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好共富“领头雁” “领跑”乡村振兴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当好共富“领头雁” “领跑”乡村振兴路

来源:安徽日报2023-01-12 09: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去年以来,芜湖市湾沚区扎实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共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0720230112C_Print-1.jpg

  1月3日,在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花桥村农业产业服务广场,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为村民分红。记者 班慧 摄

  一个全民入股试点村的分红

  1月3日,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花桥村农业产业服务广场,洋溢着一片喜庆的氛围。“分红了,分红了。”村民代表们满脸喜悦,早早来到现场,参加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分红仪式。

  随着主持人逐一点名,村民们分别领取了金额不等的分红。“我入股1万元,领到了1300元分红。”拿到一年的收益,村民梅张彬深表满意。他说,合作社发展得好,大家对今后的生活信心更足了。

  花桥村是芜湖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第一批试点村。去年3月,村党总支领办成立了芜湖市施茶湖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75万元,村集体入股占比62.1%,村民入股占比37.9%,实现2852名村民全民入股,是全市唯一一个全民入股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为推进合作社产业发展,同年4月,村里又注册成立花桥村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合作社出资80万元,区供销社出资20万元,以绿色生资为主导产业,建设大型农资仓储中心和营销门市部,重点打造农业产业服务综合体。

  花桥村党总支书记、合作社理事长袁祖发介绍,合作社围绕现有粮油产业,大力拓展粮食烘干、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统购统销等业务,承接小型公益性项目等,2022年收益139万余元,除按比例提取部分发展资金、风险资金等外,为2852名村民分红44万多元,人均分红160元、户均分红约600元。此外,合作社还为80岁以上、90岁以上老人分别发放300元、500元红包。“新的一年,我们村‘两委’和广大社员将更加努力拼搏,实现更大发展。”袁祖发说,将坚持市场化、多元化导向,向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生鲜加工等方向发力,不断做大分好“蛋糕”,让入股社员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大伙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花桥村合作社实行第一次全民分红,为合作社发展带了头、打了样。”花桥镇党委书记崔平认为,花桥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找准发展路子,盘活闲置资源,推动“传统农民”向“产业股民”转变,形成了“党组织领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村民共富”的发展新模式。

  一条党群利益紧密联结的纽带

  虽然花桥村是芜湖市、湾沚区第一个开展分红的合作社,但在湾沚区,类似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已有29个。“在全省首创区、镇、村三级合作社运营体系,目前,已成立区级联合社1个,镇级联合社5个,村级联合社、合作社23个。”湾沚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彗星介绍,各合作社已吸纳入社群众20154人、团体成员284个。

  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是湾沚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强村富民的创新务实之举。“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党群利益联结纽带有所弱化。”赵彗星表示,通过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让更多的村民自发入股、共享红利,与群众结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基层党组织凝聚、引领群众作用得到了强化。

  去年3月,湾沚区级牵头,成立了由123家镇级合作社、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共同出资组建的芜湖再生稻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承担起利益联结、业务示范和产业壮大功能,统一为全区再生稻提供良种供应、水肥管理全产业链生产服务,亩均较“油菜—水稻”“小麦—水稻”模式增产300元以上,为群众增收超1000万元。

  花桥、红杨、六郎、陶辛、湾沚等全区5个镇,分别采取镇级配股、村级筹股方式抱团发展,突出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了镇级合作社全覆盖;先后分3批,成立22个村级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形成了农资经营销售、特色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文化旅游、研学培训等不同类型的产业发展方向。

  党建引领,把稳发展方向。据介绍,为保证合作社发展质量,湾沚区加强办社全链条、全过程中党的领导,建立新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产业前置审批制度,拟新设的合作社需向区级合作社书面申请,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运营模式和股权设置,经专家评审,符合全区产业布局且有发展潜力的才予批准设立,从设立之初就严格把关,杜绝产生“残次品”。

  依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定位等,各合作社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3种发展模式,改变过去各村“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局面,集中优势资源抱团发展。

  湾沚镇桃园村合作社成立芜湖孝祥状元红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培训经济为主导产业,已开展培训54场次,培训学员5600人次,产生收益约120万元。依托辖区内3600多亩荷塘资源,陶辛镇双桥村党组织成立辛荷农业专业合作社,主打莲子产业、藕田套养和青虾养殖,开发的产品已在大小零售企业售卖。

  一幅干群同心共促发展的图景

  一直以来,湾沚区红杨镇周桥村因地理位置不好,耕地碎片化严重,没有找到产业发展方向。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10.8万元,因集体经济薄弱,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让周桥村迎来了拐点。去年3月,在新任村书记带领下,周桥村注册成立党组织领办的惠民农业专业合作社,走上了乡村旅游和物业服务的发展之路。

  1月4日,记者走进周桥村梅村自然村,见到几处民房正在火热改建施工。村党总支书记丁坤说,合作社从农户手中流转一批闲置房屋,筹划打造精品民宿,统一对外经营。村民房屋流转后,每年将有近万元的收益。未来,高档民宿也将成为村合作社的一大经济增长点。去年,周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从“后进村”一跃而为“后劲村”。

  头雁领航引活水,润泽一方致富田。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扎实推进,有力盘活了村集体资源资产,壮大了村集体收入,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据了解,2021年,湾沚区21个试点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01万元,2022年超过2000万元,集体经济100万元以上的强村增加了7个。

  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湾沚区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吸纳全区89名防致贫监测户入社,每户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5000元的标准代为持股,实现困难群众100%入社分红。除区联合社为每户分红600元外,镇、村合作社也根据自身运营情况给予分红。58岁的花桥村监测户李木水,患有心肌梗塞等慢性疾病,一直独居,不能负重劳动。去年,区镇村三级合作社为他分红1960元。

  组织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获增收。开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以来,基层党组织书记感触颇深,他们认为通过此举,解决了多年来乡村发展集体经济无路径、组织群众无手段等问题,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有力增强。很多村干部和村民说,过去热火朝天的干部群众共同劳动场景又回来了。“现在基层干部们干事创业的闯劲被激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湾沚区委书记殷琼说,更让人欣喜的是,村民自发参与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也更加高涨了,明显感受到村级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跟”,有力汇聚了干群同心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黄永礼 班慧)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