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导 读
为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石景山分区规划(2017年—2035年)》,充分把握后冬奥时代发展机遇,按照“四个一”工作内容要求,石景山区总责任规划师(团队)深入研究“一份年度工作建议”,围绕城市发展、城市更新、城市治理,以推动后冬奥时代首都城市西大门建设为核心,描绘发展目标、提出工作建议、把握年度抓手,助力后冬奥时代石景山区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增强规划决策科学性,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和精细化治理能力,着力营造“高水平治理、高水平更新、高水平发展”的工作局面,石景山区探索设立总责任规划师(团队)制度,并于2021年6月聘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石景山区总责任规划师团队,石晓冬院长为石景山区总责任规划师。
作为全区工作的智库平台,总责任规划师团队搭建“四个一”的工作体系,做好全体系技术支撑,协助全面提升石景山区规划设计水平,其中“一份年度工作建议”是总责任规划师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城市更新等相关工作发挥统筹引领作用的重要抓手,深入思考当前石景山区的发展优势与难点,2022年度工作建议以推动后冬奥时代石景山区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助力石景山区高质量发展。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落幕,时代造就了“双奥之城”,“百年钢城”实现了“双奥之区”华丽蝶变,奥运之路与石景山区城市建设同频共振,共生共舞。老旧厂房变身冬奥设施,冰雪运动与工业风格的完美融合打造城市更新典范,老旧小区改造走出“鲁谷模式”,城市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永定水脉融绘冬奥公园,“一半山水一半城”宜居格局彰显,模式口大街化身网红胜地,历史文化传承构筑京西文化高地,两区建设吸引新兴产业,优势资源转化打造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样板。
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及北京冬奥公园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步入后冬奥时代,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与新的发展问题,一是推动奥运遗产的多元化利用成为实现城市发展动能升级的重要手段,亟需深入推动双奥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激活城市发展内生动力。二是步入后冬奥时代京西八大厂、重要轴带空间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开创石景山区城市更新的2.0版本,探索城市品牌价值提升与空间格局进一步完善意义重大。三是以住房、停车、道路实施等为代表的治理难题成为制约石景山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瓶颈,有必要以治理先导破解短板、难题,推动城市发展方式升级。因此本次工作紧密围绕城市发展、城市更新、城市治理三个方面提出整体工作建议。
一、“奥运+”赋能功能提升,
激活城市发展内生动力
【发展目标】
充分把握后冬奥时代的发展机遇,以奥运遗产的可持续利用为核心,实现城市活力的多点激发,带动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关注度,强化“城市运营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助力石景山区打造后冬奥时代首都西部活力创新高地。
【工作建议】
1.体育场馆植入文化和商业元素,打造休闲消费热点地区
奥运遗产的赛后利用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性的工作,从城市建设角度推动奥运遗产的合理利用,其核心在于对体育设施及周边功能的组合利用与兼容设置。以老山体育场等双奥设施为载体,通过对公共空间与绿色空间的融合,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所,最大限度利用场馆资源,推动体育功能的全链条拓展,石景山区有条件打造多元功能、全时活力的新兴运动休闲消费热点地区。
2.文化体育与商业功能相结合,塑造城市活力新地标
将大型文体公建与高端商业商务相结合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已成为塑造城市活力新地标的重要手段,结合石景山区大型体育设施的更新改造,以体育综合场馆集群运营为核心,将商业中心与体育设施一体设计、一体建设,打造集办公、餐饮、酒店、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娱乐集群,塑造城市活力新地标。
3.加强奥运场馆管理,推进体育设施市场化运营
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改革体育场地管理体制,主动承接重大国际赛事,推动首钢滑雪大跳台等体育设施的多元化利用,逐步形成体育场地自主运营、委托运营、合作运营三足鼎立局面,提升体育场地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
首钢滑雪大跳台及老山自行车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4.补足全民体育服务供给短板,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要
结合城市更新,在石景山区土地资源紧缺条件下,因地制宜推动基层体育设施建设,“见缝插针”建设社区体育设施,创新思路,打造提供各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新一代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将一定规模的体育设施充分融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生活需要。
二、“更新+”推动空间活化,
激发城市功能形象双提升
【发展目标】
石景山区作为首都减量发展条件下深刻转型的缩影,通过城市更新实现首都功能提升,开启后冬奥时代城市更新的新阶段,以强化城市功能优化与品牌塑造为着力点,创造活力空间和发展热土,打造新时代京西转型示范区。
【工作建议】
1.提升城市骨架的品牌与特色,营造城市向心力与凝聚力
重要的轴带空间强化形象感知是石景山区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价值的重要手段载体,通过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激发多元活力。聚焦长安街、阜石路、莲石路等城市骨架,强化空间引领、活力串联与价值提升,在城市更新中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2.推动以京西八大厂为引领的空间治理
石景山区存量更新用地集中在国有企业中,如何平衡企业、社会、政府方面利益,深化区企协作模式,坚持工业遗存的保留与再利用,做好空间效益与文化效益之间的平衡成为当前城市更新发展的关键,推动京西八大厂整体复兴,做精做优,做出品质之城。
北京锅炉厂及巴威厂区工业建筑
3.关注非建设空间的绿色发展潜能,推动价值提升
石景山区生态环境要素复杂多元,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交错包容,浅山区等大规模、高价值的生态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其多元价值,通过步道体系、文化价值、服务功能的分区域、分类型构建,以生态效益激发石景山区新的内生动力,激活京西地区活力价值。
三、“治理+”补足短板难点,
推动城市发展方式升级
【发展目标】
后冬奥时代的城市发展,城市治理成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关键手段,以问题的挖掘实现前瞻性消化,破解城市发展中的水桶效应,助力石景山区建设没有“大城市病”的首都城市西大门,推动城市发展方式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首都功能优化提升。
【工作建议】
1.把握规模调控导向,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做好保障支撑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主要阵地,可以探索市区政策联动创新,通过一定前提下的规模调控与支持保障,使得老旧小区改造能够有能力统筹其他空间资源,用于功能深度完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部分已改造老旧小区接诉即办数据梳理
2.聚焦“七有”“五性”,推进城市一刻钟生活圈建设
从接诉即办数据分析来看,石景山区当前阶段居民的热点需求突出体现在对城市品质及生活水平的高标准要求上,聚焦需求、消除短板,结合轨道微中心建设,鼓励利用存量资源改造为公共服务设施和便民服务设施,增加地区活力,提升城市品质。
3.持续推进交通体系稳步发展,实现精细化交通治理提升
推动交通问题的深度改善,重视慢行品质提升,可进一步提升慢行交通空间品质,通过打造健康街道、安心通学路、三网融合、四道合一,让绿色出行通畅、安全、舒适。
4.提升市政系统风险应对能力,打造安全可靠的韧性样板
良好的市政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民生服务水平,推动市政系统深度治理,高标准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补足市政保障体系短板,落实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市政系统应变能力,增强市民获得感,有效支撑城市经济发展,彰显城市魅力。
下一步,石景山区继续把实施城市更新作为全区城市工作的战略重点,着力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坚持规划引领、减量发展和深度转型,充分发挥新首钢城市更新的龙头作用,聚焦“四个复兴”,全面推进新首钢整体规划建设,精心谋划场馆赛后有效利用,全方位力促城园融合发展。统筹推动老工业厂房、老旧小区、老旧平房区和低效楼宇更新改造,落地实施一大批更新项目,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城市更新,在城市更新中提高承载能力和发展能级,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奋力谱写首都西大门建设新篇章。
作者:王丽媛
来源:规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