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张泓:勇担四重角色,绽放最美初心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张泓:勇担四重角色,绽放最美初心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0-09-03 04: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铃铃铃……”8月31日下午2点20分,伴随着熟悉的预备铃声,身着深蓝色套装的短发女教授,准时迈入安徽医科大学2017级医学影像学专业24-27班的教室。这天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也是她新学期《急诊医学》课程的第一课。

张泓:勇担四重角色,绽放最美初心

  “急诊医学其实是非常‘年轻’的,因为它是在1979年获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后,才成为了一门独立的新学科……”讲台上,她结合PPT耐心地为同学们讲解着学科的发展历程。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边听讲授,边在书本上勾画着重点,他们能感受到,这是一位认真负责的新授课老师。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位女教授曾作为领队,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带领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137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新冠肺炎(重症)Z11病区,并顺利完成支援湖北的抗疫任务。

  她是张泓,安徽省支援湖北第四批医疗队(安医大一附院)领队、一附院高新院区副院长、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从安徽急诊第一线到武汉抗疫最前沿,从医生到教师,不论工作地点如何变化,不论身份角色如何转变,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心仁术的医者使命和逆行而上的责任担当。

  党员初心,冲锋在前显担当

  “既是使命召唤,也是职责所在。”

  1964年出生的张泓是军人的后代,也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2月12日晚近10点,张泓和她的同事们接到了国家卫健委的紧急指令,组织医疗队驰援湖北。医院决定任命张泓担任此次安医大一附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接到通知后,她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启动准备,次日即率队奔赴武汉抗疫第一线。

  2月13日,武汉单日新增病例达峰值(超过13000人),湖北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来了,武汉最困难的时候到了。而此时,张泓带领着这支被媒体称之为“安徽最硬的鳞”的安徽省支援湖北第四批医疗队(安医大一附院第五批)出发了,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张泓带领的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11重症病区。面对救治工作紧迫、医疗流程陌生、防护物资匮乏等不利因素,如何最大限度救治新冠患者并将医护人员的防护和后勤保障工作做到最好、不留盲区?这让从医33年的张泓,第一次感到这般如履薄冰、重任在肩。

  疫情发展形势不容她有片刻的迟疑,唯有迎难而上。不到24小时,病区64张床位全部住满。患者平均年龄超过65岁,其中90岁以上3人;多数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部分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每一样都足以迅速夺走患者生命。

  “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经过35个日夜的坚守,医疗队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3月16日,他们接管的重症病区正式“清零”关舱,取得了高治愈率、低死亡率的佳绩,并且全体医护人员“零感染”。

  “这段日子有风有雨、有血有泪、有生有死,但我想,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打胜仗、零感染’,我们不辱使命做到了!”张泓在学校抗疫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动情地说。

  领队初心,护佑队伍共凯旋

  “把队员们带出来,更要把他们一个不少,平安地带回家。”是张泓给自己下的死命令。

  穿上防护服,再难受也忍着,过敏皮疹消了又起,奇痒无比,勒痕与压疮成了战疫中最珍贵的勋章。医疗队员大多是80后、90后,看着他们张泓不禁心疼,但领队就是一个团队的大家长、主心骨,不仅要照顾好队员的身体,稳定大家的情绪,更要坚定他们必胜的信心。

  守住自己就是守住大家。就在支援队到达武汉第四天,张泓90岁高龄的老父亲又突发脑梗,晨起一头栽倒在地,生命危在旦夕。接到家人急迫的呼救电话,她控制不住手发抖,瞬间脑子都乱了……可是,她很快意识到:作为领队,此时她的一举一动,甚至微小情绪波动都会影响到队员们工作状态。于是她迅速躲进走廊另一端,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令人欣慰的是,在医院领导关心和同事们的积极抢救下,她父亲脱离危险,转危为安。突发情况让她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抗击疫情,完成救治任务的信心。

  感染病科主治医师魏艳艳第一次进隔离病房时紧张得全身发抖,她回忆说:“张院长一把就把我给抱住了,非常暖,当时我那个眼泪就忍不住了,除了自己的父母,没人能那样地替你着想。”

  有了必胜的信念,离成功就不远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徐爱晖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在武汉的那段时间,张院长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在这个(抗击新冠肺炎)战斗当中,我们一定要赢,绝不放松’。”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领路人,才有了武汉疫情的全面胜利。

  带队出征她是主心骨,归来建设她也是领路人。“对待临床工作,有着近乎偏执的认真”是同事们对张泓的一致印象。安医大一附院党委书记金宗祥说:“张泓十分努力、敬业,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一位优秀的党的领导干部,模范的医务工作者。”安医大一附院急诊ICU护士长高业兰说:“我跟张院长共事有十年的时间,她是一个非常值得敬业的人,带领我们急诊团队从一个不起眼的学科逐步发展到安徽省排名第一,她为我们急诊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泓:勇担四重角色,绽放最美初心

  医者初心,服务病患有情怀

  张泓认为医师职业首先是“有知识”,其次一定要“有仁心”,第三是“有情怀”。知识不仅限于医学知识,还包括相关的人文知识。“有仁心”就是要求我们一定要以人为本,在有仁心的基础上掌握仁术,才能更好地为病患服务。一个医生最不能缺乏的就是情怀,有情怀才能在遇到任何危机和困难时,牺牲自我,挺身而出。

  关于医生职业诠释,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支援武汉时,令张泓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们接诊的一对确诊重症新冠肺炎夫妇。76岁的妻子龙桂云意识模糊,84岁的丈夫高光利因前列腺癌伴全身转移,此前已接受近40次放化疗,住院之前更是十多天未进饮食,入院时已陷入深昏迷状态。

  张泓和她的同事们守在两位老人的床边,密切监测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两三天之后,龙奶奶病情逐渐好转。当看到防护服上“张泓”的名字,她突然说:“张大夫你留步,我想请你替我去看看我老伴,他性格很内向,你帮我鼓励鼓励他。如果他没了,我活着也没啥意思了。”而此时隔离在另一个病房里的高老先生,病情依然不乐观,老人家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治疗,常常用力撕扯输液针和插在鼻腔里的胃管。

  当张泓趴在床边对老先生说:“龙奶奶现在好多了,她托我带话给您,配合治疗,她要和您一起回家!”就在那一刻,张泓突然发现,他的眼珠儿居然动了动。亲人的鼓励犹如一针强心剂,激发了老人的求生欲望!武汉这对金婚夫妇终于在3月13日双双痊愈、携手回家。

张泓:勇担四重角色,绽放最美初心

  教师初心,甘于奉献育良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师者,更是终身学习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和教育反思才是师者的最高境界。

  1987年,23岁的张泓,毕业分到了急诊科。院长说,你风风火火的,特别适合干急诊,这一干就干了33年。作为一名急危重症临床工作者,24小时随时待命是常态,为了节省急诊抢救黄金时间,张泓一直住在距离医院只有10分钟路程的老房子里,舍不得搬。

  33年来,张泓坚持在教学工作上不懈探索,广泛涉及临床前教学、临床教学以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主持或参与各种级别科研项目14项,参编二十多部教材及专业书籍。此外,她还积极筹建了安徽省首支国家卫生应急医疗队。

  她凭着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获得了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第三届“江淮名医”、第七批“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安徽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特殊贡献奖、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荣誉。

张泓:勇担四重角色,绽放最美初心

  作为教师,张泓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医学生树立起良好榜样。作为医生,张泓支援武汉的工作结束了,但她关于新冠疫情的思考并没有停止。“我的心愿就是培养好苗子。”她说,“有累的时候,情绪低落的时候,只要觉得被工作需要,尤其是一个个病人的救治成功带来的喜悦,压力都烟消云散,还希望再干三十年。”(通讯员公惠玲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常河)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首对斜拉索成功挂设

  • 江苏古建筑老街区走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