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解决成都平原缺水问题的水网“大动脉”引大济岷工程启动建设、设计时速达400公里的“全球最快高铁”成渝中线高铁多座大桥合龙、总投资630亿元的京东方成都第8.6代AMOLED生产线即将首次点亮……第四季度,四川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继续迈出铿锵步伐。

这是2025年11月6日在四川省泸定县泸定水电站库区拍摄的“引大济岷”工程取水口大致方位。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从经济总量晋位到创新发展突破,从生态环境优化到民生持续改善,“十四五”时期,四川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令人振奋的发展成绩。
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
四川是西部经济龙头,过去五年,四川经济总量再跨2个万亿元大关、超过6万亿元,在全国排位升至第5位、实现历史性晋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位势更加凸显。

2024年7月26日,一列高铁列车从四川省眉山市永丰村高标准农田上方的高架桥上疾驰而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从产业结构来看,四川发展的新动能更加充沛。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同时,四川还培育形成了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更加稳固。五年来,四川新增进出川大通道13条,总数达到51条;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700万人次,跻身“中国航空第三城”。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助力四川开放大门越开越大,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元规模。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四川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过去五年清洁能源年均发电量超过4000亿千瓦时,占比超过80%、居全国第1位;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水环境质量创20年来最好水平。
与此同时,过去五年,四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7%、高于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50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显示,总的来看,四川“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进展符合预期、重大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优化
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新一代“人造太阳”试验装置、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过去五年,“四川造”大国重器不断涌现。

这是在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成都科创岛1号馆内展出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模型(2024年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坤 摄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四川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工业增加值总量从1.34万亿元增加到1.79万亿元,在全国排位提升至第7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研发强度分别增长了50%、41%。
着眼产业转型升级,四川积极打造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等17条重点产业链,布局25条产业新赛道,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无人机等重点领域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全省高技术制造业营收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2.6%、较“十三五”末提高3.3个百分点。
聚焦“有效投资、有根产业、有持续税源”,四川狠抓制造业项目投资,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京东方、红旗新能源整车、沃飞长空全球总部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链项目。“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实施制造业项目超过1.5万个,带动制造业投资超2万亿元。
与此同时,四川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孵化创新主体,加速推动成果转化,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19家,布局建设1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94家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介绍,“十四五”以来,四川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积极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更加鲜明。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见实效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重大战略,也是改革任务。四川深化川渝两地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利益共享,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区域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等集成式标志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俯瞰四川省、重庆市跨省(市)共建的川渝高竹新区(2024年8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目前,川渝携手共建的4个特色产业集群均达到万亿规模,355项“川渝通办”事项让两地群众“进一个门、办两地事”,“1小时交通圈”让“双城生活、同城体验”成为现实。
作为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最多的省份,四川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24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22。
四川大院大所大学多,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是必答题。“十四五”以来,四川全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和资产单列管理,优化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机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惠及科技人才超3万人。
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9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607亿元,均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催人奋进。
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表示,谋划四川“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深刻领会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整体布局,进一步找准四川定位、发扬主动精神,积极识变应变求变,集中精力狠抓发展,更好服务全国大局、展现大省担当。(记者胡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