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图为游客在观景平台上欣赏凹山地质公园的风景。记者 储灿林 摄
开栏的话
春节临近,冬去春来。过去一年,马鞍山全市上下付出了,奉献了,也收获了。
今起,本报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记者继续上路,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用脚丈量、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笔描绘,用饱含深情的笔、心系民生的镜头,讲述新征程上奋斗者的故事,报道基层干部群众喜迎新春、努力实干,展现新春新景、新事新风。敬请关注。
一提起矿区,总让人想到山体裸露、处处灰蒙,更别提寒冬时节,花木凋零了。1月14日,记者沿着弯曲的山路行至凹山湖畔,绿色的景象却让人眼前一亮。凹山地质公园披上“绿装”,如同一片绿洲,嵌入百年矿山之内。
“老胡,这棵树栽得有点歪,先不忙着浇水,要先扶正。”和往常一样,黄克斌一大早就来到施工现场,和同事们一起忙碌着。不同于一个月前流露出的焦虑和紧张,此刻,他的脸上更多的是笑容和自信。看到记者,他熟络打招呼,“怎么样,和你上次来的时候相比,是不是大不一样了?现在凹山地质公园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就剩下完善基础设施了。”
黄克斌是一位“矿二代”。1992年,从采矿专业毕业的他来到凹山采场,从事采矿工作,直至2017年闭矿前夕。
2021年,我市打响新时代“向山大会战”,向山地区开启了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之路,这座曾经的百年功勋采场也再次迎来了“新机”。
2021年,身为马钢矿业生态科技修复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副经理的黄克斌,毅然接下了重任,在原凹山采场西侧建成一座总投资4000万元、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的凹山地质公园。“说实话,这么大的工程,要在一个多月完工,当时心里真没底。”回忆起刚接到任务时的压力,黄克斌仍眉头一紧。
搭建观景平台、布置矿山设备展示区、修葺山顶花园……自去年11月底,凹山地质公园项目启动以来,五支施工队伍同时进场作业,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十一二点,最多的时候全场400多人同时施工,全力以赴赶工期。“每晚回去,手机上都显示走了一两万步。”黄克斌说,这一个多月,真的是困得倒头就想睡,但又急得睡不着。
沿着新铺上沥青的景区环形道路一路向前,黄克斌当起了向导,带着记者一一游览。
“你看!这凹山湖是由原来的凹山采场注水填坑而成,水深200多米,面积约一平方千米。”黄克斌说,为了能让游客更直观地欣赏凹山湖壮美景色,项目建设方对原矿坑边坡进行了削坡减载,确保其稳定性后,在距离地平面61米高的位置向外伸展,建成了300多平方米的观景平台。
走上观景平台,黄克斌指着西侧一块原生矿石说,“这块铁矿石可不简单!它的品位高达60%,相当于破碎后,可以直接投入炉中炼铁。它在削坡减载时挖到的,是意外的惊喜!当时我就在现场,一眼就认出来了,立即让工人保留了下来。”黄克斌计划在这块铁矿石上刻上一个“源”字,就将它屹立此处。
“马鞍山因矿兴钢、因钢兴市,一个‘源’字象征着百年矿山的流金岁月,这不仅是凹山采场的历史和功勋,更是这座城市的自豪与荣光。”在黄克斌看来,凹山地质公园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挖掘了矿区遗存,保留了城市记忆。
说话间,黄克斌带着记者来到了矿山设备展示区,记者看到,满满的都是矿山元素和矿区记忆。
牙轮钻机、矿用汽车、电力机车、电铲、推土机……2万多平方米的展示区内,按照采矿流程安放了各种采矿设备。“这些‘大块头’可都大有来头,在采矿历史中小有名气!我们花了不少功夫,一个个拆装运送而来,再就地组装而成。”对于展示区内的各种采矿设备,黄克斌如数家珍。
“走!带你去山顶花园。”移步换景,记者跟随黄克斌攀登至山顶,一棵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大松树映入眼帘。“这就是当年凹山大会战的指挥部所在地,我们特意保留了这处景点。”黄克斌介绍,目前公园正在增设指示牌,让游客游览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黄克斌说,下一步,计划在山顶花园旁的绿地处建设地质博物馆,集中展示马鞍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成就和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光辉历程。“真的很庆幸,能够用自己的双手为城市的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汇聚凡人微光,加码绿色生态,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望着脚下的这片“绿洲”,黄克斌说道。(记 者 任德玲 通讯员 赵丽丽 董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