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有这样一个人,他常常活跃在志愿服务第一线,四十二年如一日坚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近万件物件在他手里“起死回生”。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先后荣获“安徽好人”、安徽省“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马鞍山好人”、“马鞍山市十佳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他就是金元伟。
“金师傅,总算等来你了。”12月10日一大早,金元伟刚到自己位于雨山区颐园世家小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工作室门口,家住3公里外的李大妈正抱着电饭煲焦急地等候着。金元伟接过电饭煲放到工作台上,拆开一看发现是传感器坏了。“问题不大,我这里正好有个旧传感器,先换上用用看。”电饭煲指示灯亮着就是不工作,拔下电源,重新插电又能再煮五六分钟,然后又坏了。一顿饭下来,我得拔四五次,米饭才勉强煮熟。”李大妈说道。
十来分钟时间,李大妈的电饭煲修好了。正当李大妈准备掏钱时,金元伟立即起身婉拒了。他说:“我义务维修干了这么多年,你可不能坏了规矩。”听金元伟这么一说,李大妈只好把刚掏出的钱包捏在了手里。
“有困难,找金师傅。”在马鞍山,这句话几乎家喻户晓。1982年,时年17岁的金元伟随着父母来到马鞍山,进入马钢当起了一名钢筋工。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志愿服务之路。左邻右舍有困难,他帮;同事遇到烦心事,他帮;素不相识的人遇到难题了,他依然会帮。
这些年,金元伟具体帮过多少人、维修过多少物件,除了一本早已翻旧的登记簿外,他从来没有细算过。为了不遗漏居民求助信息,他开始将群众的需求记在小本子上。截至目前,服务记录已达3600多条。身边人都感慨地说:“金师傅把别人逛街钓鱼的时间,都用到了服务居民身上了!”
退休后,金元伟更是将志愿服务点搬进了自家小区里,在小区物业公司和所在社区的帮助协调下,一间10多平方米的闲置楼梯间摇身一变,成了他的“专属工作室”。在这间紧凑的小屋里,除了满墙的“志愿红”,就是各式各样的工具。凭着自己在马钢学到的技术,他一边做慈善,一边利用业余时间上门帮助居民修理各种物件,私人电话也成了一部“热线电话”,大家只要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清洗空调过滤网、更换灯泡、维修桌椅、修理电热水壶、更换水龙头、上保险丝……日常生活中但凡遇到的这些问题都难不倒他。这样的服务,金元伟一干就是整整42个春秋。
为带动更多的人学雷锋做好事,金元伟通过个人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当起了理论宣讲员,走机关、进学校,用鲜活的事例、感人的故事开展各类主题宣讲120余场次,受众近万人。在他的影响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热心居民、志愿者汇聚到他身边,金元伟工作室“好人”志愿服务队目前已达7人,服务居民100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60000余小时。他们还主动承担起社区扶贫帮困“服务员”、呵护家园“巡逻员”、邻里矛盾“调解员”、民情民意“信息员”和党的政策“宣传员”的角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
“趁着现在身体还好,能多修一件物品就争取多修一件,哪怕还有一丁点能力,我也会发最大的热去温暖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金元伟笑着说道。
如今,金师傅的这条爱心之路仍未完待续……
(杨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