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日前,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安民街道万达社区创新成立“‘骑’心共治”志愿服务队,将外卖骑手、快递小哥这些城市“新力量”转化为基层治理的“骑士军”,化身为“移动探头”和“小巷管家”,有效赋能基层治理。
“流动哨兵”有效化解基层治理难题
3月19日下午2时许,外卖骑手丁超像往常一样穿梭在万达金街准备取餐,突然,他发现一处地砖破损了。“看着不起眼,要是老人被绊倒了可不得了,破损的地砖也影响环境。”心里这样想着,丁超便毫不犹豫停下了车,快速掏出手机按下快门,将破损地砖的照片发到万达社区“骑”心治理流动哨兵志愿服务微信群。
“万达金街北门古早饭堂门口地砖破损”“万达金街10栋小门出口处地砖破损”……丁超在群里简要说明了情况。消息发出不到一分钟,万达社区网格员黄婉月立即在群里“@”万达金街的物业经理姚海。随后,姚海安排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处理。不久,破损的地砖便被修复一新。
这只是万达社区“骑手吹哨、社区应哨”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像丁超这样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佩戴着“‘骑’心共治”标识徽章穿梭于大街小巷,登门入户,化身食品安全监督员、安全隐患排查员、环境卫生巡逻员,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和“小巷管家”,一种由新就业群体探索引领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正逐渐形成。
从“治理对象”到“治理力量”的创新实践
据介绍,万达社区是典型的商住混合社区,涵盖4个居民小区以及商圈楼宇、商业外街、星级酒店等多种业态,周边聚集了6个快递网点、2个外卖配送站点,大量新就业群体长期活跃于此。面对复杂的社区环境和多元的治理需求,传统治理模式已难以全面覆盖,亟须创新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如何将这些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成为社区治理的关键课题。
考虑到新就业群体每日穿梭于社区之中,对社区环境、安全隐患等问题有着最直接的观察和体验,拥有天然的“前哨”优势。于是,万达社区在雨山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广泛发动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组建了第一支“‘骑’心共治”志愿服务队,目前已有70余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与社区签订“共治”承诺书,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骑’心共治”志愿服务队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微信交流群,通过“随手拍问题”“随手报隐患”“随手帮小忙”等方式,形成“骑手吹哨、社区应哨”的治理新模式。自队伍成立以来,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册15000余份,收集电动车“推车进楼”、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线索280余条,有效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的响应速度和覆盖范围。
“小积分”换“大服务”,基层治理“双向奔赴”
万达社区的“‘骑’心共治”模式,不仅让新就业群体找到了归属感和荣誉感,更让基层治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为鼓励新业态“骑士军”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当好“流动哨兵”,社区以“小积分”激活“大能量”,特别制定了《“骑”心共治,“流动哨兵”积分兑换制度》。外卖骑手、快递小哥通过参与社区治理获得积分,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体检套餐等奖品, 使得他们的每次善意都能具象化体现。此外,2名表现突出的外卖骑手还入选了全市新就业群体“最美”系列先进人物。
“以前电动车乱停乱放、垃圾乱丢的现象很常见,现在有了这些志愿者,社区环境干净多了,大家的安全感也提高了。”万达社区党委书记夏广婷表示,这不仅是一场社区与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更是一次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下一步,万达社区将依据累计服务时长评选年度优秀“流动哨兵”,激励更多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张令琪 江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