腾退和周边风貌提升工作。 三是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区域工作。落实《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强老城整体保护。会同有关方面加强三山五园地区名城保护工作,开展“重走进京赶考路”等活动。 四是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等保护对象的精细化管理,研究出台有关配套政策。精心保护好胡同—四合院建筑形态。 五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和参与相关工作提供平台。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 副中心规划处副处长

  刘强

  逐梦未来新征程,满怀希望再出发。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大后的首次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对开局之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行稳致远,夯基垒台,又为我们副中心规划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继续守正创新,踔厉奋发,把青春和热血投入建设千年之城的伟大事业,共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我们要做副中心的旗帜,始终坚持规划引领,深入落实副中心控规和高质量发展意见,将千年运河文脉融入城市发展,让六环高线公园见证城市缝合,合理布局城市功能要素,全力支撑功能疏解承接,纵深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把千年之城的规划蓝图越描越细、越描越实。

  我们要做副中心的工匠,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按照世界眼光雕琢三大建筑工艺细节,国际标准谋划副中心站一体设计,中国特色再现一河三城历史格局,高点定位建设新时代精品城市,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规划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把副中心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样板。

  我们要做副中心的脊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身边事,用绣花功夫织补新老城区融合发展,用三区三线守护生态空间绿水青山,努力打造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建设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

  本内容由总体规划处、首规委办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处、首规委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副中心规划处、宣传中心提供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C919首次执行三亚商业航班

  • 南疆“慢火车”载“候鸟”回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