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好共富“领头雁” “领跑”乡村振兴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当好共富“领头雁” “领跑”乡村振兴路

来源:安徽日报2023-01-12 09: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去年以来,芜湖市湾沚区扎实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共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0720230112C_Print-1.jpg

  1月3日,在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花桥村农业产业服务广场,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为村民分红。记者 班慧 摄

  一个全民入股试点村的分红

  1月3日,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花桥村农业产业服务广场,洋溢着一片喜庆的氛围。“分红了,分红了。”村民代表们满脸喜悦,早早来到现场,参加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分红仪式。

  随着主持人逐一点名,村民们分别领取了金额不等的分红。“我入股1万元,领到了1300元分红。”拿到一年的收益,村民梅张彬深表满意。他说,合作社发展得好,大家对今后的生活信心更足了。

  花桥村是芜湖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第一批试点村。去年3月,村党总支领办成立了芜湖市施茶湖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75万元,村集体入股占比62.1%,村民入股占比37.9%,实现2852名村民全民入股,是全市唯一一个全民入股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为推进合作社产业发展,同年4月,村里又注册成立花桥村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合作社出资80万元,区供销社出资20万元,以绿色生资为主导产业,建设大型农资仓储中心和营销门市部,重点打造农业产业服务综合体。

  花桥村党总支书记、合作社理事长袁祖发介绍,合作社围绕现有粮油产业,大力拓展粮食烘干、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统购统销等业务,承接小型公益性项目等,2022年收益139万余元,除按比例提取部分发展资金、风险资金等外,为2852名村民分红44万多元,人均分红160元、户均分红约600元。此外,合作社还为80岁以上、90岁以上老人分别发放300元、500元红包。“新的一年,我们村‘两委’和广大社员将更加努力拼搏,实现更大发展。”袁祖发说,将坚持市场化、多元化导向,向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生鲜加工等方向发力,不断做大分好“蛋糕”,让入股社员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大伙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花桥村合作社实行第一次全民分红,为合作社发展带了头、打了样。”花桥镇党委书记崔平认为,花桥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找准发展路子,盘活闲置资源,推动“传统农民”向“产业股民”转变,形成了“党组织领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村民共富”的发展新模式。

  一条党群利益紧密联结的纽带

  虽然花桥村是芜湖市、湾沚区第一个开展分红的合作社,但在湾沚区,类似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已有29个。“在全省首创区、镇、村三级合作社运营体系,目前,已成立区级联合社1个,镇级联合社5个,村级联合社、合作社23个。”湾沚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彗星介绍,各合作社已吸纳入社群众20154人、团体成员284个。

  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是湾沚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强村富民的创新务实之举。“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党群利益联结纽带有所弱化。”赵彗星表示,通过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让更多的村民自发入股、共享红利,与群众结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基层党组织凝聚、引领群众作用得到了强化。

  去年3月,湾沚区级牵头,成立了由123家镇级合作社、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共同出资组建的芜湖再生稻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承担起利益联结、业务示范和产业壮大功能,统一为全区再生稻提供良种供应、水肥管理全产业链生产服务,亩均较“油菜—水稻”“小麦—水稻”模式增产300元以上,为群众增收超1000万元。

  花桥、红杨、六郎、陶辛、湾沚等全区5个镇,分别采取镇级配股、村级筹股方式抱团发展,突出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了镇级合作社全覆盖;先后分3批,成立22个村级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形成了农资经营销售、特色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文化旅游、研学培训等不同类型的产业发展方向。

  党建引领,把稳发展方向。据介绍,为保证合作社发展质量,湾沚区加强办社全链条、全过程中党的领导,建立新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产业前置审批制度,拟新设的合作社需向区级合作社书面申请,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运营模式和股权设置,经专家评审,符合全区产业布局且有发展潜力的才予批准设立,从设立之初就严格把关,杜绝产生“残次品”。

  依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定位等,各合作社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3种发展模式,改变过去各村“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局面,集中优势资源抱团发展。

  湾沚镇桃园村合作社成立芜湖孝祥状元红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培训经济为主导产业,已开展培训54场次,培训学员5600人次,产生收益约120万元。依托辖区内3600多亩荷塘资源,陶辛镇双桥村党组织成立辛荷农业专业合作社,主打莲子产业、藕田套养和青虾养殖,开发的产品已在大小零售企业售卖。

  一幅干群同心共促发展的图景

  一直以来,湾沚区红杨镇周桥村因地理位置不好,耕地碎片化严重,没有找到产业发展方向。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10.8万元,因集体经济薄弱,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让周桥村迎来了拐点。去年3月,在新任村书记带领下,周桥村注册成立党组织领办的惠民农业专业合作社,走上了乡村旅游和物业服务的发展之路。

  1月4日,记者走进周桥村梅村自然村,见到几处民房正在火热改建施工。村党总支书记丁坤说,合作社从农户手中流转一批闲置房屋,筹划打造精品民宿,统一对外经营。村民房屋流转后,每年将有近万元的收益。未来,高档民宿也将成为村合作社的一大经济增长点。去年,周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从“后进村”一跃而为“后劲村”。

  头雁领航引活水,润泽一方致富田。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扎实推进,有力盘活了村集体资源资产,壮大了村集体收入,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据了解,2021年,湾沚区21个试点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01万元,2022年超过2000万元,集体经济100万元以上的强村增加了7个。

  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湾沚区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吸纳全区89名防致贫监测户入社,每户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5000元的标准代为持股,实现困难群众100%入社分红。除区联合社为每户分红600元外,镇、村合作社也根据自身运营情况给予分红。58岁的花桥村监测户李木水,患有心肌梗塞等慢性疾病,一直独居,不能负重劳动。去年,区镇村三级合作社为他分红1960元。

  组织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获增收。开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以来,基层党组织书记感触颇深,他们认为通过此举,解决了多年来乡村发展集体经济无路径、组织群众无手段等问题,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有力增强。很多村干部和村民说,过去热火朝天的干部群众共同劳动场景又回来了。“现在基层干部们干事创业的闯劲被激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湾沚区委书记殷琼说,更让人欣喜的是,村民自发参与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也更加高涨了,明显感受到村级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跟”,有力汇聚了干群同心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黄永礼 班慧)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成为“致富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