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马鞍山雨山区:心“向”往之 水秀“山”明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马鞍山雨山区:心“向”往之 水秀“山”明

来源:马鞍山日报2022-09-14 09:38

  通讯员 任德玲 雍珣

  漫步在马鞍山,抬头望去,是明媚的“天空蓝”,放眼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

  超水平面24米高的“钥匙型”观景平台可眺望凹山湖、2万多平方米的设备展示区里凝满了矿区记忆……在城市之东的向山地区,新晋网红打卡地凹山地质文化公园正迎来送往一拨拨游客。

马鞍山雨山区:心“向”往之 水秀“山”明

  (凹山地质文化公园)

  从“百年矿山伤疤”蝶变为“东部城市花园”,向山地区的“凤凰涅槃”是马鞍山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又一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力推动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出向山地区生态环境修复、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及产业导入升级“组合拳”,坚决打好新时代“向山大会战”。在这片土地上,生态自信正在不断强化、生态保护正在扎实推进、生态经济正在蓬勃发展、生态红利正在持续释放,一片片荒山披上“绿装”,一处处焕新扮美四季。

  构建刻度精准的生态标尺

  前不久,“马鞍山环保世纪行”集中采访活动如期开展。“采访团”先后来到凹山地质文化公园、丁山矿等地,聚焦这座城市直面痛点、追寻绿色的生动实践。而他们所见证的只是我市强力推进向山地区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

  向山地区位于我市东郊,是长江支流慈湖河、采石河的发源地。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素有“马钢粮仓”之称。然而,近百年超强度、大规模的粗放式开采,导致向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基础极为薄弱,严重威胁着城市地质安全和生态环境,山体裸露、植被破坏、水生态受损……“生态伤疤”亟待解决。

马鞍山雨山区:心“向”往之 水秀“山”明

  (凹山湖)

  2020年初,我市将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将向山地区打造为全国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和长江支流源头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把向山地区“生态伤疤”打造成“城市花园”。

  纲举目张,高位推动。我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先后印发《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向山地区生态环境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研究》暨《向山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时代“向山大会战”正式打响!一项项顶层设计渐次铺开。

  恰逢此时,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成功获批国家首批EOD模式试点项目。项目在全面推进生态修复的同时,积极推动生态环境资源化、产业经济绿色化,通过创新机制和项目运作模式,不断提升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此进程中,我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竞争性谈判确定马鞍山市两山绿色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作为特许经营者,负责向山EOD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截至今年8月底,向山地区EOD项目已开工建设32个子项,开工率72.7%,剩余子项将在年内全部开工,预计3年内全部完工。

  在马鞍山,这座曾经的钢铁之城,正在华丽转身。

  探寻充满“钱”景的绿色发展

  九月,秋风送爽。凹山湖畔山坡上,一排排沿着山体栽种的元宝枫、山桐子、杜仲仍生机勃勃,枝干上的绿叶迎风摆动。树下,软绵绵的草坪,夹杂着粉黛乱子、山桃草,在山体边缘圈出一个长条形花圃。

  然而,几年前,这片山洼还是尘土飞扬。

  凹山湖就是曾经的凹山采场,采场开发于1917年,1954年后成了南山矿业公司的主体采场。开采了百年,累计为马钢公司输送了2亿吨铁矿石,被称为“马钢粮仓”“功勋采场”。2017年9月1日,中国宝武马钢对凹山采场做出了闭坑决定,同时开启边坡治理、生态修复工作。

  在向山地区,绿水青山不易得,但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则更难。

  为此,我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实施“三棵树”项目。“‘元宝枫、杜仲、山桐子’是附加值极高的特种经济林树种,种植这些树木可以实质性解决矿山生态修复、环境整治等问题,将废弃矿山打造成绿水青山的同时,也将带动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现场负责人魏泽伟说。

  “三棵树”的出现,也是向山综合治理路径的最好注解。“生态修复将遵循EOD路径,采用‘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雨山专班办公室主任张杨喜悦地说。

  今年4月19日,马鞍山市政府与中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共同签订了“向山-濮塘”一体化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以打造矿冶文旅产业为重点,推进向濮一体化。

  在城市之东,打造“绿水青山”生态产品,实现“金山银山”价值转换的故事正在不断续写。

  挖掘独具特色的城市记忆

  步入凹山地质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2万多平方米的设备展示区。在登向山顶公园的道路两侧,牙轮钻机、推土机、矿用汽车、电动机车、电铲,一个个采矿“大块头”十分醒目,不仅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和历史,更彰显了这座城市的自豪与荣光。

  在向山镇中心,铁路文化游园每天都会迎来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或站在彩虹铁轨上拍照,或和油罐车合影留念。这块曾经需要砌上围墙遮羞的镇区伤疤,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就喜欢看火车,每隔几天就要来一次。”葛建平家住马鞍山市区,自从在抖音上刷到铁路文化游园,小孙子就被彩虹铁道和油罐车厢迷住了,爷孙俩常常一玩就是一上午。“加上这一回,我们已是第三次打卡向山铁路文化游园了。”葛建平笑着说。

  一座游园治愈一块镇区伤疤,在向山,为了加快生态修复、改善人居环境,一场“焕颜”大战正如火如荼上演。

  在马鞍山市区通往向山镇的西部入口处,已很难再寻觅破败气息,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绿植、层次分明的花园式景观,“向山向美”的标志清晰醒目,向山镇正逐渐与主城区连为一体。

  沿着新修建的向阳路一路向南进入南山大道,破碎颠簸的盘山土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舒适的沥青马路,移步换景的蜿蜒山路为行程增添了趣味。

马鞍山雨山区:心“向”往之 水秀“山”明

  (郎甸嘉苑(二期)项目现场)

  在向阳路与石山路交叉口附近,新建设的安置房项目郎甸嘉苑(二期)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待明年建成后,众多本地居民将正式乔迁翘首以盼的新居。

  ……

  一处处绿色花园加紧建设,一栋栋高楼住宅拔地而起,一个灰头土脸的旧向山渐行渐远,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东部新城正阔步走来。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跟随总书记走进洛阳轴承集团 了解先进制造业发展

  • 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从童年到老年的演变过程。
2025-05-20 10:21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5-20 10:20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杨荣贵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团队,制备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多级有序穿孔结构铜网,其散热能力优于已报道方案。
2025-05-20 10:19
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一套完整的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
2025-05-20 03:55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5月17日,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2025-05-19 10:47
航天科技看似遥远,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高在上”的航天实验,正在引导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025-05-19 10:46
为提升各种场景下荧光成像性能,北京大学席鹏团队和深圳大学屈军乐团队合作,通过计算机视觉与荧光显微的融合,提出了一种暗通道光学层切算法使显微成像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2025-05-19 10:42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18日在北京发布,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突破12.9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2025-05-19 10:07
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1101)18日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生产试飞,标志着AG600飞机通过取得生产许可证(PC)的关键环节,实物状态满足PC构型要求。
2025-05-19 10:05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老师亮相总决赛直播间,与全国诗词爱好者云端相聚。央视诗词大会选手与作业帮第二届古诗词冠军狭路相逢,上演巅峰较量。
2025-05-19 13:55
星星“眨眼睛”,并不是“真身”在动,而是光线的折射率出现了波动,导致肉眼观察下的星星,与其“真身”所在位置的偏移距离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通常,白天发生的大气湍流更加强烈,导致折射率波动更大,星星“眨眼睛”也更频繁,只是我们观察不到。
2025-05-16 09:52
气象监测显示,5月12日以来,我国华北南部、黄淮地区等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16日起,我国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19日至21日,高温天气强度增强、范围扩大,陕西关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摄氏度,局地40摄氏度。
2025-05-16 09:51
科学家发现,将一段人类特有的基因片段插入小鼠体内,可以让它们的大脑长得更大。为了找出人类HARE5与黑猩猩的差异,Silver和同事确定了其中4个遗传突变,每个突变都能同时增强黑猩猩和人类细胞的增殖能力。
2025-05-16 09: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林峰、副教授刘欣团队与教授谭树堂团队合作,在植物激素运输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团队进一步解析了AUX1蛋白在CHPAA结合状态下的结构,为其抑制机理提供了见解,并提出AUX1蛋白依赖于质子浓度梯度介导生长素内向运输的转运模型。
2025-05-16 09:47
在这项研究中,胡晗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保存完好的芝加哥始祖鸟标本进行了详细研究。
2025-05-16 09:42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