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海丝内陆重要起始地特写:龙泉青瓷何以连接古今中外?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海丝内陆重要起始地特写:龙泉青瓷何以连接古今中外?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11-19 17:43

  中新网丽水11月19日电(傅飞扬)“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是古代重要的瓷业生产中心,是龙泉青瓷生产核心区,也是龙泉青瓷外运的重要起始点、青瓷外销的重要生产地、青瓷制作工艺的重要输出地。考古实证和历史逻辑都证明了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当之无愧的内陆重要起始地。”在浙江丽水龙泉市,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省考古学会理事长郑建华说。

  11月17日至19日,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与“海丝”内陆起始地考古成果分享活动、2025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联席会议先后在当地举行,海内外政界人士、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同探析龙泉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角色。

  回首海丝足迹:“雪拉同”连接东西文明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成为全球首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陶瓷类项目。历史视角下的龙泉青瓷,既是远洋贸易中的“硬通货”,也是世界理解东方美学的媒介。

  龙泉青瓷。(资料图)傅飞扬 摄

  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在南宋迎来发展巅峰。彼时,龙泉溪畔“烟火相望、千帆竞发”,390余处窑场沿瓯江两岸星罗棋布,年产瓷器数百万件。从当地出发,青瓷往南穿越南海,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波斯湾地区,远销东非、欧洲……龙泉青瓷,既是千年文脉孕育的“国色”,也是欧洲人眼中浪漫的“雪拉同”。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冀洛源从海外考古视角,呈现了龙泉青瓷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生活化”传播图景;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郑建明系统梳理了龙泉窑从地方窑口走向世界舞台的发展脉络;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浩以圣杯屿沉船为切入点,印证了龙泉青瓷海洋贸易的繁荣……

  连日来,专家们系统论证了龙泉窑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确认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内陆重要起始地。

  海丝申遗,久久为功。近几年,龙泉市持续深化剑瓷文化“深化”“物化”“转化”工程,坚定守护文化根脉,全力夯实海丝申遗的现实基础,先后完成金村古码头、溪口瓦窑垟等关键遗址的考古发掘,不灭窑火项目入选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标志性项目。

  自2022年起,该市启动大窑亭后窑址发掘工作,建立起从北宋晚期到明代中期的完整年代序列,获评“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复建龙泉青瓷研究所,高标开展浙江第一部青瓷类专志《龙泉青瓷志》编纂工程,创新开展“国宝重光再现经典”龙泉青瓷大系复刻活动,构建形成龙泉青瓷大系样本库,有效推动剑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新当代表达:青瓷新业态不断“出圈”

  夜幕降临,走进龙泉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古代青瓷“出海”码头实景演艺吸引游客拍照打卡,海丝广场招商入驻率达97%,涵盖青瓷、文创等多元业态。与西街一江之隔的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同样人头攒动,由青瓷制成的手办、发夹、冰箱贴等吸引年轻消费者目光。

  11月17日晚,古代青瓷“出海”码头实景演艺。傅飞扬摄

  时至今日,龙泉青瓷早已贯通古今,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精湛,向“新”而行——当地依然有人传承古老技艺,保留龙泉窑的传统烧造方式;年轻创业者则玩出新花样,把青瓷做成各类文创产品,让千年窑火焕发新生机。

  大学毕业后,出身制瓷世家的“00后”金宏杨回到龙泉创业,大胆探索古法烧制与现代工艺的碰撞融合,从器型设计到釉色调配,对日用青瓷进行创新改良,将当代审美与市场需求融入传统器物。

  2024年,金宏杨携手海外直播团队,通过TikTok向全球推广龙泉青瓷。她受访时表示,外国消费者格外青睐龙、凤这类承载中国吉祥寓意的传统纹饰,也偏爱青瓷古朴的器型与温润的釉色,一款青瓷杯单只售价可达89美元。

  如今,为推动龙泉青瓷这一历史经典产业“走出去”,当地以更为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向全球展示其文化魅力和商业价值。

  2024年7月,龙泉与浙江省二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打造“龙泉青瓷”这一(浙江)省级外贸产业集群。依托相关资源,龙泉在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北美、东南亚等重点市场推进跨境电商布局,在LAZADA、TEMU、阿里巴巴国际站等主流跨境电商平台累计上架剑瓷产品588款,并保持动态优化更新。

  龙泉市大唐青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凭借16款精准契合海外市场的青瓷产品,企业成功开拓澳大利亚和韩国市场,并保持年销售额百万元的稳定收入。

  追溯“海丝”密码、创新当代表达、加速“出海”步伐……龙泉青瓷正以拥抱新时代的积极姿态不断探索实践,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新光彩。(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