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是锻造过硬党员队伍的关键抓手。新时代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需跳出“大水漫灌”的传统模式,从精准供给、创新形式、成果转化上精准发力,做到党性淬炼有深度、能力提升有路径、作用发挥有抓手,让党员教育培训真正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精准“配菜”,问“需”于党员群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党员教育培训的生命力在于精准适配。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党员,其岗位需求与学习诉求各不相同,唯有摸清底数、靶向发力,才能避免“一刀切”“走过场”。要深耕需求调研,沉到基层党组织,与党员面对面交流,厘清理论短板、能力弱项、实践难题,建立动态更新的需求清单。要优化课程供给,遵循“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既筑牢党的创新理论“压舱石”,确保理论教育学时占比达标,又定制岗位技能“必修课”,让课程内容与履职实践同频共振。要建强师资矩阵,整合专家学者、业务骨干、先进模范等力量,打造多元化教学队伍,以接地气、有深度的讲解让理论可感可知、技能易学能用。
创新“载体”,问“趣”于教学形式。生动性决定吸引力,多样性提升实效性。传统“你讲我听”的单一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党员学习需求,唯有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才能让教育培训“活”起来、“火”起来。要推动阵地扩容,打破党校“固定课堂”局限,串联红色资源、产业基地、实训场所,打造沉浸式现场教学路线,让学习从室内延伸到室外。要拥抱数字赋能,搭建“网站+公众号+云课堂”线上平台,推出微党课、短视频、情景模拟等融媒体产品,实现“随时学、随地学、随身学”。要丰富教学场景,引入互动研讨、案例解析、红色剧本演绎等形式,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让党员在思想碰撞中深化理解,在亲身体验中坚定信念。
聚力“转化”,问“效”于实践一线。“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教育培训的最终落脚点是推动实干、破解难题。唯有打通学用“最后一公里”,才能让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实效。要搭建实践平台,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引导党员把课堂所学运用到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应急保障等一线岗位,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要健全评价机制,摒弃“以学时论英雄”的单一标准,将党员学习成果与履职表现、群众评价挂钩,通过日常观察、实绩考核、民意反馈等方式,精准评估教学成效。要强化结果运用,把培训成效作为党员评优评先、履职考核的重要依据,树立“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的鲜明导向,倒逼党员从“学过”向“学会”“用好”转变,让教育培训真正成为推动工作的“加速器”。(周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