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11月6日,羚羊能源大模型成果发布会在第八届世界声博会暨2025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现场举行。会上重磅发布羚羊能源大模型3.0,并同步发布电力交易、设备运维两大垂直场景模型,标志着羚羊公司在"AI+能源"领域从行业到场景深度渗透实现战略升级,为我国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探索可复制推广的“AI+能源”解决方案。
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陈龙胜、安徽省工信厅总经济师张曙光、安徽省能源局副局长曾晓明等政府部门领导,华能集团原副总经理樊启祥、中电联首席专家姚强等行业代表,以及清华大学教授蒋东翔、西安热工院副院长梁法光等科研院校专家学者齐聚现场。活动特邀多位行业领军人物与学术权威发表主旨报告,围绕AI与能源产业融合的核心命题深入研讨,凝聚发展共识,共绘行业智能化蓝图。

羚羊能源3.0重大突破,时序大模型成“AI+能源”落地的关键支点
发布会上,羚羊公司总裁徐甲甲系统阐述了羚羊能源大模型3.0的三大升级方向:一是基础能力持续升级,除语言、视觉能力外,重点提升时序能力;二是将AI深度融入业务场景,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构建完善的全流程工具链,包括数据清洗、训练框架、模型评估等。
“新能源在欧洲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波动性、间歇性带来的电网安全挑战,西班牙曾发生的大规模停电事件就是深刻教训。”羚羊公司总裁徐甲甲在发布会上以国际案例开篇,直击行业痛点。
新能源的安全高效消纳与电网稳定运行,核心在于精准把控电力系统的动态平衡。无论是化解电源侧的波动风险,还是适配负荷侧的复杂变化,本质上都需要对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链条的核心数据进行深度解析,时序基础模型作为解析负荷动态规律、支撑能源系统前瞻性决策的关键技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羚羊能源大模型3.0在时序基础模型能力上持续增强,为破解行业难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时序数据是流淌在工业能源领域的血液。”徐甲甲表示,时序信号承载设备运行、功率变化和负荷波动,是决定系统能否稳定运行的关键。然而,作为反映工业能源生产“过程性”的核心数据,其应用面临多重挑战。时序建模过程中需应对多源异构、非线性、非平稳性及高质量数据稀缺等关键问题,导致检测精度偏低、泛化能力较弱、模型碎片化严重。
针对这些痛点,羚羊能源大模型3.0实现关键性突破。基于Transformer架构,模型构建起统一时序基础框架,完成时序信号统一表征与多任务统一建模,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模型碎片化问题。借助千亿级时序数据的自监督学习能力,模型可自主挖掘深层特征,建立长周期建模能力,即便新场景数据稀缺也能快速泛化,让“沉睡”数据真正“开口说话”。
徐甲甲还解读了羚羊能源大模型在设备诊断、技术监督、智能班组、功率预测、电力交易、绿氢生产寻优等六大场景的应用价值,全方位展现技术赋能实效。
发布会上,羚羊公司副总裁王瑞和金晖分别聚焦电力交易和设备运维两大垂直场景推出专项应用模型,解读时序基础模型如何赋能能源行业垂直领域,推动AI+能源向深水区挺进。
羚羊电力交易大模型:重构电力市场效率新标杆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全面提速,交易复杂度与频次呈指数级增长。
2025年1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量全量入市,让本就复杂的交易市场更趋多变,传统人工模式已难以适应。
在此背景下,羚羊电力交易大模型应运而生。该模型融合语言基础模型、时序基础模型、气象大模型与交易策略模型,形成专业化多模态技术体系,通过多源情报推理、全景市场洞察等核心能力,构建起电力交易智慧决策中枢。
目前,模型已在能源电力行业多个场景得到应用,并成效显著:
在功率预测场景中,通过时序与气象大模型择优提升预测效果,显著降低场站考核费用,安徽蒙城风电场10月考核电量减少超50%,江浙皖地区风电、光伏短期及超短期功率预测准确率提升5%以上;负荷预测场景中,10月安徽省电力负荷预测准确率达94.8%,某交易主体用户级负荷预测准确率达93.1%,负荷预测效果显著提升;在电价预测场景中,10月某交易主体日前及实时电价预测准确率达85%。
除此之外,模型还全面覆盖交易策略制定、复盘分析、用户分析、交易培训等全流程场景,以智能化能力贯穿电力交易全链条,助力电力市场高效运转,全方位赋能行业市场化转型。
羚羊设备运维大模型:打造AI级设备运维专工
工业能源设备运维长期受困于预警规则固化、故障诊断依赖专家、检修经验难沉淀等痛点,“一设备一模型、一故障一模型”的传统模式,难以适应复杂工况,误报多,报警不全面,难以满足现代化运维需求。
羚羊设备运维大模型通过融合语言与时序基础模型,利用“双擎驱动”架构,结合数据与知识的时空对齐机制,构建起覆盖运行监控、消缺管理、定修管理、检修质量管理、智能分析的全流程智能化体系。
时序基础模型具备数据特征自主学习、长周期数据建模、少样本泛化三大核心能力,实现跨场景快速适配;语言大模型沉淀海量设备专业知识,实现设备档案整合、工单自动生成、知识动态更新,提升一线操作效率。
同时,系统构建了“专家经验解压缩-工况匹配-动态优化”闭环。将专家经验与案例库、知识库融合,生成故障图谱,初始准确率可达85%,再通过现场经验持续反哺模型,形成动态更新的故障库,最终实现故障排查时间缩短73%,误报排除率提升85%。此外,在检修环节,检维修工单规范度可提升50%以上,检修方案编写效率提升5倍。
目前,设备运维大模型已在石化、风电、火电等领域落地,某风电场应用后异常诊断效率提升62%,检维修效率提升33%。
全链条自主可控,央企信赖的“AI国家队”
面对“十五五”人工智能从“并跑”向“领跑”转变的发展要求,羚羊公司以技术自主与生态共建回应行业期待。发布仪式上,省科技厅、省经信厅、华能集团、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代表共同见证羚羊能源大模型3.0发布这一历史时刻。
第八届世界声博会暨2025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期间,科大讯飞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X1.5发布,在全国产算力平台上攻克MoE模型全链路训练效率,在模型参数小一倍的情况下对标国外领先水平,其多语言能力超130种,为世界提供第二选择。羚羊能源大模型3.0正是依托这一全新升级的技术底座,实现从算力、训练到应用的全链条自主可控,为能源数据安全与技术自主提供可靠支撑。其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连续2022-2024三年入选工信部“双跨”平台,成为多家央企的合作伙伴。
秉持开放共建理念,羚羊公司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助力国家能源集团打造“擎源”大模型,覆盖数十个应用场景;协助中国石油构建昆仑大模型,完成全链条部署;与华能集团、国家电投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关键场景技术攻关与落地。
此次发布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AI+能源”融合的重要里程碑。
未来,羚羊公司将持续以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为核心,为能源行业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实现。(记者汪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