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太阳能板的辐射有害健康吗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太阳能板的辐射有害健康吗

来源:科技日报2025-09-09 14:05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为6.8亿千瓦,同比增长15.7%。如今,越来越多的太阳能发电装置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最近网络上却出现了这样的流言——“楼顶装了太阳能板,整栋楼癌症高发”“光伏辐射致畸,孕妇千万要远离”。

  然而,事实究竟如何呢?科技日报记者日前走进实验室,邀请相关专家对此开展针对性实验,一探究竟。

  辐射强度究竟有多少

  约为国标的1/5000

  如果想探究太阳能板究竟是否会产生辐射,首先要弄清楚太阳能板是什么。

  “太阳能板是一个通俗化的说法,它的专业名称是太阳能光伏组件,一般由光伏电池片、玻璃盖板、背板、接线盒组成。多块光伏组件组成光伏阵列,发出的直流电连接逆变器后可给负荷供电或并入电网发电,构成光伏发电系统。”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可再生能源综合系统研究部主任许洪华介绍,太阳能光伏组件是通过光电效应,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当由光子组成的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光伏组件上时,光子会穿透电池片表层,激发电子,产生电流。这种电流经过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后,便可以为家庭或工业用电设备供电。

  那么,太阳能光伏组件是否有辐射呢?

  许洪华说,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电流会在太阳能光伏组件中流动,带电粒子的流动必然会产生电磁波,也就是辐射,不过其辐射强度极低。除此之外,逆变器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过程中,电流及开关器件的高频通断可能也会产生电磁波,但通过屏蔽设计和滤波电路等措施,其辐射强度可以被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辐射强度究竟有多少?

  为了给出直观答案,许洪华和记者手持检测设备,来到实验室楼顶,实地检测了此处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辐射值。

  “将检测设备紧贴太阳能光伏组件时,我们可以看到设备上显示的辐射值仅约0.02微特斯拉。”许洪华边操作设备边说,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磁场辐射安全标准限值为100微特斯拉。通过计算可知,此次实测的光伏组件辐射值约相当于国标的五千分之一。

  “这说明太阳能光伏组件产生的辐射微乎其微。”许洪华说。

  说到太阳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太阳能热水器。许洪华介绍,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与太阳能光伏组件截然不同,太阳能热水器是将阳光直接转化为热能,在此过程中并不产生电磁波,因此完全无需担心辐射问题。

  家用电器是否有辐射

  辐射值低于安全标准限值

  事实上,不只是太阳能板,诸如“电脑辐射致癌”“微波炉辐射致癌”等传言也长期在网络上流传。那么,人们日常使用的电器是否会产生辐射呢?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海涛介绍,家用电器产生辐射的核心原理是电流变化。当电器通电工作时,其内部电路中的电流会随时间发生改变。例如,开关的闭合与断开、电机的运转等,都会产生交变电磁场。这种电磁场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进而形成电磁辐射。“像洗衣机、冰箱、微波炉、路由器等电器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辐射,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辐射强度都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限值,对人体健康并无显著危害。”刘海涛说。

  专家和记者也分别对电脑、冰箱、空调室外机、电烧水壶等进行了辐射检测。

  “将检测仪器分别贴近相关设备,可以看到,工作中的办公电脑辐射值约为0.026微特斯拉、家用冰箱辐射值约为0.08微特斯拉、空调室外机辐射值约为1.4微特斯拉、电烧水壶辐射值约为8.5微特斯拉,它们的辐射值都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限值。虽然测试环境并非纯净背景实验室环境,可能存在其他电磁辐射干扰,但测试结果足以说明问题。”许洪华介绍,人们使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家用电器,无需担忧辐射安全问题。

  尽管如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可以采取一些简单措施进一步减少电器辐射可能带来的影响。

  “比如,避免长时间近距离靠近运行中的微波炉、电磁炉,睡觉时不要将手机放在枕边等。除此之外,购买电器时还应选择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产品,避免使用劣质设备。”许洪华说。

  电磁电离辐射有何区别

  能量、危害性差异巨大

  许洪华特别强调,太阳能板、手机、家用电器产生的都是电磁辐射,而非电离辐射。那么,这两者有何区别?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是两种本质不同的物理现象,它们在能量、作用机制、来源及对人体的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许洪华说。

  电磁辐射的能量较低。像太阳光、运行中的家电等,都是电磁辐射的常见来源。它们通过电磁波,如无线电波、微波等传递能量,但不会使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电磁辐射不会造成DNA损坏和基因突变,对人体的伤害就好像用羽毛轻轻打你,损伤微乎其微。”许洪华说。

  而电离辐射的能量极高。宇宙射线中的高能部分,铀、镭、氡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等都会产生电离辐射。它们携带的能量足以使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直接破坏其化学键或分子结构。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就如同用棍子打你,伤害较大。”许洪华解释道。

  不过,虽然电离辐射能量极高,但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它的机会非常少,且相关场所也有完善的防护措施,公众不用过度担心。(记者 宗诗涵王小龙)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伊宁六星街: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

  • 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与会代表继续在云南参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加载更多