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晋镜头|从百米井下到零碳未来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晋镜头|从百米井下到零碳未来

来源:黄河新闻网2025-09-30 15:54

  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未来的重大战略抉择。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正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能源革命与“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曾以“煤海”著称的山西正以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打破人们对它的传统印象。

  创新驱动,点燃转型强劲引擎

  山西的转型,始于煤而不止于煤。在绿色智能开采领域,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煤海蛟龙”4.0——新一代煤矿快速掘进系统,全球首创掘、支、运平行作业,将传统掘进效率提升2至3倍,以最高月进尺3088米的成绩创下世界纪录,让地下煤海掘进有了“智慧芯”。

  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探索上,山西同样成果斐然。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的“循环流化床复合燃烧快速调峰技术”,实现了每分钟3.7%的全球最快升负荷速率,显著提升了电网灵活性。而由潞安化工与清华大学共同打造的“晋华炉”3.0,碳转化率高达99.8%,成功破解了“三高”煤的气化难题,已成为山西煤气化技术走向世界的亮眼名片。

  山西的绿色雄心,不止于改造传统,更在于开辟新域。太原理工大学孙宏斌教授团队研发的极地规模化新能源系统,今年3月在我国南极秦岭站成功投运。该系统集成了光、风、储技术,适应极地极端环境,实现了稳定供能,标志着山西新能源技术已具备服务国家战略前沿的能力。

  金融赋能,疏通转型血脉

  宏伟的转型蓝图,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一场汇聚政、金、企、学各方智慧的绿色转型金融服务对接活动,为山西的产业变革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能。国内转型金融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代表,与省内煤电、钢铁、焦化、有色等重点行业企业齐聚一堂,共同聚焦“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两大主题,深入探讨如何以金融创新破解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难题。

  会上,权威的政策解读与前沿的专题演讲,厘清了金融支持转型升级的路径。更为务实的是,54个来自镁合金、新能源、绿色冶金等领域的转型项目企业代表进行了现场推介,直面资金需求。金融机构则精准回应,推出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产品。现场推动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等机构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签约金额高达11.7亿元。这不仅是一场“高峰论坛会”,更是一场“银企对接会”和“政策宣传会”,切实以金融的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沃土,疏通了山西产业绿色转型的“血脉”。

  智慧赋能,绘就零碳韧性城市新图景

  当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一幅“AI零碳韧性城市”的未来蓝图正在太原绘就。在“共建AI零碳韧性城市”平行论坛上,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专家们指出,AI正推动城市从“被动治理”转向“主动进化”,从“脆弱平衡”迈向“快速恢复”。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仇保兴阐述了生成式AI如何为城市治理带来革命性变化;山西航产集团分享了打造全国首个零碳机场的实践经验;中国联通展示了“城市生命线智能感知网络”,为城市安全运行构筑起智能防线。在圆桌论坛上,与会嘉宾凝聚共识,为山西指明了一条“以场景推技术、以市场引企业、以产业促创新”的清晰路径。围绕能源转型、防灾减灾等真实需求,打通数据壁垒,融合算力支持与保险机制,山西正努力打造吸引优质企业集聚的AI零碳韧性产业集群,让未来城市更智能、更绿色、更安全。

  普惠共享,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转型的最终目标是惠及人民。山西省科技厅等部门主办的“新能源环保科普活动”,以“一度电的旅程”、骑行发电、南极风机模型等生动形式,将复杂的能源知识转化为青少年可感、可知的互动体验,让绿色低碳的种子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同步开展的“公众低碳出行月”则是一场全民行动。太原地铁、公交与共享单车协同发力,通过“低碳进校园”、社区宣传、惠民举措等方式,全方位引导市民优先选择绿色出行。“绿色出行、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展现了山西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扎实努力。

  潮起并州,绿润山河。从井下“煤海”到零碳“氢谷”,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街头巷尾的低碳风尚,山西的转型之路,正是中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缩影。这不仅是技术革新的升级之路,更是发展理念与治理方式的重塑之路。一个更具韧性、更富活力、更可持续的新山西,正加速向我们走来。(孙宇佳)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超重力实验装置启动核心设备

  • 湖南桑龙高速建成通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