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高铁从我家乡穿过

来源:人民日报2025-11-24 08:48

  一

  每次从湖南郴州出发北行,或者自北面的城市返回,乘坐高铁时,总要经过我的家乡——湖南永兴县洋塘乡八公分村。当风驰电掣的列车临近家乡,我的心都会不由得一阵激动,目光穿过车窗,从那一闪而过的山岭、房屋与田野中,辨寻家乡的踪迹。当家乡的模样突然映入眼帘,那份亲切顿时让我无比放松。若是不小心错过了,便有一种失落轻轻掠过心头。

  其实,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家乡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家乡地处湘南山区,四周群山围绕,通往外界的道路,除了村前山脚下那条简易的黄泥巴公路,就只有那些蜿蜒曲折的青石板小径,在田野和山岭之间延伸。

  不过,我从儿时起就听惯了汽笛的鸣叫声,“呜——”,声音洪亮而悠长,震荡山谷。这声音是从我们村前高山那边传来的。也有人说,这是永红煤矿的锅炉在叫。当然,我更愿意相信,那是火车在叫。那时候,我的大姐夫就是火车司机。

  永红煤矿距离我们村庄大约有十来里山路。那是一个国有煤矿,听说常用火车运煤。火车长什么模样,我没见过,因此总想看一看。有时候,在晴朗的日子,我和一帮小伙伴到村前的高山上去捡柴,当听到火车鸣叫时,就一齐跑上山顶,静静地站着,睁大了眼睛,向东面的群山眺望。突然,有眼尖的伙伴高兴地说,看见火车了,在冒烟。可是我的眼力好像总差那么一点,一直没有看到天边奔跑的火车。

  我第一次看到并坐上火车,是有一年临近春节时大姐夫带我去衡阳。一年中,大姐夫往往要临近过年才回家探亲。在家期间,也是穿着铁路制服,戴着“大盖帽”,我觉得很是神气。有时,他来我家吃饭,我就会拿了“大盖帽”戴在自己的头上,显然,我的脑袋太小了,戴起来空荡荡的。又一年春节来临,大姐夫回家了,他说要去衡阳拜访一位战友,带我去坐一次火车,我自然无比开心。

  从我家到马田墟火车站大约有30里路,我们沿着公路翻山越岭,上坡下坡,经过了许多村庄,走了很久才到。

  我终于看到了长长的火车,就停靠在车站月台边的铁轨上,绿色的车厢一节连着一节,车厢底下是无数钢轮,带烟囱的黑色车头在前方。上下车的人很多,姐夫带着我往月台前方跑。火车开动了,我一声不响地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房屋、行人、田野和山岭,在天幕下快速地后退着。

  这段难忘的经历,一直铭刻在我的脑海。

  二

  1982年冬天,我家在村庄的南面建了新瓦房。新居前临溪水、稻田、江流和高山。那熟悉的“呜——呜——”的汽笛鸣叫,依然远远地从永红煤矿那边传来,洪亮又悠长。

  当我每天都能看到火车的时候,我已经进入高中学习。我所读的永兴县第三中学,建在一座绿树环绕的小山包上,东面有一条小河。隔着河,对岸就是京广铁路线。这段长长的铁路,在此穿越一座小村庄和一片稻田。每天从早到晚,南来北往的火车从河对岸驰过,不时响起洪亮而悠长的汽笛声和车轮滚过铁轨节奏强烈的轰轰巨响。

  刚到学校的时候,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怀着新奇,常在午休时间走过小河上的石拱桥,去对岸看火车。对岸的小村叫铺里曹家,铁路穿村而过。这里跨越铁路通行的道路交叉地方,设置了一个人行横道道口,整日有专人值守。每有火车即将通过,道口两侧长长的横杆就会放下,路人禁止通行。要等火车过去了,横杆才收起来。

  近距离观看火车,气势非同凡响。当火车还在远山里时,那高亢的鸣叫,铁轨的剧烈震动,就已经令人震撼。突然,山林边冲出一个高大威猛的黑色火车头,轰隆轰隆,高高的烟筒冒着滚滚浓烟,紧接着,一节一节的车厢,鱼贯而出,仿佛一条长长的巨龙。巨龙多数时候是黑色的,这是货车。开着无数小窗的,便是绿皮客车。

  伴着火车的鸣叫,三年高中时光,也像疾驰的火车一样,一晃而过。1987年夏,我顺利通过了高考。秋天的时候,我再一次来到马田墟火车站,乘坐火车前往远在湘潭的学校上学。在车站候车期间,我到旁边的小店里第一次为自己买了一套新衣服,是一套袖口带两道绿色条纹的铁路制服。

  从那以后,坐火车远行就成了我学习生涯的一部分。在湘潭上学期间,每学期开学和寒暑假放假回家,购买火车票时,都有半价的优惠。只是每次乘车恰逢出行高峰期,火车上特别拥挤,有的时候只能人挨人在过道里站着,直到下车。

  三

  武广高铁竟然要从我家乡经过,这是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事情。

  早在2003年,家乡就来了一些工程测绘人员,在村里的农田、山坡乃至房屋旁搞钻探勘测。这些人给村里人带来了一个震撼的消息,说是国家要新修一条铁路,铁路线刚好从我们这里经过,可能我们整个村庄都要搬迁。一开始,村民对这个消息半信半疑:我们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怎么会修铁路呢?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种种迹象显示,一条新的铁路线真的要从我们村庄贯穿而过,很多人家都要面临搬迁。

  这类消息不断地传入我的耳中,我既为家乡欣逢这样一个好时代好机遇而高兴,也为自己少年时代居住过的那半栋瓦房而担忧,我在那里曾度过难忘的少年时光,无数美好的记忆,都停留在那半栋瓦房里。想当初,父母没有经济能力把整栋瓦房建起来,他们多次对我说,等我将来长大了,赚到钱了,把剩下的那小半栋也建起来,娶妻生子。只是我高中毕业后通过了高考,从此走出了农门,进入城市工作。村里的这半栋瓦房,后来就只有父母两人居住。母亲2001年离世后,我把年迈的老父亲接进县城,这瓦房也就关门落锁,少有炊烟升起了。待到2007年,我们村庄真正进入搬迁阶段,父亲也已去世两年。

  这个时候,我们村庄周边,已然成了一个大工地,多支施工队伍进驻村庄,各种挖土机、打桩机、装载车,在村庄南北两端的稻田和山边施工,一个个高大的水泥桥墩雨后春笋般长了出来,气势不凡。村庄里,每日都有县乡征迁工作队员上门做房屋测量和拆迁动员工作。我家那半栋建在村庄南端的瓦房,正是铁路桥墩要经过的地方,属于拆迁范围。最近处的高大桥墩,离我家瓦房已近在咫尺。拆迁户搬迁的新址,就定在村前江对岸一座素称“圆岭”的小山包上,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

  村庄的拆迁迫在眉睫,我也好几次来到村里。那时,我在郴州当地一家媒体做记者,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铁路施工场面,欣喜不已,对于我们村庄来说,真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啊!县里负责征迁工作的带队领导特地找到我,让我带头支持拆迁工作。我没有多想,当即就同意了,尽管心中对这半栋居住多年的瓦房充满了不舍和留恋。

  2009年,武广高铁正式通车,我们的搬迁新村也顺利建成。如今,那半栋瓦房的遗址,成了高铁大桥下的一角空地。偶尔我回到村中,也曾到这遗址上看看,沧海桑田,已难以辨认旧时模样。

  我已不记得多少次乘坐高铁从家乡疾驰而过,每次经过时,总会不自觉地从车窗外寻找家乡,那漂亮的新村,那蕴藏着我诸多思念的小山村。(黄孝纪)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深”不可测?这个专业偏要测给你看!

  • 重庆巫山:初冬美景引客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