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展区展示的黄金增程平台。程兆 摄
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本届大会展示的飞行汽车吸引观众眼球。范柏文 摄
本届大会展示的头面超现实人形机器人Anni。程兆 摄
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局
汽车产业“汽”势磅礴,光伏储能“光”彩照人,集成电路“芯”光灿烂,新型显示“屏”频出彩,量子信息前途无“量”,空天信息逐梦浩瀚星空……安徽制造业,我国制造业发展进程中的一颗新星,正为建设制造强国积极贡献力量。
2024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达5.49万亿元。位势向上、结构向优、质量向好、产业向新、企业向强……安徽始终坚持创新驱动,聚焦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
9月20日至23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这场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的大会,是一次面向未来、拥抱变革的品牌盛会,更是一场安徽制造迈向产业升级的全力奔赴。
向高端化升级
如果有人问,今年上半年,中国车市有什么现象级产品?尊界S800一定榜上有名。
5月底,江淮汽车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尊界S800正式上市,19天大定突破5000台,67天突破10000台,截至8月底订单已超12000台,平均成交价高达95万元。
作为有着61年历史、曾手工敲出“安徽第一车”的国产汽车老厂,江淮汽车为何要进军高端市场?
8月11日,江汽集团负责人项兴初在公开直播中表示,尊界品牌已成为集团向科技型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引擎。
这呼应了江汽集团自2024年启动尊界项目以来的系统变革——通过超百亿元投入、智能化工厂建设、全球研发资源整合及供应链流程重构,推动这家老牌车企向高端智能电动领域全面跃迁。
位于肥西县的尊界超级工厂,是安徽省首个汽车制造领域5G全链路工厂:超过1800台智能机器人实现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全面自动化与数字化;298种组合工艺对数千个车身连接点进行毫秒级实时监测;数字孪生系统为每辆车建立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基因库”。“智能化、数字化、全程可追溯,这是高端制造的命脉所在。”项兴初说。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提升“安徽制造”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需要加快高端化升级。
这场从“突围”到“引领”的征程,没有奇迹,只有时间和汗水写下的“争先进位”答案:“十四五”以来,安徽规上工业企业由1.8万户增加到近2.5万户,增长近四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0.85万户增加到2.3万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由2818户增加到7221户,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户。“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企业生态初步形成。
瞄准高科技、追求高效能、迈向高质量,今天的安徽制造,正展露新模样,打开新空间,激荡新活力。
向智能化迈进
制造业是否强大,不仅体现在拥有哪些产业、能够造出哪些产品,也体现在生产组织方式上,体现在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上。
108台机器人高效协同作业,AGV无人小车穿梭自如、精准配送,MES系统实现生产全程的可视化管控……在安徽中恒电喷系统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车间里,企业投入8000万元打造的“智能仓储+AGV配送+MES管理”系统,显著提升了生产效能。
“通过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实施分车间‘链条式’生产,企业生产的汽车燃油泵型号超过1500种,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地市场。”公司生产部负责人袁欣介绍,凭借智能自动化生产体系的全面应用,公司产值持续快速增长,去年全年突破5亿元。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再是企业的“选择题”,而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程英春表示,近年来,安徽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已100%启动数字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下一步,我们将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生态服务体系,从加强数字化转型工作保障、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造、注重培育典型场景和解决方案、大力提升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迈进。”程英春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安徽新增实现数字化改造规上制造业企业3841家,累计实现改造企业2.05万家,占全部规上企业的83.02%。
向绿色化转型
2024年,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成为安徽省31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中的一员。
“绿色化转型,是挑战,更是机遇。”公司负责人刘吉文介绍,工厂通过智能化改造,建成了国内领先的柔性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35%以上;集成化能源管理系统的使用,让万元产值能耗降低18.7%、产品碳排放下浮超20%。
越来越多的安徽企业,正实现从“被动降碳”到“主动领跑”的转变。一个个绿色工厂的建设与发展,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工业领域的具体实践。
今年4月,海螺集团联合华为公司,发布“AI+水泥建材大模型”。在生产优化环节,窑炉控制参数自动推荐使劳动强度缩减50%,标准煤耗下降1%,年减碳6318吨。海螺集团技术人员算了一笔账:按日产5000吨熟料线测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4500吨,相当于种植了18万棵树的碳汇效益。
作为工业碳排放的重要单元,工厂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夯实功底、持续发力,安徽制造业以绿色塑造竞争力。目前,安徽已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311家、绿色园区31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3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十四五”以来,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4.2%,超全国同期降幅4个百分点。
以实力创造机遇,以开放链接全球,以共进实现共赢。当制造业的“安徽力量”再次闪亮,更多的瞩目与期待、共识与笃行、相遇与相融,正被同步点亮。(韩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