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泱泱大河牵古今 润民族文脉悠远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泱泱大河牵古今 润民族文脉悠远

来源:央广网2025-09-22 10:40

  央广网开封9月20日消息(记者张羲轮、郝振青)河南开封是黄河岸边的八朝古都,它傍河而建、因黄而兴,城市兴衰与黄河变迁紧密相连。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黄河开封段,是黄河下游段,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是典型的“地上悬河”和“豆腐腰”河段,历史上曾水患频繁。据史料记载,因黄河洪水的不断淹没与开封百姓的一次次重建,现有6座城池被埋在开封城下。

  史料统计,从1194年到1938年的745年中,黄河在开封境内共决口338次,占黄河全部决口次数的五分之一还多。

  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英雄林则徐与黄河有着不解之缘。走进林则徐治河文化广场,高8.756米的林则徐雕塑矗立在广场中央,他手握的卷轴便是其绘制的《黄河全部形势图》。

  林则徐治河文化广场(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1841年,黄河在开封张湾村处决口,河南、安徽多地受灾,林则徐赶到开封堵塞决口。他率领民众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修筑了从马头村到小马圈村总长8756米的防洪新堤,使黄河水回归故道。后人为感念林则徐的功绩,将这段大堤称为“林公堤”。

  “林公堤已经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到今天仍在使用。它不仅是守护开封的重要堤防,也是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所处的林则徐治河文化广场就建在林公堤的起点处。”开封第一河务局局长江浩介绍道。

  九曲黄河,在开封兰考拐了最后一道弯。虽然黄河兰考河段只有25千米,却是黄河决口最多的地段之一。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1962年,兰考县的风沙、内涝、盐碱‘三害’尤为严重,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亩产只有46.2斤。”焦裕禄纪念园讲解员孙倩说,1962年,焦裕禄来到兰考任县委书记,经过调查,他了解到全县共有耕地面积90万亩,其中沙荒地24万亩、盐碱地20多万亩,风口84个、阻水工程160多处。他提出的“贴膏药扎针”的治沙良方,让兰考的沙丘披上了绿装。

  东坝头黄河湾,曾经是兰考县的最大风口。就是在东坝头镇,焦裕禄找到了治沙的办法。经过多年的治理,这里变成了万亩良田,实现了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的完美结合。

  焦裕禄穿过的鞋袜、衣帽等物品(央广网记者 郝振青 摄)

  六十多年来,焦裕禄精神如同一簇永不熄灭的火焰,穿越时空,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照亮着一代又一代党员领导干部的前行之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现代化推土机、防汛监测系统、全天候执勤的无人机……当前黄河的治理手段在不断升级,黄河的新故事也在持续发生,但中华儿女守护“母亲河”的初心始终未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自人民治黄以来,在一代代治黄人的接续奋斗下,黄河早已从“害河”变为滋养一方的幸福河。

  游客在黑岗口河势观测台拍照打卡(央广网记者 郝振青摄)

  开封黑岗口河势观测台既是黄河河势观测台,也是黄河观景台。傍晚,不少游客来到这里,或驻足远眺,或举起手机记录黄河风光,一幅人水和谐的动人画卷在夕阳下缓缓铺开。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

  • 中老铁路助推咖啡文旅产业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2025-09-19 09:59
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评估工具,突破青少年国防素养评估的时空限制和算力瓶颈。
2025-09-19 09:56
大质量恒星是指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往往形成于大尺度、复杂且高度动态的气体环境中,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025-09-19 09:53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本次任务中的一颗卫星使用了全球首款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2025-09-19 09:48
秋日的阳光遍洒层层山峦,照得坡地上整齐排列的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
2025-09-19 09: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