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安徽担当”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安徽担当”

来源:安徽日报2023-02-15 09:43

  2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安徽担当”

  从粮食安全到农村改革,从建设和美乡村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是安徽省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安徽将全面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推动各项重点任务、重大政策、重要改革落实到位。

  确保粮食面积只增不减,产量820亿斤以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作为全年粮食工作目标的重点。

  作为农业大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发展首要任务。多年来安徽省将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大投入,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在全国率先出台粮食生长期保护规定,在国家粮食安全考核中连续多年位居优秀等次前列。

  2022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820.0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站稳800亿斤台阶,稳居全国第4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安徽贡献。“不仅粮食连年丰收,而且安徽省还探索出了一条‘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的优质专用粮食发展道路,去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占比74.3%;优质专用水稻占比83%。”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强调。

  着眼“十四五”的粮食安全形势,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开展吨粮田创建,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并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在措施上,文件提出,重点是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严格耕地用途管控,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等。政策上,重点是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过去5年,安徽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96万亩,占全部建成面积的38.1%,亩均建设标准由1300元左右提高到2250元。水稻种子出口居全国第1位,13家种业企业入选国家级种业企业阵型、居全国第6位。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3%,均全国领先。

  “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我们将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继续坚持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首要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拉紧责任链条,确保今年粮食面积只增不减,产量820亿斤以上。持续推行‘单种、单收、单储、专用’和‘按图索粮’订单式生产。”卢仕仁表示。

  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今年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200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10万亩,统筹推进2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推进科技强农向全链条延伸,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数字赋能水平。

  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建设700个以上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

  党的二十大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具体部署。重点是硬件软件两手抓,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

  过去5年,全省累计完成自然村改厕327.88万户,农村居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8%,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10708个。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0.9万公里、居全国第6位。2000多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根据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硬件建设重点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把原生态乡土特点彰显出来,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软件上,要把和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始终,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整合积分制、清单制等行之有效的抓手,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努力成风化俗。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今年安徽省将突出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新增农村改厕24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27%以上。建设700个以上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突出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完成农村公路提质建设3000公里以上。继续推进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9.6%。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突出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度。推动村级卫生室全部达标,县域内就诊率85%左右。新增1500个村级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要不低于40%。

  探索“小田变大田”多种实现形式,新增“大托管”服务300万亩

  近年来,安徽省农村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卢仕仁表示,其中“小田变大田”和“大托管”服务改革,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写入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新时代安徽农村改革的重大突破。

  安徽省鼓励各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及市县出台奖补政策推动等,因地制宜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去年,全省21个“大托管”服务改革示范县示范面积共485万亩,比原定的200万亩年度示范任务翻一番。秋种中全省40个县区开展“大托管”,示范推广面积约240万亩。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

  5年来,圆满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一批整省试点任务,有序推进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超过15%,家庭农场数量达23万家、居全国第1位,农民合作社数量达11.4万个、居全国第5位。

  卢仕仁说,今年安徽省将按照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继续全力推进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的农村各项改革,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撑。深化“小田变大田”及“大托管”服务改革。因地制宜探索“小田变大田”多种实现形式,新增改造513万亩。大力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主体+农户”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新增“大托管”服务面积300万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二轮土地承包2024年到期的26个县(市、区)各选择1个乡镇开展省级试点。稳慎推进滁州市整市和金寨县、泗县、东至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开展“三变”改革的村占比由78%提高到83%,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占比由15%提高到18%,新培育产业带头人2万名以上。(记者史力)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从一部手机看“世界工厂”创新蝶变

  • 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亮相第七届天津直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