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2年安徽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向好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2022年安徽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向好

来源:中安新闻2023-01-09 09:31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记者从1月8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年,全省工业经济呈现总体平稳、趋势向好的发展态势。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19.5%,高于全国10.2个百分点。

  同时,我省抗疫保供有力有效,目前全省布洛芬日产能近800万片、对乙酰氨基酚1100万片。截至1月6日,通过内提产能、外争支援,累计向全省分配利托那韦片2.07万盒、阿兹夫定片13.65万盒、布洛芬片9775.96万片、对乙酰氨基酚片3421.8万片。

  “4116”行动扎实推进

  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冯克金在会上介绍,2022年我省坚持定目标、制清单、明责任,制定出台“一单三表”,即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和分市、分年度、分产业情况表,16个市全部出台行动方案。绘制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路线图”,省市协同拉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开展制造强省建设考核评价,发布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增速10快县(市)、区名单。

  1-11月份,池州市、滁州市、亳州市、宣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1%、10.2%、9.6%、9.1%,位居全省前4位;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等工业大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为全省工业稳增长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他地市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全省工业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我省实施制造业协同创新行动,培育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企业技术中心203家,组织实施“工业强基”、“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共287个,新增“三首”产品378个。滁州高新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合肥市、芜湖市、滁州市入选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榜单。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6家、居全国第7位,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户。

  工业互联网赋能提速,新增国家级特色平台6个,科大讯飞“图聆”(羚羊)晋级国家级“双跨”平台,入驻用户24.2万户,服务企业55.7万次,实现交易额36.2亿元;争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6户、居全国第1位,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6个。制定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2家,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5%。

  总量规模持续扩大

  1-11月,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36户,比上年同期多增318户,创近十年新高;光伏、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分别增长85.3%、20%、10.8%,合计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50%,光伏压延玻璃产能居全国第1位,汽车产量居全国第6位,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居全国第5位。创建软件产业园23个,中国声谷入园企业数量有望突破2000户、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1-11月份,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9.6%,居全国第7位、长三角第1位。

  深化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高端装备、智能家电(居)专班签约项目860个、总投资3840亿元;成功举办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首届世界集成电路大会、第五届世界声博会,签约项目567个、总投资3794亿元。

  降本增效落地落实

  去年,我省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提前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亩均税收和亩均营业收入分别为16.6万元、355.1万元。省级以上开发区项目亩均投资、税收准入门槛平均值达280万元、20万元,分别较2021年提升43%、58%。在全国首创“亩均英雄贷”,发放贷款6997笔1899.8亿元。“亩均论英雄”改革入选2022年度我省“十大新闻”。

  组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落实国家、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215.3亿元,降本减负经验做法连续三年获国务院减负办专刊推介。争取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资金2.25亿元,连续五年居全国第1位。

  助企纾困取得实效

  我省贯彻落实“一改两为”要求,开展抗疫保供稳链,建立924户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解决物流、原材料供应等问题1000余个。培育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3家、居全国第2位。开展“助企纾困、服务有我”主题服务活动1500余场。深化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为420家中小企业清偿拖欠账款6.8亿元,无分歧账款化解率100%、居全国第1位。

  持续开展“十行千亿万企”融资行动,为24.2万户(次)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329亿元。举办“芯”“车”协同、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光伏等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155场次,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推深做实“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活动,现场收集的353个企业反映问题全部办结、企业满意率100%。

  抗疫保供有力有效

  面对新阶段疫情防控新任务新要求,全省经信系统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转化为“闻令而动、勇担使命”的行动,迅速进入应急状态,成立疫情防控药品生产保障专班,明确38家重点药品生产“白名单”企业,省市联动派驻工作组,全力以赴抓生产、抓调拨、抓外援,药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

  目前全省布洛芬日产能近800万片、对乙酰氨基酚1100万片。截至1月6日,通过内提产能、外争支援,累计向全省分配利托那韦片2.07万盒、阿兹夫定片13.65万盒、布洛芬片9775.96万片、儿童用布洛芬混悬液7.5万瓶、布洛芬颗粒24万袋、对乙酰氨基酚片3421.8万片、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和豉翘清热颗粒100万袋、疏风解毒胶囊和连花清瘟胶囊388.46万盒、氨溴索3.2万瓶,有力保障了全省医疗机构和患者用药需求。(记者 汪乔)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