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22日,南通理工学院建校25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南通校区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各大院校、行业企业代表以及千余名师生校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座应用型大学以人才引擎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成就。
廿五载砥砺奋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结硕果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曹卫星在大会上深情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从2000年创办紫琅学院,到2014年升格本科院校,再到2022年被列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南通理工学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发展之路。“二十五年来,学校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办学特色日益彰显,服务地方能力持续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曹卫星说。
学校在事业发展报告中用详实数据展示了25年来的丰硕成果:累计培养7万余名应用型人才,其中85%以上毕业生选择留在江苏发展;目前在校生规模达2.7万人,构建了覆盖57个本科专业的特色学科体系,紧密对接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和南通市“616”现代产业体系。学校毕业生年终去向落实率持续保持在93%以上,工科毕业生工程技能证书获取率达到100%,充分体现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成效。
产教深度融合,助推地方经济腾飞
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冬梅在致辞中表示,南通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24万亿元,增长6.2%,增速位居全国万亿城市前列。“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南通理工学院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她说。
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表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通过持续提供土地资源、加大财政投入、优化编制配置等多项举措,全力支持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在校地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下,学校与本地众多优质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建了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开设了多种类型的特色人才培养班级,为地方产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效推动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校企合作同样成效显著。南通通商总会执行会长、南通市智能装备商会会长、南通国盛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卫国介绍,商会已有多家会员企业与学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共同打造“国盛数控工程师精英班”,共建智能制造实训中心。“这些合作既为企业输送了急需的人才,也为产业创新注入了活力。”
创新育人模式,打造应用型教育样板
校长程纯重点介绍了学校创新构建的“教—学—育—用”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四链融合”动态响应机制,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实现了“教室即车间、作品即产品”的深度转化。“我们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更着力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程纯强调,学校构建了以张謇精神为内核的“地方文化赋能大思政”育人格局,创新提出“一融双高”党建引领理念,2024年学校党委入选江苏省党建工作先锋高校培育建设单位。
机械专业毕业生、全国人大代表褚锋的成长经历就是学校育人成果的生动体现。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他将这份蜕变归功于母校的培养:“在校期间系统化的理论学习,让我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到了理论升华。”
面向未来,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董事长陈明宇提出了“十五五”期间实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突破的战略目标。学校将实施五大战略行动:以治理现代化激发办学活力,以新质生产力牵引学科专业建设,以产教深度融合构筑人才培养高地,以高水平师资强化核心竞争力,以开放创新提升社会贡献度。
大会在激昂的校歌《高歌远航》中落下帷幕,但南通理工学院服务区域发展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这座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应用型大学将在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郑晋鸣、秦亚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