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做好长三角“菜篮子” 在最“水灵”的时候遇见你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做好长三角“菜篮子” 在最“水灵”的时候遇见你

来源:安徽日报2023-10-10 10:20

9月21日,在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蒋李村,农民在菊花种植基地采收菊花。 本报通讯员 刘勤利 摄

在砀山县葛集镇李庵村象耕树家庭农场,游客在桃园里采摘枣油桃。本报通讯员 崔 猛 摄

  放眼长三角市场,我省粮食和肉类产量约占48%,水果产量占32%、蔬菜产量占23%……作为长三角的“米袋子”“菜篮子”,安徽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大市场,做好长三角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油瓶子”。

  背靠长三角大市场,安徽绿色食品产业迎来转型升级机遇

  安徽阜阳种出的土番茄,成了上海人餐桌上的香饽饽。

  “普通番茄四五元一斤,我们种植的水果番茄直销上海,市场价每斤15.8元,供不应求。”9月6日,在上海召开的安徽绿色优质农产品入沪对接座谈会上,皖企代表瓦大集团董事长吕彬的发言底气十足。作为我省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瓦大公司主要种植鲜食番茄,产品70%以上直销长三角区域市场。

  据吕彬介绍,瓦大去年番茄销量1200万斤,今年销量预计可以翻一番,达到2400万斤。这几年番茄的销量不断增长,只是苦于产能跟不上。

  来自安徽的小小番茄,为何会畅销长三角?

  “品质是制胜的法宝。”在吕彬看来,电商发达的今天,只要品质好,不愁没有销路。因为番茄品质好、复购率高,企业已经与上海联华超市、上海美菜网等20多家线上线下市场营销平台签订了农产品直供协议。目标未来3年,销量再翻番,达到5000万斤。

  安徽是农业大省,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截至2022年底,全省绿色食品总量稳居全国第2位,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829个,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总数已达6036个,其中绿色食品4309个,有机农产品160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19个,产品总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次。

  坐拥丰富的优质农产品,依托广阔的长三角大市场,为安徽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安徽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为突破口,加快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主动融入长三角地区高端优质市场。

  目前,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已经初显成效,全省已经建成了 352 个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销往沪苏浙地区农产品超过5000亿元。安徽农产品近三成销往长三角地区,其中近五成销往上海。

  促进供需精准对接,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进沪苏浙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国家战略,为我省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口聚集区,2021 年常住人口达到 2.36 亿,沪苏浙肉蛋奶人均消费量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消费支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人均年消费 4 万元以上,销往沪苏浙的农产品市场价格远高于省内,这为安徽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与沪苏浙相比,我省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紧靠沪苏浙,运输成本低,具有为沪苏浙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天然优势。放眼长三角市场,我省粮食和肉类产量约占48%,水果产量占32%、蔬菜产量占23%。去年,全省销往沪苏浙地区农产品和加工品销售额5527.33亿元,全省30%左右的优质粮油初级产品、32%左右的高端绿色食品走俏沪苏浙地区市场。安徽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主动融入长三角地区高端优质市场,2020年,我省启动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58”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至少重点培育1个优势主导产业,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示范基地500个,全省面向沪苏浙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到8000亿元。

  三年来,“158”行动计划在全产业链建设、示范基地创建、农业绿色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创建“一县一业(特)”示范县(市、区)34个,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66个。2022 年,全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总产值 1204.4 亿元,同比增长 17%;基地面向沪苏浙地区销售额 598.5 亿元,同比增长 19%。

  “上海一些销售终端以及社区团购的团长们经常反映,优质农产品需求大,只是有时候不知道到哪里买。”吕彬说,“优质农产品供求还存在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安徽众多优质农产品还在找销路,另一方面是社区团购苦于找不到优质产品的货源。”

  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要把握农产品消费升级的需求,强化与沪苏浙沟通交流,围绕安徽农产品入沪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迅速搭建协调机制和平台,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供需精准对接,让更多绿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安徽、走进沪苏浙大市场。

  摆脱“卖原料”“卖初级产品”的局面,向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迈进

  “加速融入长三角,推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是当前全省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必由之路。”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

  反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仍然存在短板和不足。比如习惯于卖农产品,没有衍生出琳琅满目的商品,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我省基地绿色优质食品的初级产品、初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数量保持增长态势,但主要为大宗粮油,肉制品、乳制品等生产链长、工艺复杂的精深加工产品数量较少,增长率持续降低,农产品结构发展逐渐失衡,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要摆脱靠资源禀赋‘卖原料’‘卖初级产品’的被动局面,向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迈进,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是关键举措。”在座谈会上,皖籍企业家上海欣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周文忠直言道。

  “安徽不缺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原料好的背后是产品,产品好的背后是研发,好产品还要会包装。”周文忠认为,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也是构建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核心。加快补上农产品加工业短板,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需要更多发挥龙头企业、商协会、资本机构的作用。

  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杨亚明表示,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要围绕特色产品、主导产业,把延链、补链、强链作为基地建设的重点,特别要在保持绿色优质食品初级产品、初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增长态势下,加快推动肉制品、乳制品等生产链长、工艺复杂的精深加工,丰富农产品类别,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

  走出去,还要引进来。安徽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省绿色食品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成立了 10个产业工作组,高位推进产业发展,加快“双招双引”,一大批龙头企业落地安徽,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22年底,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跨越万亿元台阶、达1.1万亿元。

  吕彬表示,未来要抓住消费升级的新需求,抢占绿色农业新赛道,一方面要加强新品种的研发和育种,保持品质优势,参与全球竞争,另一方面要增加更多的设施投入,扩大种植规模,加快番茄全产业链发展,努力将番茄这个小品种培育成大产业。(记者范克龙)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

  • 不再遗憾!因为“这条小鱼在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