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0日早上7点,雨山区采石街道陈家村的荷塘早已醒来。水面上的荷叶虽已不复盛夏的碧绿接天,却别有一番收获季节的沉静韵味。荷叶深处,种藕人阚春生身着连体水裤,大半个身子没在齐腰深的水塘里,两只脚交替踩动,顺着荷叶走向,俯身一探,再顺势一拔,一节节白嫩肥硕的莲藕便带着泥土的芬芳,破泥而出。
图为阚春生在采藕
“这活儿,是个技术活,更是个体力活。”阚春生仔细分辨身边荷叶的模样,笑着对记者说,“不是每片荷叶下面都有藕,探到藕了,你得顺着藕茎的走向,先把淤泥清掉,拔的时候不能使蛮力,不然一拔就断,品相不好,就卖不上价了。”他形容自己像是在水里“摸鱼”,只不过摸的是深埋泥中的“金疙瘩”。
一拔、一提、一抛,动作行云流水,充满了劳动的韵律。不一会儿,水面上便漂满了如孩童臂膀般粗细的莲藕。一直到上午10点,阚春生才从荷塘出来,用抄网将水面上的莲藕捞起。“中午回去吃个饭休息下,下午一点半还要来哩!”他说。
陈家村的这片藕塘,不只是阚春生一个人的“战场”,它更是整个陈家村乡村振兴战略中一颗重要的“棋子”。据了解,陈家村约有水面2000亩,其中莲藕的种植面积已有900多亩,产品在本地及周边市场供不应求。
“我们的莲藕,口感粉糯、清甜无渣,在市场上是‘抢手货’,每天都有菜贩子上门收。”阚春生自豪地告诉记者,除去成本,年收入有四五十万元。
如今,昔日的“泥疙瘩”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金元宝”,像阚春生这样的“种藕人”“釆藕人”在陈家村还有很多。这片曾经“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池塘,在金秋时节,以其深藏不露的丰硕果实,为陈家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藕”动力。(张令琪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