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12日,宁夏水利厅举行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签约仪式,石嘴山、灵武、同心等7个市县的村集体与12家企业进行签约,交易涉及7个小流域12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是继去年9月12日宁夏完成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第一单后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又一项创新成果。
本次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总金额1240万元,转化收益主要用于当地生态治理、村集体发展和村民分红。同时,交易还撬动社会资本6380万元,投入当地生态和企业生产设施建设。参与本次交易的12宗生态产品,涉及5市7县区,涵盖种植、畜牧、旅游康养、休闲游憩、宜居环境等业态,直接交易金额和撬动社会资本达7620万元,呈现出数量多、范围广、种类全、金额大、机制新等特点,将对全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宁夏统筹推进全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的3.96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48万平方公里、减幅62.6%,水土保持率达到77.72%,塞上山川实现了由“黄”转“绿”的历史性蜕变,同时也积累了坚实的生态基础和绿色财富。2025年,宁夏水利厅选取灵武、同心、西吉、彭阳、泾源、海原、石嘴山7个市、县(区)各1条典型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点探索,围绕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旅游3方面23个指标,逐县(区)、逐流域统一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数据复核、成果完善等工作。各试点市(县、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支持水利部门开展市场调研、明确交易方向、确定措施权属、生态价值评估、产品信息发布、交易磋商等工作,形成省级统筹谋划,县级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共促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取得重大突破。
下一步,宁夏水利厅将进一步系统谋划部署,整沟、整村、整乡一体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农业产能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改善深度融合,持续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价值转化效能,让更多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