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追随到引领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家一流专业成长记录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从追随到引领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家一流专业成长记录

来源:光明网2025-11-19 14:33

  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坐落在重庆的四川外国语大学,作为国家最早设立的四所外语专业高等院校之一,从新世纪之初开始积极发展契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非外语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于2006年开始招生。2021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开启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五年来,该专业扎根西部、面向全球,以语言为舟,以专业为桨,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浪潮中,为学子们开辟一条通往世界的航路,凭借“专业+外语+实践”的融合聚变,实现了从“特色突围”到“国家一流”的精彩跨越。

  “专业+外语”双轮驱动,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新高地

  作为四川外国语大学首个全英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充分发挥学校深厚的外语学科优势,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了以“专业+外语”为核心、分层分类的培养体系。通过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交叉专业让学生既成为经贸领域的专家,也成为语言沟通的能手;开设“俄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交叉专业精准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培养了稀缺的复合型人才;开设“数智化+国际化”涉外商贸卓越人才书院班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注入传统经贸课程,锻造面向未来的涉外商贸精英,实现经济学与外语、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从追随到引领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家一流专业成长记录

  在这里,交叉班与全英班的10门核心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基础班实施英语分级教学,确保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外语与专业的双轨道上稳步前行。培养出了既精通国际经贸规则,又能自信地站在世界舞台,用多元语言讲好中国商业故事的“世界行者”。

  课程教材建设成果丰硕,夯实一流专业内涵根基

  专业建设的核心在于课程与教材。五年来,该专业获立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6门,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首批重庆市“人工智能+”重点建设课程1门。出版《数字经济概论》《国际商务谈判》《金融科技概论》等新文科教材13部,构建起与时俱进、交叉融合的课程与教材体系。

  数字贸易、人工智能基础等前沿课程的引入,以及步惊云国贸一体化教学平台、天泽实训系统等虚拟仿真平台的搭建,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数字环境中锤炼实战技能,无缝对接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需求。

  “产教融合+以赛促学”,锻造学生核心竞争力

  实践教学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该专业系统构建了“产教融合、虚实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与阿里巴巴、德勤、普华永道、京东等5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牵头立项校级“国际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将真实项目、真实数据、真实需求引入课堂。

从追随到引领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家一流专业成长记录 

  近五年,学生年均参与学科竞赛50余次,在“挑战杯”“三创赛”以及商业精英挑战赛等专业赛事中斩获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30余项。竞赛不再是额外目标,而是教学成果的自然体现,是实践能力淬炼的升华。

  师资团队协同发力,筑牢育人事业坚强基石

  该专业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24名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博士比例分别达80%和87%以上,境外进修比例达70%。同时,聘请23名来自业界一线的行业导师,打造了1个市级教学团队和多个校级教学团队。

  通过完善的基层教学组织和“传帮带”机制,教师在教学创新大赛、微课比赛、实验教学案例大赛中屡获佳绩,近五年获市级及以上教学竞赛奖项十余项,实现了教师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的同频共振。

  育人成效显著,毕业生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最终体现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上。近五年,该专业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达81.91%,研究生升学率超20%。众多学子进入南开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毕业生广泛就职于跨国公司、数字贸易平台及金融机构,成为推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力量。用人单位普遍反馈,毕业生“外语能力强、专业功底扎实、跨文化沟通能力突出,实现了‘零适应期’上岗”。

  从区域标杆到国家一流,使命在肩,未来可期

  “策应国家战略,站在最高端;服务地方经济,踏在最实处”。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足重庆、辐射西南、服务全国,以“国家一流”为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成功探索出一条外语院校建设高水平经管专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院长林川指出:“站在新的起点,学院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精神,致力于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李俊)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