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20日,第三届智能科学家生态联盟年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校区举办。会上,智能科学家生态联盟技术规范与《机器化学家系统2.0版》发布,为推动科研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深度融合树立了重要里程碑。
中国科大江俊教授现场发布《机器化学家系统2.0版》。
智能科学家生态联盟技术规范发布
本次大会以“书同文、车同轨:智能标准引领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事业单位的顶尖专家齐聚合肥,共话智能科学生态的建设与未来发展。
“我们正迎来从实验室探索走向标准规范,从技术集成走向生态共融的关键窗口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常进院士在会上表示,构建统一标准体系和系统框架,已成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体系效能的最重要的关键抓手。
为推动物质科学研究范式和组织形态的革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智能物质科学领域的国内优势单位,于2023年9月共同成立了“智能科学家生态联盟”。该联盟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智能科学家生态,定期举办学术论坛和研讨会,鼓励成员分享成果、交流经验,促进成员间的合作,为智能物质科学领域的发展注入更多智慧和动力。
活动现场,包括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安徽大学在内的37家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正式加入“智能科学家生态联盟”,智能科学家生态联盟技术规范同台发布。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智能科学家生态联盟技术规范的发布将为构建统一、高效、可复制的智能科研基础措施提供坚实的标准支撑,助力科研体系从可用迈向好用,从互通走向共建。
《智能科学家系统的标准化之路》圆桌讨论。
“机器化学家系统”再升级
此次大会,中国科大江俊教授现场发布了《机器化学家系统2.0版》,展示智能科研平台的最新成果,引发广泛关注。
2021年,中国科大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数据智能驱动的机器化学家;2024年,“机器化学家系统1.2版”发布。如今升级2.0版的“机器化学家”在自主阅读、精准实验的基础上可实现对设计方案的自动分析迭代,大规模的云端互联让该系统有望在更广阔的领域助力科学家进行智慧化科研探索。
“我们团队的成员开玩笑称机器化学家为硅基牛马。”江俊表示,化学研究走向“精准化”是实现高效、环保、低能耗化学的必然要求,然而,传统的化学研究深度依赖于“试错法”,大量中间过程细节不明,精准调控难以实现。“机器化学家”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实验,完整记录实验过程数据,从数百万个候选组合中自主寻找出最优解,极大地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
会上,大模型驱动的科研智能体及其配套的机器化学家指令集、接口函数、操作系统、科研模板库全球首次发布,全部免费开源。“这背后其实是建立生态体系的努力,我们全球免费开源下载,这就使得大家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书同文、车同轨’,共同迈向智能科研的新时代。”江俊说。
未来,“机器化学家”以AI助力科研这一成功模式还将在全国各科研领域进行推广,我们有望在更多实验室看到“机器化学家”忙碌的身影。
合报学在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新闻记者 谢蕾
图片由校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