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横竖”都是世界第一!花江峡谷大桥为桥梁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横竖”都是世界第一!花江峡谷大桥为桥梁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9-28 21:24

  今天(9月28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这座“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超级大桥,将成为连通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关键枢纽。

  花江峡谷大桥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为大桥的建设带来了重重困难。面对技术挑战,工程团队大胆创新,为大桥锻造出了轻盈的“肩膀”和坚实的“脚掌”。

  大桥上青绿色的主缆就像两根坚实的扁担,牢牢地承托着桥面上的荷载。如果说主缆相当于扁担,那么桥两侧桥头的主塔就像是扛着扁担的肩膀。为了给“肩膀”减负,专门特别制作了索鞍,它就像在双肩之上盖上了一层海绵垫,起到缓冲的作用。

  桥的跨径越大,索鞍承压就越大。传统铸造工艺制作的索鞍强度有限,且单件重量突破百吨,难以承受花江峡谷大桥1420米超级跨径带来巨大压力。工程团队打破常规,改用锻焊工艺制作索鞍,对钢坯实施数万次精锻,如同揉面般使金属结构极致密实,同等承压效果下,新的工艺方案所需用钢量也大幅减少。经检测,这种新工艺在使鞍体最大单件减重至41.3吨的同时,抗压强度反升44%,真正实现“轻装承重”。

  花江峡谷大桥单个锚碇的混凝土浇筑量就达16万立方米。但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材料短缺、运输难度大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浇筑所必须用到的粉煤灰严重紧缺,施工进度一度停滞。面临着工期的压力,工程团队在堆积如山的工程废料中发现了转机,路基挖出的白云岩碎石,经过超细研磨后的石粉,被验证可作为粉煤灰的完美替代,在特定配比下甚至能达到更好的浇筑效果。

  大胆的尝试和日复一日的实验,最终促成了“就地取材”的材料革命,新方案较原方案节省材料费500万元左右,真正实现了“点石成金”。

  从“肩”到“脚”,一个个创新突破,这座世界级高桥为世界桥梁工程贡献了又一份“中国智慧”。

  (总台记者 郭亦馨 陈春晓 邹世诚)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超重力实验装置启动核心设备

  • 湖南桑龙高速建成通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