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16日,北京召开2021年首都节约用水工作暨表彰大会。大会表彰了节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北京市水务局局长潘安君指出,北京近年来在经济总量增长44%的情况下,生产生活用水保持在30亿立方米以内,实现了“农业用水负增长、工业用新水零增长、生活用水控制增长、环境用水适度增长”。下一步,北京将以更有力举措推进首都节水工作再上新台阶。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建立。到2035年,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建成,全市新水配置量控制在40亿立方米以内,主要节水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相适应的现代化新格局。
据潘安君介绍,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北京在全国率先启动、率先完成全市16个区节水型区创建,全市累计创建节水型单位(企业)和社区(村庄)1.8万个。制定实施了《北京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将用水总量与强度控制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十三五”期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由15.4立方米降至11.3立方米。“但是,北京水资源与人口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虽然南水北调江水进京,人均水资源量增加到150立方米左右,但仍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极度缺水警戒线,全市用水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水少’仍是北京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情。”。潘安君说。
下一步,北京将以更有力举措推进首都节水工作再上新台阶。潘安君表示, 落实《北京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要进一步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水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建立,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进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20%和2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保持在0.75以上。
到2035年,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建成,构建完善的水价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良性自我运行的节水内生动力机制,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全市新水配置量控制在40亿立方米以内,主要节水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相适应的现代化新格局。
同时,潘安君明确,将加快实施节水十大重点行动,确保2021年度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年初,按照市政府批复的年度用水计划及水资源配置方案,下达各区生产生活用水计划指标27.7亿立方米,各区按照要求逐级将用水指标下达到乡镇、村庄和用水户进行管理考核。从上半年用水统计分析来看,全市生产生活总用水量为10.78亿立方米(不含损失),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7%,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5%;各区用水总量均在计划范围内。潘安君透露, “十四五”期间全市生产生活用水总量峰值管控意见已经研究制定,计划近期报市政府审定后印发实施。
在农业节水增效方面,市农业农村局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建设0.17万亩。上半年农业用水1.41亿立方米,同比减少7.1%,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21.3%。市园林绿化局计划新建鲜果果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5万亩,还需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
在建筑节水控量方面,印发了《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图集》,将施工现场节水具体要求纳入其中,市、区住建部门对施工现场节水设施进行检查,对存在水资源浪费行为的工程一律取消评奖资格。上半年,共检查施工现场20155项次。市住建委和市水务局组织对全市16项建设工程施工降水方案进行审查,严格限制施工降水。
在非常规水挖潜方面,目前,新建再生水管线52公里的任务已经完成,年底争取完成60公里。同时,编制完成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建立了“1+16+N”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和涵盖规划、设计、施工、监测和评价的标准体系21项。今年计划完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60平方公里以上,24%以上的城市建成区实现降雨70%就地消纳和利用,目前正有序推进。
在节水载体创建方面,按照“一年一评估、三年一复验”的动态管理机制,年底前完成朝阳、通州、房山、密云四个区的节水型区复验。年内计划推广使用高效节水器具10万套,目前已完成3万套,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稳步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一户一表”安装,安装率已达到75%,年底实现全覆盖。年内60%的党政机关及40%以上市属事业单位要建成节水型单位,50%普通高等学校要建成节水型高校,目前已分别达到39%、24%、13%。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