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2025年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赛场上,谢良昊再次亮相——这已是他第二次站上国赛的舞台,也是他出征世界技能大赛的关键前哨。对这位来自新华电脑学校的学生而言,比赛早已超越单纯的竞技,更是一场重塑学习方式、点燃职业信念的实践革命。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颁奖典礼上,谢良昊获得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银牌
而他的成长轨迹,不仅是个人的突破,更映照着当代中国在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转型上的时代步伐。当千千万万个“谢良昊”在技能强国的土壤中茁壮成长,他们所汇聚的,正是一个国家迈向高质量发展、锻造实体经济根基的青春力量。
以赛为核:用产业标准践创新改革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标准的引领。作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核心载体,国赛正成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试金石”。
中国东方教育七大品牌、两百多所院校中,学校将国赛项目要求、评分规则和产业技能标准全面引入课堂,形成“课程内容对标产业标准、教学考核接轨竞赛标准”的改革路径。
在新华电脑学校的3D数字游戏艺术集训基地,学生从入学起便参与项目化教学,课堂即工位、作业即作品、考核即实战。谢良昊回忆:“备赛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做真实项目,老师的评判标准,与行业要求完全同步。” 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者,而成为主动探索的创作者。
以赛促学:从“教会”到“学会”
通过国赛导向的教学机制,课堂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不再单向灌输,而是以“问题链”“任务驱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谢良昊教练汪舰指导其完成设计作品
这种学习方式,催生了大量具备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中国东方教育的教学负责人介绍:“国赛让我们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我们把产业最前沿的标准变成课堂的起点,把学生的比赛表现作为教学反馈的依据,形成了倒逼式改进循环。”
以赛促教:从教学改革到教师成长
国赛不仅改变了学生,也推动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各校通过“国赛教练制”与“企业双师制”,让教师既能讲理论、又能上赛场、能进企业。
例如,在新东方烹饪学校,教师们通过参与国赛项目训练、企业顶岗交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中,食材工艺、成本控制、创新设计等企业标准被纳入教学流程。教师的“赛教融合”能力,成为衡量“双师型”水平的重要指标。
丁朋获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式烹调(羊肉烘烤)项目优胜奖,比赛现场
“国赛的赛题每年都在变化,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学习新工艺、新设备、新理念。”丁朋老师表示,“这是一种良性循环,老师教得更专业,学生学得更实用。”
以赛促就:从课堂到岗位的高质量衔接
通过“以赛促教”的系统改革,中国东方教育实现了“技能+就业”的良性循环。学生在备赛中积累真实项目经验,毕业后迅速对接企业岗位,实现高质量就业。
数据显示,中国东方教育集团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其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与比亚迪、华为、好利来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学生不仅能在校完成企业订单项目,还能凭借竞赛成果获得优先录用机会。
谢良昊目前仍是学生,但他的职业规划早已明晰——继续冲刺世赛,之后进入游戏艺术设计领域深耕。“国赛让我看到了差距,也让我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从课堂到赛场,从赛场到职场,国赛正成为职业教育创新的催化剂。它不仅是选拔,更是改革的试验场;不仅是比赛,更是教育的进化论。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让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了“教、学、用”一体化。一个个国赛选手的成长故事,正是中国职业教育体系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他们用技能点亮青春,也用奋斗点燃未来。(图文王晓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