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安徽向前丨池州贵池:智造“碳”路绿生金
在不少人印象里,冶炼企业总是离不开“高能耗”“高污染”等字眼。
然而,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国内矿炼阳极铜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进冠华”),不仅在火法冶炼中实现了“负能耗”,甚至还建成了“进门”到“出门”的“零碳工厂”。
友进冠华厂区。人民网记者 胡雨松摄
“认为有色冶金行业是高能耗产业,其实是戴着‘有色眼镜’。”友进冠华总经理李智介绍,该公司的“负能耗”是通过充分收集“铜精矿自热冶炼+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三氧化硫干吸制酸”的余热能源并充分利用“风光储一体化”的绿色能源,全面覆盖生产、物流、环保治理所需的能源消耗,实现对外净供能。“公司每年生产耗能折合1.73万吨标煤,同时收集余热并利用绿能折合近4万吨标煤,真正实现了‘负能耗’冶炼生产。”聊到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成就,李智颇为自豪。
如今,友进冠华以“负能耗”“零碳工厂”为起点,持续发力数字孪生智能生产控制系统开发,建成纵贯生产管理全流程的跨时空、分场景、智能化控制系统,更加直观地展现了先进矿铜冶炼工艺的低能耗、低排放、高自动化、高循环性的产业属性。
友进冠华生产线。人民网记者 胡雨松摄
一家民营企业,为何要在节能上如此执着?“民营企业体量小,生产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到小而精。”李智介绍,早年间企业拔节成长的经历,让管理层达成共识:技术创新和精准管理,是企业“以小博大”的关键一招,而“绿色生产能力”恰是最考验团队创新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如今,凭借在技术创新、管理提质上的持续发力,友进冠华在矿炼阳极铜细分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近年来,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积极引入先进装备和工艺,贵池区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脚步加快,不少企业也尝到“绿色转型”“智慧生产”带来的甜头。
从空中俯瞰,安徽省交控工业化建造有限公司厂房屋顶排满光伏电板,收集到的光能,正源源不断地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动能。“光伏电板投入使用后,累计供电308万度,相当于节省了246万元电费。”公司总经理舒志军感慨道,企业通过使用环保设备和生产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全自动化、数字化,“省出来的电费也被企业重新用到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中,又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数据显示,该企业单位产值的能耗仅为0.028吨标准煤,低于行业平均值,企业也在2024年被评为安徽省绿色工厂。
友进冠华等企业向“小而精”“绿而美”的转型之路,也是贵池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齐头并进的缩影。
“新材料产业是贵池区主导产业,也是工业领域从传统制造向现代化智造转型升级的重点。”贵池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通过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行动,推动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融合,以信息化赋能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促产业焕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贵池区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胡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