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安徽东至:文明实践“循迹”百年家风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安徽东至:文明实践“循迹”百年家风

来源:光明网2025-01-26 11:10

  鉴往知来,在安徽省东至县尧渡镇梅城村,周氏家族的优良家风百年来一直闻名远扬,“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的家风故事备受后人所推崇。

安徽东至:文明实践“循迹”百年家风

  2025年1月24日,新年将至,东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联合尧渡镇人民政府、东至县文联、东至县周氏文化研究会,以“我们的节日•春节”为契机,在梅城村举办了一场将持续三天的文明实践“盛会”——东至县梅城村周馥故里“传家风 惠桑梓”文明实践主题文艺汇演暨文明集市。据悉,本次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念与周氏优良家风紧密融合,通过传统戏曲表演、特色文化汇演、景点游览解说等环节,深层次、全方位带领群众走入人文荟萃、家风优良的梅城。

  周馥故里坐落在梅城村周村组,周馥接官厅、周氏宗祠、牌坊遗存、孝友亭、海铭汲泉、伫望亭、书香廊等多处景点串连成线。从梅城村委会出发的观光车都配备专业讲解员,带领游客一一寻访,巷陌纵横间领略家风底蕴。

安徽东至:文明实践“循迹”百年家风

  “这里地灵人杰、文风昌盛,很值得一看。”从安庆特意赶来的赵强刚感慨道:“周馥故里真是绵延了古文气韵,在梅城,俯拾皆是胜迹遗存,百年家风名不虚传!”

  据了解,在周馥故里会场,游客们还能一同欣赏黄梅戏、文南词等戏曲文化表演,亲身参与汉服体验、面部彩绘、集签抽奖等系列趣味活动,深受孩童游客欢迎。“我们特意在景点附近筹备了亲子互动项目,鼓励家长朋友与孩子们一同边玩边学,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尧渡镇党委委员洪鹄介绍道。

安徽东至:文明实践“循迹”百年家风

  在梅城村委会专场文艺汇演现场,书法家徐世庆泼墨书写“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浑厚的字迹印证着梅城历史的厚重。连续两天,村民们载歌载舞,《礼仪之邦》《示海铭二儿》《东至美》《忆少年事》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梅城村“两委”集体上台,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在《历史的遐想》里缅怀周氏先辈文化。整场演出内容丰富、节目精彩纷呈,不仅将周氏家风的深刻内涵教化于民,还展现出春节所蕴含的辞旧迎新、祈愿国泰民安的美好内涵,呈现了一幅人民群众欢庆新年的幸福画卷。

安徽东至:文明实践“循迹”百年家风

  “表演真是别出心裁!到处都挂着‘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的特制灯笼,这个春节真是文化气息满满!”梅城村村民周启斌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道。他每天都守在舞台边观看节目,还主动向未返乡的亲戚朋友分享直播。

  “传家风 惠桑梓”的文明实践不会结束,文化惠民的脚步也不会停下。接下来,东至县将依托本土丰富文化资源禀赋,统筹整合各类文明实践阵地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深度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探索基层文明实践活动主题,挖掘时代价值、文化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直接、广泛、深入地进入大众视野,把文明和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王超)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

  • 北京长安街沿线花卉布置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8月2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2025-08-27 09:36
王蜜所在团队养蜗牛的装置和她用指甲油给蜗牛壳做的标记(首次发表,非授权禁止转载)。在中科院地球环境所,针对蜗牛壳体季节尺度研究,副所长晏宏提出的理念是,用空间换时间。
2025-08-27 09:47
8月8日至12日,第十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  近年来,更多养老机器人在家中、社区及养老机构落地应用,从桌面式机器人、轮式底盘型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人机共栖”的智慧养老图景正加速照进现实。
2025-08-27 09:45
作为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特色方向,海洋中药尚不能满足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其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产业转化环节,郑明月指出,应借鉴“算法开发—标靶确证—临床转化”范式,构建海洋天然产物专属数据库和AI工具。
2025-08-27 09:45
一项近日发表于《应用生理学、营养学与代谢》的研究发现,摄入动物蛋白质食物与更高的死亡风险无关,甚至可能降低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论文第一兼通讯作者、加拿大营养策略公司负责人Yanni Papanikolaou表示,“综合这类观察数据与临床研究,很明显,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均有益于健康长寿。
2025-08-27 09:43
近日,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空间站上的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柜,成功把钨合金加热到超过3100℃,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项工作不仅验证了我国自主设计的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柜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也积累了大量的超高温材料在轨实验的原始数据。
2025-08-27 09:42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AI应用已渗透社会生活各领域。深入分析AI“信口开河”成因,需从技术、数据和监管三个维度进行考量。(摘编自《工人日报》,原题为《防止AI“信口开河”,技术伦理建设刻不容缓》)
2025-08-26 10:27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日前批准发布《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及多式联运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实施。动力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安全高效运输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2025-08-26 10:27
截至2025年8月22日,今年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实施58个科学与应用项目,实验次数2.6万余次,上行科学与应用任务800余公斤科学物资,下行空间科学实验样品27种,获取科学数据110TB。
2025-08-26 10:27
暑期,不少家庭选择前往户外戏水游玩。胡越凯介绍,大家常说的“食脑虫”属于“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多生于潮湿的土壤和淡水中,包括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原虫、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和棘阿米巴原虫。
2025-08-26 10:26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团队的汪程远副研究员,携手香港大学等机构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中玄武岩岩屑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该研究不仅刷新了人们对月球热演化历史的认知,也为解释其他无大气、小型天体的火山活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08-26 10:26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定量评价了地震后河床沙这类粗颗粒沉积物通量及其长期变化,揭示了地震对河床沙的影响远比预期更大更久。
2025-08-25 10:08
23日,在南海中沙海域的“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
2025-08-25 10:00
从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
2025-08-25 09:58
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成功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
2025-08-25 09:57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孔令让研究团队首次组装了小麦远缘杂交常用物种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
2025-08-25 09:54
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
2025-08-22 10:12
当罗斯海冰架上最后一抹极昼阳光悄然隐去,南极的冬季正式到来。冰原之上,完成微电网系统、氢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建设任务后的秦岭站,如一艘灰色的方舟稳稳矗立。
2025-08-22 10:12
一部“电影”让我们一窥人类发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里程碑事件——新形成的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瞬间。
2025-08-22 10:11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
2025-08-22 10: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