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坐落在重庆的四川外国语大学,作为国家最早设立的四所外语专业高等院校之一,从新世纪之初开始积极发展契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非外语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于2006年开始招生。2021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开启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五年来,该专业扎根西部、面向全球,以语言为舟,以专业为桨,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浪潮中,为学子们开辟一条通往世界的航路,凭借“专业+外语+实践”的融合聚变,实现了从“特色突围”到“国家一流”的精彩跨越。
“专业+外语”双轮驱动,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新高地
作为四川外国语大学首个全英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充分发挥学校深厚的外语学科优势,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了以“专业+外语”为核心、分层分类的培养体系。通过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交叉专业让学生既成为经贸领域的专家,也成为语言沟通的能手;开设“俄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交叉专业精准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培养了稀缺的复合型人才;开设“数智化+国际化”涉外商贸卓越人才书院班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注入传统经贸课程,锻造面向未来的涉外商贸精英,实现经济学与外语、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在这里,交叉班与全英班的10门核心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基础班实施英语分级教学,确保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外语与专业的双轨道上稳步前行。培养出了既精通国际经贸规则,又能自信地站在世界舞台,用多元语言讲好中国商业故事的“世界行者”。
课程教材建设成果丰硕,夯实一流专业内涵根基
专业建设的核心在于课程与教材。五年来,该专业获立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6门,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首批重庆市“人工智能+”重点建设课程1门。出版《数字经济概论》《国际商务谈判》《金融科技概论》等新文科教材13部,构建起与时俱进、交叉融合的课程与教材体系。
数字贸易、人工智能基础等前沿课程的引入,以及步惊云国贸一体化教学平台、天泽实训系统等虚拟仿真平台的搭建,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数字环境中锤炼实战技能,无缝对接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需求。
“产教融合+以赛促学”,锻造学生核心竞争力
实践教学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该专业系统构建了“产教融合、虚实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与阿里巴巴、德勤、普华永道、京东等5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牵头立项校级“国际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将真实项目、真实数据、真实需求引入课堂。
近五年,学生年均参与学科竞赛50余次,在“挑战杯”“三创赛”以及商业精英挑战赛等专业赛事中斩获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30余项。竞赛不再是额外目标,而是教学成果的自然体现,是实践能力淬炼的升华。
师资团队协同发力,筑牢育人事业坚强基石
该专业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24名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博士比例分别达80%和87%以上,境外进修比例达70%。同时,聘请23名来自业界一线的行业导师,打造了1个市级教学团队和多个校级教学团队。
通过完善的基层教学组织和“传帮带”机制,教师在教学创新大赛、微课比赛、实验教学案例大赛中屡获佳绩,近五年获市级及以上教学竞赛奖项十余项,实现了教师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的同频共振。
育人成效显著,毕业生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最终体现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上。近五年,该专业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达81.91%,研究生升学率超20%。众多学子进入南开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毕业生广泛就职于跨国公司、数字贸易平台及金融机构,成为推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力量。用人单位普遍反馈,毕业生“外语能力强、专业功底扎实、跨文化沟通能力突出,实现了‘零适应期’上岗”。
从区域标杆到国家一流,使命在肩,未来可期
“策应国家战略,站在最高端;服务地方经济,踏在最实处”。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足重庆、辐射西南、服务全国,以“国家一流”为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成功探索出一条外语院校建设高水平经管专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院长林川指出:“站在新的起点,学院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精神,致力于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李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