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安徽担当”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安徽担当”

来源:安徽日报2023-02-15 09:43

  2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安徽担当”

  从粮食安全到农村改革,从建设和美乡村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是安徽省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安徽将全面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推动各项重点任务、重大政策、重要改革落实到位。

  确保粮食面积只增不减,产量820亿斤以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作为全年粮食工作目标的重点。

  作为农业大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发展首要任务。多年来安徽省将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大投入,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在全国率先出台粮食生长期保护规定,在国家粮食安全考核中连续多年位居优秀等次前列。

  2022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820.0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站稳800亿斤台阶,稳居全国第4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安徽贡献。“不仅粮食连年丰收,而且安徽省还探索出了一条‘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的优质专用粮食发展道路,去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占比74.3%;优质专用水稻占比83%。”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强调。

  着眼“十四五”的粮食安全形势,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开展吨粮田创建,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并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在措施上,文件提出,重点是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严格耕地用途管控,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等。政策上,重点是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过去5年,安徽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96万亩,占全部建成面积的38.1%,亩均建设标准由1300元左右提高到2250元。水稻种子出口居全国第1位,13家种业企业入选国家级种业企业阵型、居全国第6位。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3%,均全国领先。

  “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我们将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继续坚持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首要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拉紧责任链条,确保今年粮食面积只增不减,产量820亿斤以上。持续推行‘单种、单收、单储、专用’和‘按图索粮’订单式生产。”卢仕仁表示。

  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今年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200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10万亩,统筹推进2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推进科技强农向全链条延伸,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数字赋能水平。

  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建设700个以上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

  党的二十大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具体部署。重点是硬件软件两手抓,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

  过去5年,全省累计完成自然村改厕327.88万户,农村居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8%,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10708个。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0.9万公里、居全国第6位。2000多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根据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硬件建设重点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把原生态乡土特点彰显出来,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软件上,要把和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始终,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整合积分制、清单制等行之有效的抓手,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努力成风化俗。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今年安徽省将突出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新增农村改厕24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27%以上。建设700个以上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突出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完成农村公路提质建设3000公里以上。继续推进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9.6%。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突出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度。推动村级卫生室全部达标,县域内就诊率85%左右。新增1500个村级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要不低于40%。

  探索“小田变大田”多种实现形式,新增“大托管”服务300万亩

  近年来,安徽省农村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卢仕仁表示,其中“小田变大田”和“大托管”服务改革,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写入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新时代安徽农村改革的重大突破。

  安徽省鼓励各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及市县出台奖补政策推动等,因地制宜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去年,全省21个“大托管”服务改革示范县示范面积共485万亩,比原定的200万亩年度示范任务翻一番。秋种中全省40个县区开展“大托管”,示范推广面积约240万亩。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

  5年来,圆满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一批整省试点任务,有序推进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超过15%,家庭农场数量达23万家、居全国第1位,农民合作社数量达11.4万个、居全国第5位。

  卢仕仁说,今年安徽省将按照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继续全力推进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的农村各项改革,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撑。深化“小田变大田”及“大托管”服务改革。因地制宜探索“小田变大田”多种实现形式,新增改造513万亩。大力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主体+农户”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新增“大托管”服务面积300万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二轮土地承包2024年到期的26个县(市、区)各选择1个乡镇开展省级试点。稳慎推进滁州市整市和金寨县、泗县、东至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开展“三变”改革的村占比由78%提高到83%,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占比由15%提高到18%,新培育产业带头人2万名以上。(记者史力)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斑斓初冬

  • 青少年选手超七成 首届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启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