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2025-10-17 09:34

  牛奶 vs 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合适你?答案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

  清晨的餐桌上,有人离不开一杯牛奶,有人喜欢热腾腾的豆浆。它们看起来都是“健康饮品”,但从营养构成到适合人群,却各有特色。

  那么,牛奶和豆浆到底谁更营养呢?喝的时候又该选择哪个?今天让我们来好好聊一聊。

  总的来说,牛奶在补钙、嘌呤含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蛋白质质量高且易于吸收。而豆浆则在脂肪含量、胆固醇方面更具优势,富含植物固醇、大豆异黄酮等对心血管和女性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

  目前我国居民饮奶量和豆类摄入量均达不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值,建议在饮食上“增豆、加奶”。牛奶和豆浆的营养各不相同,二者并不对立,对于有特殊需求的朋友,可以有侧重地选择。

  牛奶 VS 豆浆

  营养到底有什么区别?

  要了解豆浆和牛奶对身体的不同影响,首先要从它们的营养成分说起。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的数据,牛奶和豆浆的核心成分对比如下↓

  1

  说到补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牛奶。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的数据显示,每 100 克牛奶中钙含量约为 107 毫克[1]。而普通豆浆,钙含量仅约5~ 10 毫克,二者差距超过十倍[2],牛奶中钙的优势非常明显。另外,牛奶的钙磷比例恰当,并且还含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 D 和乳糖,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3]。

  如果目标是补钙,普通豆浆的贡献远不及牛奶当然,市面上也有“加钙豆浆”,若标注每 100 毫升钙含量达到 80 毫克以上,可部分弥补含量的差距。

  2蛋白质

  豆浆和牛奶都富含优质蛋白质,但来源和组成略有不同。

  每 100 克牛奶含蛋白质约 3.3 克,豆浆约 3.0 克,数值接近。但蛋白质不仅要看“多少”,还要看“质量”。

  牛奶蛋白是动物蛋白,氨基酸组成完整,属于优质蛋白;大豆蛋白是植物蛋白,在氨基酸模式和消化吸收率方面略逊一筹,但经过磨浆、煮沸后,消化率大幅度提升,在植物蛋白中名列前茅。对于素食者或需要降低动物脂肪摄入的人来说,豆浆是非常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

  3脂肪与胆固醇

  在脂肪和胆固醇方面,豆浆和牛奶的差异较为显著。

  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约为 3.6 克/100 克,其中约 65% 是饱和脂肪酸[3]。同时,牛奶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每 100 克约含 17 毫克胆固醇。

  相比之下,豆浆的脂肪含量较低,约为 0.5~1.6 克/100 克,且其饱和脂肪酸含量不到 20%[3],不含胆固醇。豆浆中的脂肪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更为友好

  因此,对于需要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的人(例如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患者),豆浆是更健康的选择。不过对于一般健康人群来说,牛奶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并不会造成负担,适量饮用全脂牛奶也无需过度担心。

  4生物活性物质

  除了常规的营养成分外,豆浆和牛奶还含有各自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特殊的益处。

  牛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这些物质对增强免疫力、抗菌抗病毒具有积极作用,不过这些在经过高温杀菌后大部分会被破坏

  相比之下,豆浆中独有的大豆异黄酮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它可以双向调节人体内雌激素,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有一定缓解作用。此外,豆浆中还含有大豆低聚糖(如棉籽糖、水苏糖)等膳食纤维,它们不被人体消化,但可促进肠道有益菌繁殖、增强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便秘。豆浆中的卵磷脂和植物固醇含量也较丰富,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健康[3]。

  5嘌呤

  对于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人来说,食物中的嘌呤含量是需要关注的。

  大豆属于高嘌呤食物,但在制作豆浆时,大部分嘌呤会溶解到水中并被稀释,因此豆浆中的嘌呤含量其实并不高。每 100 克普通豆浆的嘌呤含量大约只有 20~50 毫克,属于低嘌呤食物范畴。相比之下,牛奶本身嘌呤含量极低,每 100 克牛奶仅含 1 毫克嘌呤

  因此,从嘌呤角度看,牛奶对痛风患者更为友好。不过需要澄清的是,适量饮用豆浆并不会显著升高血尿酸,痛风患者在缓解期可以适量饮用。

  该喝牛奶还是豆浆?

  如果你有这些问题可以这样选择

  选牛奶还是豆浆?其实我们没必要陷在“二选一”的纠结里。因为无论哪种,我国居民的人均摄入量都不达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明确建议:成年人每天要喝 300~500 克奶、吃 15~25 克大豆(豆浆、豆腐等都算)。可现实里,不管是喝奶还是吃豆,咱们普遍都没吃够量——所以国家在 2024 年提出“增豆、加奶”的口号,鼓励大家两种都要加量。

  当然,这两种饮品由于营养的区别,所以健康作用也有差异。如果你有特殊情况,可以来了解牛奶和豆浆,谁更匹配你的需求。

  1豆浆适合谁?

   素食者

  豆浆是植物性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可以弥补素食者在动物蛋白摄入上的不足,确保蛋白质的均衡摄入。

   更年期女性

  豆浆中丰富的大豆异黄酮具有植物雌激素的活性,有助于缓解更年期症状,如潮热、盗汗,并对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有益[3]。

   便秘人群

  豆浆中含有膳食纤维和大豆低聚糖,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有助于缓解便秘。

   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血脂人群

  豆浆脂肪含量低,不含胆固醇,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植物固醇,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维护心血管健康。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2牛奶适合谁?

   骨质疏松患者

  牛奶是膳食钙的最佳来源之一,其高钙含量和适宜的钙磷比例,加上维生素 D 和乳糖的协同作用,使其成为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的理想饮品。

  ②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未成年

  牛奶中的蛋白质、钙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骼和牙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骨骼发育的关键阶段,充足的钙质决定是否可以达到理想的骨峰值。建议每天饮用 300~500 毫升牛奶有助于骨骼生长和身高发育[4]。

  ③ 孕妇及哺乳期妈妈

  牛奶能提供充足的钙质,支持胎儿骨骼发育和孕妇自身健康。同时,牛奶中的优质蛋白质也是孕妇和胎儿所需的重要营养。哺乳期因为新妈妈要泌乳且处于恢复期,需要更多的钙和蛋白质,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每天饮用奶制品 300~500 毫升[4]。

  牛奶和豆浆的饮用注意事项

  无论是豆浆还是牛奶,正确的饮用方法和选择技巧都很重要。如果饮用不当,可能会影响营养吸收甚至带来健康隐患。

  1豆浆

   自制豆浆要彻底煮沸

  生豆浆中含有皂甙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物质,饮用未完全煮沸的豆浆可能导致中毒。正确的做法是将豆浆煮沸后继续煮 5~10 分钟。家庭自制豆浆时,当看到表面产生大量泡沫时,是“假沸”现象,需转小火继续加热至泡沫消失、真正煮沸。

   成品豆浆要注意配料

  市售豆浆产品种类繁多,选择时应注意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纯豆浆通常只含大豆和水,营养价值较高。而一些调味豆浆或豆奶饮品可能添加了糖、香精、植脂末等成分,其营养价值会大打折扣,甚至增加糖和不健康脂肪的摄入。建议优先选择配料简单、无额外添加糖的纯豆浆产品。

  ③ 特殊人群谨慎饮用

  痛风急性发作期最好暂时不喝浓豆浆。严重肾病患者应遵医嘱限制蛋白摄入。胃肠道功能较弱者也要少喝豆浆,以免引起腹胀。对大豆过敏者则要完全避免。

  2牛奶

   乳糖不耐受者怎么喝奶?

  对于喝牛奶后容易腹胀、腹泻的人群,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牛奶。其次,酸奶也是很好的替代品,其中部分乳糖已被乳酸菌分解。另外,还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或搭配饼干、面包等食物一起吃,可以延缓乳糖的吸收速度。

  ② 不要把含乳饮料当牛奶

  在购买奶制品时,要仔细看包装上的名称和配料。

  标有“×× 奶饮料”“×× 乳饮品”的通常是含乳饮料,其蛋白质和钙的含量远低于纯牛奶,且往往含有大量糖分。选购牛奶时一定要认准有“纯牛奶”或“鲜牛奶”字样的产品。

  ③ 注意保存和饮用卫生

  鲜牛奶开封后应尽快饮用,未喝完的要密封冷藏并在 24 小时内喝完。不要将牛奶长时间放在室温下。如果发现牛奶有异味、凝块,应立即停止饮用。

  牛奶和豆浆,二者营养互补,本就该共同服务于健康饮食。对大多数人而言,把“长期坚持喝”和“搭配着喝”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把膳食指南的“增豆加奶”落地成生活习惯——毕竟,均衡饮食从不是靠单一食物就能实现的,食物多样才能获得更全面的营养。

  策划制作

  作者丨李纯 注册营养师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

  策划丨王梦如

  责编丨王梦如

  审校丨徐来 张林林

  (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龙羊峡畔的高原“渔光曲”

  • 昔日盐碱地 秋日绽斑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20日,记者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联合广东省科学院组成的研究团队,日前在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发现了一处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地质遗迹——金林陨石坑。
2025-10-21 09:49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Grace Hendricks和同事证明,一种mRNA版本的新冠纳米颗粒疫苗在小鼠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是标准mRNA疫苗的28倍。
2025-10-21 09:42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办“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研制总结暨未来科学规划研讨会。”
2025-10-21 09:39
单日就可最多烘干稻谷5000吨。
2025-10-21 09:28
农业农村部20日宣布,从当前开始到冬至(12月21日),启动实施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
2025-10-21 09:24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