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转型发展“三生共赢”的“铜陵样本”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转型发展“三生共赢”的“铜陵样本”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2022-08-26 10:47

  铜陵上水桥交通枢纽。

  铜陵构建“15分钟健身圈”,满足百姓快乐健身需求。图为铜文化广场笼式篮球场内外市民在打球、健身。

  ▲ 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美丽乡村。

  铜陵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图为镓特半导体科技(铜陵)有限公司自支撑氮化镓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在铜陵有色铜冠铜箔公司车间内,工人在生产锂电铜箔。

  铜陵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引入工业大脑,打造集中控制中心,不仅可以优化人员安排,还可以节能降耗。

  铜陵西湖湿地公园。

  近日,到铜陵游玩的合肥市民叶先生一家人逛了铜陵滨江公园、新图书馆、铜官山1978文创园、犁桥村等网红打卡地、乡村旅游景点,每一处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知道铜陵是铜都,总感觉是以铜为特色的工业型城市。来过之后才知道,铜陵精致、美丽、现代、时尚,富有生活气息、现代化气息,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叶先生告诉记者。

  叶先生的感受背后,是铜陵市近年来转型发展取得的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陵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创业强基、创优提质、创富惠民,加速推动由传统工矿城市向现代化宜居城市迈进,探索出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之路,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开启了高品质生活。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联合公布了2021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结果,铜陵市再获优秀,这是该市第六次获优秀等次。

  产业“铸新”,打造“智造铜都”

  车间里,机械手臂飞速运转;厂房内,大屏上的生产数据实时跳动,曾经“铜花四溅”的场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人、数字车间、智能化工厂……记者近日走访了铜陵市涉铜企业,真切感受到铜产业正在发生“智变”。

  位于铜陵经开区的铜陵有色铜冠铜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张张薄如蝉翼、亮似镜面的铜箔,正从机器上一点点分离,挂在卷动轴上。

  “这些铜箔是铜基新材料的高端产品,最细能做到4.5微米,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十五分之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型铜箔触感就像糖果纸一样柔软,普通人用手就可以轻易撕开。

  铜产业是铜陵最有特色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该市在铜冶炼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上,把铜杆(线、缆)、铜板带、铜棒、铜管、铜粉、铜合金等铜精深加工产业链作为主攻点,加速构建相互融合、一体多元的完整铜产业链。

  2019年,铜陵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入列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1年,铜陵铜产业规上企业92户,电解铜产量110万吨,铜材产品产量144万吨,累计实现产值1785亿元、增长34.2%,占全市规上工业66.3%。铜陵有色连续三年跻身世界500强,铜陵精达入选“全国质量标杆”。

  十年来,铜陵市在“抓住铜、延伸铜”的同时,“不唯铜、超越铜”。

  5月10日,2022年全省重大项目“云签约”活动举行。铜陵市“云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333.5亿元,包括总投资117亿元的铜化集团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总投资52亿元的华尚光电高导通透明硅基电路板项目等。

  6月9日,铜陵市举行新能源及高端装备智造项目签约仪式,中广核新能源等9个总投资215亿元的新能源及高端装备智造项目落户铜陵,其中中广核15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40亿元。

  7月8日,总投资106亿元的铜陵经开区东部园区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签约,项目将突出绿色化、集群化,布局高端工程塑料、高端涂料、高分子材料三条重要产业链。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铜陵市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综合考虑城市综合实力、产业基础和配套,提出打造“133”先进制造业集群,即: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1个首位制造业集群,化工新材料、专用装备、绿色建材3个特色优势先进制造业集群,半导体配套及增值服务、高端元器件及电子材料产业、新能源3个具有优势潜力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集群。

  “铜陵市一直在稳住现有主导产业,不断培育、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这几年工业运行数据来看,我们传统产业份额大,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它,但比重正在下降,转型路径日益清晰。”铜陵市经信局局长李勇告诉记者。2021年,铜陵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942亿元,占规上工业35%,增速35%。

  铜陵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打造“智造新铜都”。如今,“智造”正在成为铜陵制造业的醒目标签。

  位于铜陵经开区的泰富特种材料公司是周边企业的“能源供应中心”,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煤气、蒸汽副产品外供19家企业使用。此前,如何实现供需精准平衡是困扰企业多年的难题。2020年5月,该公司与阿里云公司合作打造“能源管控工业大脑”,通过“唤醒”自身及外供企业数据,实时精算效益最优解,最终破解了难题。

  围绕打造“智造新铜都”,铜陵市建设“工业大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底,铜陵市规上工业企业数566户、高新技术企业数322户;资本市场方面,铜陵上市企业数达9家。

  城市“更新”,创造高品质生活

  今年的盛夏虽然炎热,但在铜陵市铜官区北斗星城附近铁路桥下的一处露天运动场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当地市民或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或在乒乓球台前展示球技,或在健身器材上做着拉伸动作。

  铁路桥下的这片带状运动空间,如今成了铜陵市人气打卡点。

  近年来,铜陵市在建设专门体育设施的同时,充分利用废旧码头、立交桥下、架空铁路专线旁、城市小区、乡村闲置用地等,“见缝插针”建设户外体育运动场地,打造“口袋体育公园”。目前,该市已建成1024条全民健身路径、23个全民健身广场、39个社区多功能运动球场、32个社区体育俱乐部等,打造“15分钟健身圈”。

  底层休闲、中层阅览、顶层观江,夏日里,被评为“中国25个最美书屋”之一的铜陵滨江阅读点,每天都是人气满满。

  “除了滨江阅读点,植物园阅读点、湖东路阅读点、南湖阅读点等也是‘文化消暑’的好去处。”铜陵市文投公司阅读点管理服务部负责人袁琨告诉记者。

  让书香弥漫全城,让阅读变成风尚。近年来,铜陵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已建成54个全民阅读点、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30个“铜都书巢”、7个旅游景区公共文化阅读空间,加上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已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人群覆盖的立体式阅读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阅读圈”。

  “15分钟健身圈”和“15分钟阅读圈”建设,折射出城市发展理念之变。

  铜陵重化工业曾一度占全市工业比重达97.3%,产业结构偏“重”,是一座典型的生产型城市,“重生产、轻生活”也曾让城市建设欠账较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陵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大力气改善城市面貌、提升人居环境,打造宜居之城、幸福之城,成绩斐然。

  铜陵城乡更美了。该市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在城市,通过实施“城市绿化提升和森林增长”工程以及“增花添彩、绿化提升”等一系列行动,城市绿量持续增加,城市品位明显提升。截至2021年底,铜陵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5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59%,城市公园18个、口袋公园(绿地)54个。

  在农村,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100多个,涌现出犁桥村、群心村、金塔村、农林村、岱鳌村等一批“明星村”。同时,积极推进农旅融合,把可看、可吃、可玩、可研学的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整合,激活了乡村振兴“美丽引擎”。一到周末或是节假日,铜陵的乡村便热闹起来,来自本市、外地的游人穿梭阡陌间,品味乡村别致韵味,惬意地享受着乡村独有的“慢生活”“土味道”。

  铜陵交通更畅、设施更优了。合福高铁、宁安高铁开通运营,京台高速、沪渝高速在铜陵交汇。铜陵市顺利实施了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江北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G347枞阳段建成通车。“十三五”期间,铜陵江北区域交通、水利、电力投资分别是“十二五”的15倍、5.3倍、3.6倍,累计投资近150亿元。

  铜陵百姓更富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11.5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兑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2021年,铜陵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454元、18992元。

  同时,铜陵市推动义务教育阳光分班、紧密型医联体、新一轮社区治理等改革经验全国推介,直接提升了群众在就医、教育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获得感。该市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文明成为铜陵最亮丽的风景。

  生态“焕新”,留住绿色高颜值

  在有着“铜陵外滩”之称的滨江生态公园,随处可见走出家门来此纳凉、赏景的市民。暮色下,江阔水远,落日余晖映照在江面上,营造出“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壮丽景观。市民们或漫步于长长的步道,或驻足于水上观景台,吹江风、赏江景,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万里长江从铜陵穿境而过,然而作为滨江城市,曾经的铜陵却有着“临江不见江”的尴尬:长江岸边小码头林立,晴天泥沙满地、灰头土脸,雨天泥水横流、没地方下脚。

  铜陵市启动实施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十年来,打造了滨江生态公园,历经一期、二期建设,如今生态护坡、园林绿化、临江步道、绿道等构成了全新岸线景观。

  在铜陵滨江生态公园内,有废弃码头改造成的全民阅读点,有水天绿洲、古渡春秋等特色景致,还有利用原有的码头、堆场和船厂改造而成的滨江生态体育公园。与其一岸之隔,就是同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黑砂河下游生态岸线整治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陵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取缔、关停、下马重污染企业,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同时组织实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大力推动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修复,走出了一条绿色蝶变之路。

  “以前,我们冶炼技术落后,经常闻到硫磺烟的味道。现在,有色的‘闪速’冶炼技术世界先进,铜陵城区到处是公园、绿道,哪里还有硫磺烟。”在铜陵工作和生活了70年,亲历铜陵环境变化的铜陵有色离休干部褚玉琪感慨地说。

  如今,铜陵空气优良天数、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省排名靠前,长江铜陵段频现江豚的“微笑”,蓝天白云已成常态。2021年,铜陵市空气优良天数331天、优良率90.7%,居全省第三;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铜陵蓝”常常刷屏铜陵人的“朋友圈”。

  2020年,铜陵市入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近年来,该市构建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全方位拥抱“无废”,探索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新路径,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铜陵已连续三个季度位列全国小城市第一档第一名。(刘洋)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未来乡村

  • 世乒赛:孙颖莎女单夺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2023-05-25 06:05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2023-05-25 06:05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2023-05-24 09:31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023-05-24 09:29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2023-05-24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