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北京> 要闻 > 正文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

来源:光明网2022-07-19 15:17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

  导 读

  7月18日起,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北京发布陆续推出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报道,从这些最佳实践和优秀案例中寻找探索的方向。第二站带您了解西城区西单文化广场升级改造项目(以下简称西单更新场项目)。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

  基本情况

  西单更新场项目位于长安街与西单北大街交叉口东北角,占据西单商圈核心位置,总建筑面积35375平方米。项目改造历时6年(2015-2021年),历经腾退撤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开放呈现四个阶段。项目由公园式休闲空间、环形下沉广场和地下商业空间组成,采用“主体—资金—空间—运维”四位一体的方式,以“减量”“提质”“增绿”为核心理念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改造。2021年4月27日,西单更新场项目对外亮相。西单更新场是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西单地区商业品质的重点工程,实现了城市价值、休闲价值、人本价值多维度价值再造,是新的政企协作模式和城市存量优化模式的代表作品,以其更新的一面激荡起学界和业内的更多思维火花。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

  区位图

  实施成效

  减量:西单文化广场的改造,承载了华润服务首都城市建设大局、给城市更多改变的央企责任。减量发展,成为项目改造的关键词之一,执行得也很坚决。改造前,地下商业空间4层,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层高低,空间局促,商户多为摊位形式;楼板重新规划后减为3层,总建筑面积减到3.5万平方米,商业面积由改造前的2.2万平方米减至0.6万平方米,原有的小商品业态也得到疏解,凝练为精致的小体量商业中心。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

  广场和西侧中银大厦改造前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

  广场和西侧中银大厦改造后

  提质:改变原来类似于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业态,更新场定位“青年、艺文、潮流”,通过高度复合的业态规划,融合城市商务休闲功能、消费功能、文化功能,满足城市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成为西单年轻时尚潮流发声地,形成了年轻人重返西单的社会效应。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

  潮流实验室活动

  增绿:贯彻“公园城市”理念,在西单商业区覆盖1.12万平方米绿地,借助微地形变化营造接近自然状态的“城市绿肺”。项目通过树种变化及景观节奏的设计,让人们在广场内实现“健步”“慢行”“休憩”三种观赏节奏。在牌楼外面的时候,以开阔路段打造“健步”步调;进入广场顺着主路穿行林间时,以适宜的景观体验、茂密精致的树种布置提供森林般的静谧阴凉;行至中心的花境,则会情不自禁地驻足观赏,达成“休憩”节奏的转变。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

  公园城市一隅

  织补:增加停车位、保留献血屋、增设综合性警务服务站,最大限度方便周边群众,织补、完善区域城市功能,赋予城市新的活力。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

  绿树掩映下的建筑

  联通:西单文化广场的改造紧邻轨道交通1号线及4号线的换乘站西单站。在改造前,4号线无法与西单文化广场直接联通。本次改造,从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的城市更新思路出发,最终形成1号线、4号线两个出口开向更新场的良好结果。同时,丰富了联通接驳位置的设计元素,LED显示屏、多彩楼梯、仿铜不锈钢、银色格栅等元素的加入,体现了西单更新场焕发生机、潮流时尚的定位。改造过程中,在空间设计、招商运营、施工技术等多层次的高品质协作下,通过组织地上、地下的人行立体交通,打造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交通体系,以便捷的公共交通引导人们休闲出行,在缓解西单商圈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上具有重要价值。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

  改造后的地铁通道

  创新经验

  打破商业与自然边界,营造城市会客厅

  西单更新场的建筑设计需要解决很多冲突点。空间上,原有的地上和地下空间是割裂的,地上是公共空间,地下是商业空间,没有发生互动联系;功能上,项目紧邻长安街,同时又地处西单商圈的第一站,要兼顾沿长安街的建筑形象和商业活力展示,这就导致了新与旧、上与下、动与静、规矩与活力、文化与商业等“矛盾点”在这里交汇,成为项目设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西单更新场一方面将改造前封闭的地面打开,将地上、地下联系起来,解决了空间上的割裂;另一方面,将地面建筑隐藏在公园城市的绿化中,从建筑立面看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息,更像是一座博物馆,将公共空间与商业活动有机融合,打破了自然、商业与艺术的边界,创造了一处大隐于市的城市会客厅。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

  西单更新场改造后室内场景

  指挥部专班高效运转,社会各界建言献策

  由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和谐宜居建设指挥部牵头形成专班,开发建设单位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主体实施,设计、建设单位参与,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工作机制,也为核心区历史背景情况复杂的城市更新项目建立了可参照的工作实践。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设单位专门邀请西城区商务委、长安街街道办、民俗专家、西单商圈内主要商业项目负责人进行座谈,大家建言献策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在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和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

  西单更新场改造后室内场景

  逆作法施工工艺,高效安全的技术保障

  项目于2018年底开工,面临2019年建国70周年活动,广场地面部分的园林绿化需按时呈现。由于时间紧迫,首先需将部分地面结构完成,并为园林种植提供好覆土条件,项目创新性采用逆作法的施工工艺,保证了进度要求。传统的工程是先拆后建,而逆作法则是先把首层建好,再往下逐层建新拆旧。这其实是建造工艺的一种创新突破,对施工技术要求很高。由此形成《城市地下更新逆作法钢结构施工技术与应用》的实践总结,为拆除与新建空间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

  广场和北侧汉光百货改造前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

  广场和北侧汉光百货改造后

  集结潮流品牌,站上“更新”前沿

  华润万象生活团队以塑造年轻人新兴消费态度及更新城市商业概念为主旨,通过首店/概念店效应,吸引高质量目标客群,引进多个全国/北京首店,2家主力店铺均为全国旗舰店型。西单更新场开业以来,营造强烈的社交氛围感、新鲜的沉浸体验感,加上项目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对话”,就是在创造最当下的潮流青年生活方式,为消费者搭建起别具一格的多元体验新场景,构建崭新的潮流地标。作为青年潮流发声(生)地,更新场聚集了有趣的人和创意的点子,各品牌店结合不同节日进行商品宣传促销,还精心组织各种主题活动,获得广大市民的高度认可。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 | 西单更新场 探索减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路径

  西单更新场全貌

  来源:北京市委城市工作办、北京城市规划学会

  作者:高伟超

[ 责编:李宜蒙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昆明:东风坝开合浮桥正式对市民开放

  • 美国联邦政府再“停摆”的首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