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记者 张令琪 通讯员 刘洞天 尹京广 毕琛 雍珣
十年,是一个跨越历史的维度;十年,是一段砥砺奋进的历程。
展开十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雨山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35万雨山儿女用汗水浇灌希望,以实干笃定前行,在抢抓机遇、爬坡过坎中顽强拼搏,在大战大考、攻坚克难中奋勇争先,谱写了雨山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精彩华章。
新生态:
从“保护好山好水”到“全面绿色转型”
绿色是最美的底色,也是雨山区最大的资本。十年来,雨山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空前力度推进各类环境问题整改,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巨变。率先完成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水源地水质100%达标,跻身省级森林城市行列,从“保护好山好水”到“全面绿色转型”,绿水青山的雨山画卷愈加色彩斑斓。
生态环境优美的薛家洼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从理念升华到制度建设、再到实践检验,雨山区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34,空气优良率上升至80.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5.89%。举全区之力彻底打赢了长江东岸整治一系列标志性战役,先后取缔拆除非法码头、砂场、船厂30余家,拆除“散乱污”企业30余家,实现了从“临江不见江”到“城市生态客厅”的美丽蝶变,长江大保护的生动实践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薛家洼旧貌换新颜,“三姑娘”创业故事家喻户晓,江豚嬉戏入画来,长江东岸一跃成为长江大保护的全国样板。全面打响新时代“向山大会战”,百年矿区加快从“生态伤疤”向“城市花园”华丽蜕变。采石矶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采石文旅融合项目全新启航。
芦苇江湾
一个个数据,蕴含着行稳致远的绿色发展新思路;一处处变化,道不尽雨山区践行“两山”理念的新作为。雨山区用绿色谋发展,推动“好风景”和“绿经济”比翼齐飞,让全面建设“优强足美富”的现代化新雨山的路越走越宽、越行越畅。
新发展:
从“工业兴区”到“产业强区”
翻开十年的成绩单,雨山区经济发展“含金量”更足:从2012年到2021年,雨山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05亿元跃升至250亿元,增幅近2.4倍,三次产业比重由2.55:40.19:57.26调整为1.02:31.6:67.38,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总投资20.5亿元的南京泉峰汽车高端零配件项目
十年来,雨山区规上工业企业净增83家,总数达到134家,增幅262.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4.6%。战新产值突破百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倍以上。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连续两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先进行列,连续三年获评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连续四年包揽全市年度经济工作考核所有奖项,雨山经开区在安徽省131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位列前十。从“工业兴区”到“产业强区”,跨越赶超的雨山步伐愈加铿锵有力。
争先进位的亮眼数据,来源于“质”的蜕变。
总投资20亿元的音飞智能化储存设备生产基地项目竣工投产
这十年,雨山区坚持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双招双引”成果丰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综合实力迈出跨越性步伐,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新兴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仅2021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便达到34个,总投资达218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5个,“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外资项目、长三角项目、珠三角项目纷至沓来,形成了“百亿领航、十亿带动、亿元支撑”的新发展格局。
这十年,雨山区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工业经济强势崛起,两大新兴主导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覆盖率突破50%。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攀升,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大型商业综合体万达广场
这十年,雨山区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消费活力持续释放,万达广场、伟星时代广场等商贸综合体集聚效应逐步凸显,高品质商圈经济逐渐成型。
新活力:
从“打好南京牌”到“共融长三角”
过去的十年,雨山区开放开发步履铿锵,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放联动不断强化,创新要素加快集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
在开放发展的探索中,一项项改革措施相继落实,一家家企业扩能升级。近年来,雨山区全方位对接沪苏浙,与上海普陀区长征镇、南京建邺区开展对口合作,与上海天地软件园、深圳科技工业园建立战略合作。33个重点合作事项与南京部分城区实现互联互通。61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地区“跨省通办”。园区工业项目“标准地”实现全覆盖,雨山区开放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
宁安高铁穿境而过
随着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雨山区全力保障宁马城际、巢马高铁、宁马高速“四改八”、围乌路等市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雨山发展正式迈入“双轨时代”。
总投资20.6亿元的中钢5G通讯及特种新材料智造项目
一年一台阶,一步一脚印。
这十年,雨山区招大引强迎来“高光时刻”,不仅有百亿元项目进驻,长三角项目数也逐年攀升,到2021年,长三角项目数占比突破70%。中钢天源、飞马智科、安达泰克、纳百川、韩国奥瑟亚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见效。长三角一体化向山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三台产业集中区破旧立新,雨山经开区四大片区联动发展步伐加快,与长三角地区战略合作日益紧密。从“打好南京牌”到“共融长三角”,锐意进取的雨山精神愈加昂扬饱满。
特别是近年来,雨山区布局人才地图,聚焦产才融合,构筑人才磁场,千方百计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先后培育省“特支计划”3人、省115产业创新团队3个、国家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8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其他省市高层次人才50余人,引进“三马”工程人才超1200人。通过深度对接大院大所,雨山区吸引和培育了一批磁性材料行业高端人才,促成中钢天源、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磁性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康达等链上企业在南京设立研发中心。全区每万人有效发明拥有量达43.6件,位居全省城区前列。通过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深度融合,雨山区实现了产业集群和人才集聚的双丰收。
新形象:
从“点上开花”到“面上成景”
处处有新样,时时见新景,是这十年雨山区城乡面貌变化给人带来的最大感受。
已建成的向山镇陶村安置房项目
十年来,雨山区区域发展融合联通,城乡面貌实现全面性提升。雨山区累计实施“四合一”项目130个,改造老旧小区77个,完成棚改征收26828户,拆除违法建设4374起9.8万平方米,新建改造道路26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实现全覆盖。
东区路网
十年来,雨山经济开发区顺利扩区,向山镇级小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佳山乡全域城市化稳步推进。牛渚路隧道及其附属道路全线贯通。霍里山南路、九华东路相继通车,雨山区交通已形成“九纵六横”路网体系。马鞍山南高速出入口,以及205国道、南山大道、采石河路等道路沿线环境实现大提升。雨山区连续三届蝉联全省文明城区称号。
G205国道与九华西路交叉口整治出新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区生活品质,雨山区对城市管理精益求精,高标准推进中心单元01街区改造,创新实施“物管城市”试点项目,坚持“红色物业”引领服务升级,引入南京好邻里集团成功打造全市首家“一站式、智慧型”生活服务中心,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迎来新图景。
全国文明社区——半山花园社区
从城市到农村,雨山区不断解锁着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近年来,雨山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完成改水改厕6802户,建成农村公路131公里,成功打造九华村、三联村、石马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全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消除。荣获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等称号。从“点上开花”到“面上成景”,全域共美的雨山气质愈加独特鲜明。
新基层: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人民至上,造福人民。从2012年到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提升至70397元、37513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居全省第一。千家万户的“幸福花开”,也使得民生成为雨山区最温暖的底色。
2020年新建成的四村小学雨锦分校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补齐民生之短,夯实民生之要,回应民生之需,筑牢民生之基,多解民生之忧,这是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的十年——民生投入近130亿元,滚动实施民生工程百余项。城镇新增就业突破10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雨山区致力于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社区卫生、文化、居家养老“三个中心”实现全覆盖。通过组建三大教育集团,雨山区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12所、幼儿园24所,屡获省教育督导考核优秀等次。
从“民生大事”到“关键小事”,十年来,雨山区坚持普惠共享,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性改善。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雨山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防汛抗洪夺取全面胜利。十排新村“烂尾楼”、平山佳苑“难办证”等一批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相继破解。通过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雨山区实现“一网协同”,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丰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双提升”。雨山区先后荣获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等称号,鹊桥社区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邻里守望优秀实践成果奖等。这十年,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物阜民丰的雨山图景愈加幸福美好。
十年振兴路,一曲奋进歌。沉甸甸的民生成就清单背后,是雨山区委、区政府始终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为雨山人民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的生动实践。下一个十年,雨山区也必将锚定新发展定位,为全力争做“三高地、两先锋”,加快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贡献雨山力量!
让“绿色发展”引领雨山下一个十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无数的案例向我们揭示着这一深刻启示,如今,雨山区十年跨越之路也正是对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对辩证关系的诠释。
开启绿色发展之路,折射着雨山区转型的决心。面对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欠账,雨山区转变发展思路,以空前力度推进各类环境问题整改,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巨变,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实践证明,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走绿色发展之路,需要注重发展绿色产业。从“保护好山好水”到“全面绿色转型”,雨山区在探索中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积极打通“两山”转化通道,让“绿水青山”成为生态富民的“金山银山”。可以看出,以生态空间换取发展空间,以环境容量支撑发展质量,足以让经济价值放大成为可能。
走绿色发展之路,需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链、经济链。雨山区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印证了绿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有了这十年的成功经验,未来,雨山区将充分激活绿水青山背后的资源优势,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