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创新的道路上,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海。”“教育不是标准化的流水线,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骄傲地说:‘老师最喜欢我!’”……
不久前,一场特别的“理论快递”服务——“中国梦·劳动美”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重庆市大渡口区劳模先进、思政教师宣讲活动现场,400余名职工代表不时掌声雷动。
这样深受欢迎的场景,已成为重庆市大渡口区“理论快递”宣讲品牌的日常。为创新宣讲形式、提升宣讲质效,大渡口区积极探索,组建450余人宣讲团队,设立312个“理论快递”驿站,年开展宣讲4000余场,促成解决民生实事200余件。
大渡口面向全区动员领导干部、理论专家、业务骨干、“草根”名嘴组建宣讲队伍,细分民生、义渡、书记、名师、非公、国防教育、“草根”等七大宣讲团。还有全国劳动模范杨平原,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伶俐、李慧、王正伟,“重庆好人”罗正龙,重庆市劳动模范秦煜等“熟面孔”,让宣讲不再局限于专家“单口讲”,群众也能“现身说”,“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理论,顺着家常话被送到了百姓家门口。
“身边事激励身边人,小故事反映大时代,很喜欢这样的‘理论快递’!”一位青年职工聆听后如是说。
在大渡口,宣讲的不仅是文字和语言,还有精心设计的线路和体验丰富的场景。
近日,在义渡古镇的“红旭”未成年人防溺水警示教育基地里,一群“小客人”们正沉浸式学习。“‘时代楷模’王红旭老师纵身跃入江中,用生命托举起两个孩子的未来……”“理论快递员”动情地讲述,引得孩子们动容。
该基地是大渡口打造红色宣讲精品路线的重要点位。除了“红旭英雄事迹馆”,还设有“防溺水警示教育馆”“防溺水实战教育中心”,孩子们不仅能了解英雄事迹,还能学习如何系救生绳、抛泳圈。此外,大渡口区还串联起重庆工业博物馆、大渡口烈士陵园、“时代楷模”广场等地标,精心织就红色宣讲精品路线。“把讲理论化作百姓脚下的旅途,成为可看的展陈、可听的故事、可体验的实践。”大渡口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大渡口区打破“台上讲、台下听”的传统模式,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公园长廊等场所,整合义渡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梦想课堂等固定宣讲阵地,设立“理论快递”驿站,把“课堂”搬到了城市广场、社区楼栋、乡村院坝、学校教室、企业车间。同时,当地推出“理论+”宣讲产品,把理论叙事转化为榜样故事、非遗展示、沉浸式体验等。目前,已“打包”革命精神和红色故事、时事政策、传统文化与民生知识等6类“理论快递包裹”并持续更新,让群众“听得懂”“有兴趣”“用得上”。
“‘理论快递’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把大道理拆成小故事。”春晖路街道新华社区“理论快递员”周丹最擅长组织街坊邻居们开各类院坝宣讲会。“我们把垃圾分类政策编成顺口溜、快板书、三句半,让大家听得懂、能接受。”
“配送”之外,还能“点单”“预约”。居民想要听医保政策,社区就约“民生宣讲团”来访;学校需要防溺水知识,“义渡宣讲团”就带着装备上门。还有“1+8+N”立体宣讲矩阵托底,以“理论快递”为主品牌,做强“思源故事会”“跃说新声”“168理响家”等8个镇街子品牌,再培育“黄桷树下话党音”“坝坝茶话会”等N个基层创新点。
“下一步,大渡口区将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做实做亮‘理论快递’宣讲品牌,让多元的讲述接地气,让贴心的内容走进生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时代最强音。”大渡口区委书记张果表示。(记者杨仕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