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生态复苏,河湖变市民亲水乐园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北京>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王宏泽]

生态复苏,河湖变市民亲水乐园

来源:北京日报2022-06-15 14:52

24小时热图
  • 第12届世界运动会闭幕式举行

  •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山洪救灾

  •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落幕

  • 浙江桐乡乌镇开启青少年科技嘉年华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加载更多

  永定河门头沟段市民休憩绿色空间。 市水务局供图

  晚饭过后,家住亦庄的吴女士来到凉水河边散步。走在河堤步道上,城市褪去喧嚣,溪流清澈、小鱼畅游、野鸭嬉戏……“河边遛遛弯儿很舒服,我几乎每天都来。”

  河水变丰沛、水体变清澈、水生植物生机盎然、步道长椅码头等设施越来越人性化……如今,北京越来越多的河湖,已成为市民的亲水乐园。

  补水 有水河长增加452公里

  位于西五环附近的卢沟新桥,永定河从桥下缓缓流过,宽阔的水面上不时有水鸟掠过。向北不到3公里,永定河分洪枢纽工程拦河闸两座闸门开启,水流卷着白色浪花源源不断汇入下游河道。

  北京曾是一座多水的城市。后来由于连年干旱、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许多河道一度干涸。近年来,本市统筹调度多种水源,通过跨流域生态补水,让永定河、潮白河等断流多年的河流再次全线贯通,并在2021年实现北京五大河流全部再现“流动的河”贯通入海。

  自去年汛期以来,全市新增有水河道27条、有水河长452公里,越来越多的河流湖泊重现碧水盈盈、飞鸟蹁跹。

  近年来,永定河生态补水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北京开展全市生态补水提供了经验范本。

  2017年11月,官厅水库下泄184万立方米水量,断流20余年的永定河河道迎来了水源的滋润。尽管水头仅到达门头沟区王平镇,却是永定河生态补水的初步尝试。2019年以来,北京连续四年开展生态补水,永定河于2020年实现北京段贯通,去年、今年两度实现865公里河道全线通水。

  市水资源调度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王俊文介绍,今年的永定河春季生态补水完成后,永定河自官厅水库以下将形成270公里连续水路,北京段将形成约1800公顷水面,平原南段可维持流动不少于两个月。

  2021年4月,北京市启动潮白河试验性春季补水,统筹调配密云水库等多种水源,向潮白河生态补水。一年多以来,密云水库已向下游补水超14亿立方米,断流22年的潮白河北京段再次全线水流贯通,五条主要支流与干流恢复水力联系,包括空库运行了20多年的唐指山水库。

  治污 142条黑臭水体完成治理

  位于京城南部的凉水河,曾是北京有名的“牛奶河”“臭河”——河水呈现出乳白色,河底淤泥灰黑,不用走得太近就能闻到阵阵臭味,住在附近的居民到了夏天甚至不敢开窗。污染严重的凉水河却不是个例,据市水务局统计,北京的黑臭水体最多时候曾达到142条(段)。治污,刻不容缓。

  2013年至2018年,凉水河流域内36条(段)黑臭水体河段、86处年排污量共计3631.8万吨规模以上的排污口完成了治理。2014年起,凉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二期和通州段工程陆续开工,先后完成河道清淤、生态修复、巡河路照明。

  如今的凉水河,水质改善,河道里“住着”各种鱼类、小虾、田螺、蝌蚪,野鸭随处可见,有时还能看到白鹭、苍鹭光临。每到周末,大人、孩子在河边欢快游玩。

  凉水河的治理是北京河湖治污的缩影。

  2013年起,北京市连续实施三个“三年治污行动”,根治河道顽疾。经过多年努力,全市规模以上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由2013年的393万立方米/日提高到2021年的707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由2013年的84.6%提高到2021年的95.8%,城镇地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置。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目前142条黑臭水体已全面完成治理,全市地表水还清向好,健康水体从60%提升到86%,水生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加。

  便民 河湖岸线空间开放共享

  清河来广营北路至温榆河河口段的岸边,成了市民李先生遛弯儿的新去处,这处封闭多年的巡河路今年“五一”前后刚刚对市民开放。

  由于历史原因,这段巡河路多年来一直处于封闭状态。随着清河水质提升,周边环境改善,为了给市民增加更多休闲空间,水务等相关部门多次实地踏勘,将河段两岸原有的巡河路打开。这里分别建设了长约2.3公里、宽约5米的滨水慢行道,修补破损路面,沿岸增种水生植物,布设长椅、鸟禽展板等设施,满足市民亲水需求。

  这样的滨水慢行步道在城区还有很多,从颐和园团城湖南闸到东便门的28.5公里河道两岸,完成了西南二环水系的步道连通工程,打通沿线8处“梗阻”,让市民实现“一走到底”;凉水河双营桥至马驹桥之间的22.4公里,也分别在两岸设置慢行步道。今年年底前,永定河滞洪水库中堤也将有约10公里滨水步道建设完工并对市民开放。

  目前,《北京市城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规划》已出台。到2035年,将在554.8公里的河道长度内,建设1109.6公里的城市滨水慢行系统,让市民“伴着河流”骑车回家。

  居民不仅能在水边散步、骑行,还有更多“高大上”的玩法。近年来,水务部门还在护城河、昆玉河等城市骨干河湖建设了600处垂钓平台,在八一湖等天然水域规划了12处皮划艇区域,并在冬季谨慎选择适宜地点,开辟25处河湖滑冰场。

  河道也正成为新的旅游线路。亮马河燕莎桥至朝阳公园段1.8公里河道通航;大运河北京段40公里全线通航;这个月底前,还将实现大运河京冀段旅游通航。

  水润京华,亲水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