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建议春节期间避开!安徽13条高速易拥堵路段!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 正文

建议春节期间避开!安徽13条高速易拥堵路段!

来源:安徽广播电视台2022-01-28 08: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月27日,记者从安徽交通部门获悉,在春节来临之际,沪苏浙皖鲁“四省一市”共同发布了区域高速公路出行服务指南,包括“四省一市”区域高速通行环境、路网流量预判、跨境拥堵预警等。

今年春节假期为1月31日-2月6日,共7天。得益于疫情防控形势平稳、疫苗接种快速推广、出行政策进一步放宽,预计中短途、个体出行方式较多,四省一市区域高速公路网车流规模将维持平稳运行,与2021年相比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根据此前交通运输部发布,春节期间全国高速公路将继续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免费通行时间为:2022年1月31日0时至2022年2月6日24时,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站时间为准,免费通行的车辆范围为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

根据《出行服务指南》预测,2022年春节假期,“四省一市”行驶车辆预计达到5689万辆次,日均813万辆次,较2021年同期日均上升约4.36%。其中7座以下小型客车占总流量比例约94%。

春节假期前期流量较小,从节日第四天起,返程车流持续增加,出行高峰预计为假期最后一天。若疫情管控进一步严格或天气状况不佳,将对假期出行尤其是私人出行产生影响,路网流量将有一定程度下降。

预计2022年春节假期,安徽省高速公路流量总体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假期中每日路网流量分布均呈现典型“M”双峰特征,其中早高峰出行集中在9:00-11:00,晚高峰基本为15:00-17:00。路网出行流量高峰出现在节日最后两天,主要是由于节日后程随返程车流增加导致。

通行管制方面,安徽全路网全时段禁止“三超”车辆通行,禁止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通行,部分高速入口请按当地交警公布的管制措施通行。

疫情管控方面,安徽部分收费站出口设立疫情防控核查点,具体防疫政策可登录“皖事通”APP疫情防控专区查询。

据《出行服务指南》分析,随着“四省一市”去年多条高速公路的通车或改扩建完成,使得区域通行更加顺畅。安徽省内新开通的G0321德上高速、S06泗蚌高速、S11巢黄高速、S15固蚌高速等路段,将对过境通行能力带来显著提升。同时,受节日期间施工影响,芜合高速芜湖互通,路基改桥防护施工,施工期间宣城往芜湖方向道路封闭,车辆从保通路通行;芜合高速马鞍山西枢纽雍镇互通,合肥往芜湖方向全封闭施工,马鞍山西枢纽芜湖往无为方向匝道、无为往芜湖方向匝道封闭施工。沪陕高速合六叶段,合肥至大顾店进行改扩建施工,施工期间所辖路段限速80公里/时。

“四省一市”区域共有35个易拥堵路段,主要集中在横向、纵向大通道,其中安徽有13处路段易拥堵,主要集中在沪陕高速合六叶段、沪渝高速宣广段、沿江段、合安高速合安段、芜合高速合巢芜段、长江大桥段、京台高速九华山段、长江大桥段、宁洛高速滁宁段、蚌明段、蚌合高速淮南段、连霍高速萧县段等。

区域内还有26个易拥堵枢纽,安徽集中在沪渝高速、芜合高速、沪武高速和宁洛高速等,主要为长途出行大幅增加与本地车辆相互叠加导致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短时间拥堵,通行车辆请注意减速慢行,切勿随意变道!其中安徽还有6个易堵服务区,分别位于宁洛高速的曹庄、嘉山和林东半岛服务区,沪陕高速的吴庄服务区、沪武高速的太白岛服务区以及沪渝高速的广德服务区。

另外安徽还有10个收费站易堵,分别位于宁洛高速的曹庄、黄泥岗、三界收费站,沪陕高速的吴庄收费站、沪武高速的太白岛、采石矶收费站、宁芜高速的马鞍山北收费站、沪渝高速的广德收费站等。

转自:新安晚报

[ 责编:李方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