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导 读
2025年9月28日,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上表彰了入选2025年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的14个“最佳实践”和26个“优秀案例”。10月14日起,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联合北京发布,陆续推出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报道。 第四站带您了解规划引领下的三里屯国际商居融合片区式更新(一期)项目。
01
基本情况
项目位于朝阳区西部与核心区交界处,东起东三环北路,南临工人体育场南路,西至春秀路与东城区相接,北临亮马河,是朝阳区商圈更新与区域综合性更新的典型地区。项目面积约318公顷,有太古里、北京新工人体育场等区域地标,国际交往与商业消费功能突出。辖区路网框架主要沿“一横”(工人体育场北路)“两纵”(新东路-工人体育场东路、三里屯路-南三里屯路)将城市功能、资源要素、空间经济、文化民生串联起来,形成以“规划引领、慢行优先”为主题的城市更新场景。
作为规划实施率达92%的高度建成区,三里屯面临更新空间有限的挑战。街道需统筹多项重要功能和更新任务,兼顾地区发展与民生改善需求。通过精心编制街区控规,以“一横两纵、双轮驱动、多点连片”为框架,将辖区全域划分七大更新片区,推动由散点式单体更新向整体式、片区式更新转变。借助一体化设计、整体实施谋划、资金统筹使用,实现区域更新效果最大化,打造区域综合性统筹更新的“三里屯模式”。目前,已借助政府投资的城市公共空间更新项目撬动社会资本超10亿元开展自主式更新。
区位图
更新改造示意图
02
实施成效
全新优化公共空间,让城市更有魅力
建设三里屯路慢行系统。打造北接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南接朝阳北路的慢行友好“小香榭丽舍街区”,进行道路铺装提升慢行品质、增设交通设施打通微循环、更新景观环境补充亮化装置,新增绿化面积4000余平方米,树木、花草等绿植有序分布和错时开放,营造富有国际情调的浪漫氛围。
完成工体北路公共空间环境提升。对工体北路(春秀路-东三环辅路段)道路两侧公共开放空间、商业体店前空间、道路侧分带绿地,完成1.5公里的步道系统改造,挖潜释放10余处非机动车停车空间,增加3000余平方米机非隔离带绿化面积等,打造一条出行更便捷、街景更靓丽、生态更美好的时尚街区。
亮相通盈中心音乐街区。全面打通文化体验与消费场景,重塑城市公共空间与商业内容之间的连接方式,整个音乐街区配合北广场大阶梯及三块电子屏幕的联动,构建以“生活方式+文化内容”为核心的多元社交场景IP体系。
三里屯路改造前
三里屯路改造后
有效利用商业空间,让城市更有活力
太古商圈持续升级。围绕“Fashion forward”(潮不停流),推动西区、南区、北区持续更新。太古里西区(原雅秀大厦)、南区S6楼(原苹果旗舰店)及国际知名眼镜品牌已完成升级,其中国际知名眼镜品牌是其在全球面积最大的单体店。2023年完工的空中连桥加强西区与南区间的商业连通性,让消费者轻松跨街区游览体验。北区部分楼宇更新后,引入多个国际奢侈品牌全球旗舰店,2025年上半年太古里商圈客流量约1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6%。
通盈中心元宇宙商业综合体创新亮相。作为北京首个拥有三块户外大屏的商场,步入全国城市级地标性户外媒体矩阵。通过空间改造、外立面提升和线上生产场景投放,引入新青年文化厂牌北京首店为代表的多家摩登潮奢品牌和特色业态,打造线上线下科技消费体验为一体的商业项目,实现片区商业串联。
建成三里屯音乐街区小白楼艺术商业复合体。融合音乐艺术与商业消费、休闲娱乐,联合知名导演、演员及艺术家共创品牌内容营销,从线下体验万人打卡到线上发售限定物品,利用商业实体与线上流量达成品牌孵化平台,形成“互联网+”与文化、音乐、艺术多维跨界合作的商业复合体。
通盈中心元宇宙商业综合体
盘活打造畸零空间,让城市更有温度
建成国际志愿小屋。按照“六有”标准打造功能性小屋暨线下实践服务阵地。聚焦“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慈善、外国人咨询”四项主体内容和“N多”公益活动,由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队提供常态化、多语种志愿服务,并吸引活动参与者成为志愿者,引领带动公益志愿服务走向国际。建成一年来服务7000余人次、总时长近1万小时,赢得海内外广泛赞誉。
建设骑手驿站。联合美团党委利用原核酸检测岗亭改造成为“小哥加油站”和温馨家园,提供空调、饮用水、文娱、充电设施等,切实提升新就业群体“幸福指数”,是三里屯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圈的主阵地。三里屯商圈获评全国首个新就业群体友好示范区。
建成潮流血站。结合三里屯时尚特色,血站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流量,每月吸引带动数百人参与无偿献血,成为一张靓丽的公益名片。
国际志愿服务小屋
骑手驿站
艺术赋能与科技升级融合,让城市更有韧性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更低碳、更绿色、更环保的城市更新。太古里南区阿迪达斯三里屯旗舰店紧扣双碳主题,围绕环保光伏技术幕墙,建筑外表皮形成的特殊立体结构,从色彩和造型两方面凸显建筑美学的同时,共采用424个自发电光伏幕墙单元,每年可以发电超过4万度。北区N15楼乔丹店由建筑风格陈旧的老旧楼宇,更新为糅合现代风格与京砖要素的潮奢感独栋门店,同时投资建设光储直柔系统,成为该技术在国内商业应用首例,在2023年的首届“中国光储直柔大会”入围十佳实践案例,是唯一入选的商业建筑应用项目。
三里屯路
全国首家乔丹飞行旗舰店
03
创新经验
坚持规划引领,实现区域统筹更新
体检盘点街道更新中的问题、需求和任务。汇总存量街区的商业发展、公共空间、服务设施、道路交通、市政管线等问题和需求,明确更新任务。
存量更新空间评估。进行高颗粒度精细化的低效用地、建筑和场地资源盘点,寻找街区功能断点、效率洼地和遗余地块等更新机遇空间,根据高质量发展要求,确定重点更新区域。
精准匹配更新内容与空间,高效利用更新资源。划定七大更新片区,打破物理边界、功能边界、产权边界,将多个更新项目进行一体化设计。商业更新项目与民生和公共空间更新项目相互带动、商居共融,以精准的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实现全域提质。
三里屯漫享街区
织密运维网格,实现综合效益提升
抓策划,构建大三里屯“主街+后街”的“立体洄游”商业消费网络。织补断点商业空间,通过主街和后街串联分散的商业点,搭建立体洄游商业消费网络,借鉴国际一流商圈的成功经验,分析商业规模体量、空间特征、区域功能、治理政策等内容,提出商圈更新策略、谋划战略级商业更新项目。
强运营,促进城市功能进一步转型升级。通过片区式统筹更新,政府锚定更新目标,跟进不同片区更新项目的新需求,滚动推进城市功能的升级完善,激发区域综合更新的自生动力路径,保持城市发展的有机活力。
树牢以人为本,实现区域特色表达
构建了国际化服务+众享生活的“双圈公共服务体系”。根据综合地区国际化人群与在地居民的切实需求,引导民生类更新项目,补充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物流等设施缺口,通过国际化服务圈完善外交人员服务、国际医疗、专业场馆等特色功能,形成了兼顾国际化服务与众享生活服务的双圈公共服务体系。
强化国际艺术时尚街区形象。根据道路实际特点分段式实施特色化艺术植入,在商圈核心段打造“我们的三里屯”主题线性公园,集成霓虹灯墙、发光字母与创意健身设施,在使馆区段设置导视系统接驳亮马河,重塑景观特色与提升空间活力。
三里屯路
秉承多元参与,实现多方互惠共赢
搭建共商协同平台。构建全周期实施机制与全链条集成平台,通过“线上弹性对接+线下定时例会”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中外责任规划师共同服务特点,联动规划、景观、交通等专业团队,广泛征求周边主体意见建议,做到团队无缝衔接与诉求实时响应。
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组建全流程工程指挥部,统筹施工招投标、物资调配、进度跟踪等环节,形成从规划到施工、从资金到运营的健全闭环。
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带动社会主体共同参与,通过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资本超10亿元“大”投资开展自主式更新,形成政府主导基础设施提质、市场跟进商业业态升级、市民共享公共空间改善的良好生态,有效推动了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存量地区,多维度、多类型利用有限空间探索解决城市更新的综合复杂问题。
本内容由市委城市工作办秘书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