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一条必须守牢的底线。江苏溧阳地处低山丘陵区,地质环境复杂,全市现存2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发展与安全面临现实考验。面对挑战,溧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践行“为发展担当实干,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要求,创新机制、精准施策,将一项项防治举措落到实处,努力把一个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转化为群众安心、发展安全的“幸福点”。
精准识别风险,筑牢源头防线
防范胜于救灾。溧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从源头入手,精准摸清风险底数,为科学防治打下坚实基础。在江苏全省率先开展全域切坡建房稳定性调查,对全市867个切坡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创新建立稳定性评价体系,精准识别出风险性为中、高的调查点66个,并逐点制定防控对策。这项开创性工作,如同为全市切坡建房风险绘制了一张“精密图谱”,实现了从“心中没底”到“心中有数”的转变,将防灾关口大幅前移,真正体现了“为发展担当”的前瞻性与“为群众解难”的主动性。
强化监测预警,提升响应效能
精准的监测预警是守护生命的关键。在戴埠镇倪岗岕6号滑坡成功避险案例中,溧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人防+技防”体系经历了实战检验。在接到市级黄色预警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基层所、技术单位与地方政府高效协同,依托对隐患点的长期监控和雨情精准分析,果断在滑坡发生前组织群众紧急转移。最终,约3000立方米的滑坡体轰然而下,受损的是房屋,保全的是1户2人的生命安全。该案例因其处置科学、响应迅速,被自然资源部纳入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经验。
推进工程治理,实现根本除险
对于风险高、威胁大的隐患点,工程治理是彻底消除隐患的根本之策。溧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投入1147万元对天目湖镇西渚岭滑坡实施综合治理。通过削坡减载、锚杆格构、排水绿化等综合手段,让曾经危机四伏的山坡重归稳定。项目完成后,不仅彻底解除对周边群众的威胁,重塑的地形地貌更融入了生态景观,实现了安全与环境品质的双重提升。这种根治模式,是以担当实干换取群众长久安心的“硬核”投入,让“幸福点”的成色更足、根基更牢。
健全长效机制,织密全域网络
地灾防治非一日之功,需久久为功。溧阳市局持续推进1:10000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常态化开展“三查”工作,并着力构建完善的群测群防体系和项目后期管护机制。通过培训宣传,不断提升基层干部和群众的防灾意识与自救能力,将防灾减灾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最前沿,确保每一个隐患点都有人管、有措施、有响应,织密织牢全域安全防护网。
从倪岗岕滑坡的成功避险到西渚岭的源头治理,再到切坡建房的风险底图……溧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党员干部们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地灾防治每一个环节,在这条无形的防线上,用担当与实干,为万家灯火筑起最坚固的安全屏障。(殷昕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